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患婴采用营养治疗方法,探究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入住本院肝病科接受治疗的患有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所有婴儿中,使用统计学方法随机选择其中的76人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患婴。将这些样本患婴均分成2个小组,普通组患婴接受医院常规化的退黄利胆保肝针对性治疗,奶粉选择普通型奶粉。营养组患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性治疗,采用半要素饮食,即奶粉中添加中链脂肪酸成分。

  • 标签: 胆汁淤积性肝病 婴儿 营养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婴儿期尤其是3月龄内起病的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复杂,易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混淆,延误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尽早识别胆道闭锁、希特林缺陷等疾病,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相关婴儿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三科收治的先天性梅毒同时合并婴儿胆汁淤积的20例患儿,男13例,女7例;年龄51(25,69)d,年龄范围为2~238 d,诊断明确后给予青霉素标准疗法驱梅治疗,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有20例患儿进行分析,发现梅毒相关胆汁淤积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转氨酶升高[100%(20/20)]、皮肤巩膜黄染[100%(20/20)],其次为全身皮疹(皮肤红斑或斑丘疹)[65.0%(13/20)],其余包括肝大[50.0%(10/20)]、鼻塞[45.0%(9/20)],长骨平片提示骨膜反应[35.0%(7/20)]、干骺端透亮影及锯齿样变[30.0%(6/20)],皮肤破溃[15.0%(3/20)]。治疗后总胆红素[66.5(33.7,77.8)μmol/L]、直接胆红素[21.5(10.3,46.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51.5(30.0,103.5)U/L]、天冬氨酸转氨酶[44.5(21.5,88.8)U/L]均低于治疗前[142.4(114.7,179.0)μmol/L、88.5(62.0,111.5)μmol/L、124.5(86.8,210.0)U/L、117.5(83.0,149.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儿进行电话回访,除2例失访外其余18例患儿未再出现黄疸反复。结论梅毒相关婴儿胆汁淤积可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全身皮疹(皮肤红斑或斑丘疹)、皮肤破溃、肝大、鼻塞等,一旦明确诊断给予青霉素标准疗法驱梅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梅毒 婴儿胆汁淤积 皮疹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垂体功能减退致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探讨内分泌激素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通过总结临床特征、实验室、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就肝细胞胆管膜面相关转运蛋白研究其表达是否正常,发现婴儿胆汁淤积伴低血糖应警惕垂体功能减退,皮质激素可能通过下调胆盐输出泵功能致胆汁淤积的发生。

  • 标签: 胆汁淤积 垂体功能低下 胆盐输出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体格发育状况,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儿科初次就诊的129例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病因分为Alagille综合征(AGS)组,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缺陷(CBAS)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组,不明病因(UE)组;收集所有患儿的身高、体重,定义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Z评分低于2个标准差为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结果129例患儿中生长迟缓37例(28.7%),低体重37例(28.7%),消瘦84例(65.1%)。UE组生长迟缓者发生率与PFIC组、PN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GS组和PFIC组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与NICCD组、U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AC组消瘦发生率分别与NICCD组、U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中常伴有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三者所占百分比与病因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肝内胆汁淤积 儿童 体格发育
  • 简介: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典型表现有瘙痒、脂肪泻和代谢性骨病。近年发现疲劳也是这类疾病中的一个明显症状,超过40%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感觉到中到重度疲劳日。这里疲劳是一种包括持续的衰竭感觉、正常工作能力的缺失以及心理和生理功能下降的复杂症状。在缺乏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肝功能衰竭的症状时.疲劳被看作是胆汁淤积性肝病中一个最常见的虚弱症状.伴随疲劳而导致的社会功能障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胆汁淤积 疲劳 治疗
  • 简介:摘要胆汁分泌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形成胆汁淤积。引起胆汁淤积的疾病很多,它涉及参与胆汁排泄的微器到小胆管一胆管胆汁的分泌,以及流人十二指肠有障碍的疾病与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黄疸、瘙痒、尿色深、粪色变浅和黄斑瘤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血清ALT和AST升高提示有肝细胞损伤,慢性胆汁淤积常有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胆汁淤积严重而持续,则最终将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胆汁淤积可发生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钙吸收障碍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原发疾病的治疗是治疗胆汁淤积的根本,改善胆汁淤积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对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胆汁淤积 治疗 营养
  •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指由于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异常或通过肝内或肝外胆管的胆汁流动障碍引起物质在肝脏、血液和肝外组织积累而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肝胆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一般会增高。本文就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胆汁淤积症中GGT的改变及其对于鉴别诊断意义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胆汁淤积症 γ-谷氨酰转肽酶 胆道闭锁 Alagille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肝功能评估指标对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儿的病因学以及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展开回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肝功能指标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以及预后等方面的价值。结果1~3个月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高发时期,CMV感染性肝炎以及胆道闭锁是当前导致患儿出现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病因。同时,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情况可以看出,接受治疗后患儿的ALP、ALT、DBIL以及IBIL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肝功能评估指标变化情况,可以真实反映出患儿的病情状态,对于后期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 肝功能评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指由于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异常或通过肝内或肝外胆管的胆汁流动障碍引起物质在肝脏、血液和肝外组织积累而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肝胆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一般会增高。本文就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胆汁淤积症中GGT的改变及其对于鉴别诊断意义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胆汁淤积症 γ-谷氨酰转肽酶 胆道闭锁 Alagille综合征
  • 简介: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由于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肝脏以及体循环内胆酸、胆固醇及胆红素等胆汁成分的过度堆积.造成对肝细胞及机体的损伤。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将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胆汁淤积时,体内升高的胆酸、胆红素及其他胆汁成分激活胆汁酸代谢相关核受体.上调或下调其相关靶基因.使胆酸合成减少、输出增多,并增强肝脏对淤积成分的解毒作用。

  • 标签: 胆汁淤积 药物治疗 熊去氧胆酸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为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儿科初次就诊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病因分为Alagille综合征组、Citrin缺陷导致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缺陷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组、不明病因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维生素D值。根据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20 ng/mL)、不足(21~29 ng/mL)、充足(≥30 ng/mL)。结果126例患儿中111例(88.1%)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在性别上无差异(χ2=0.002,P=0.963);不同病因组患儿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7,P=0.994),不同病因组间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病因组间每日补充维生素D3的剂量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中普遍存在,与性别和病因无关。

  • 标签: 肝内胆汁淤积 婴儿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为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儿科初次就诊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病因分为Alagille综合征组、Citrin缺陷导致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缺陷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组、不明病因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维生素D值。根据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20 ng/mL)、不足(21~29 ng/mL)、充足(≥30 ng/mL)。结果126例患儿中111例(88.1%)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在性别上无差异(χ2=0.002,P=0.963);不同病因组患儿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7,P=0.994),不同病因组间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病因组间每日补充维生素D3的剂量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中普遍存在,与性别和病因无关。

  • 标签: 肝内胆汁淤积 婴儿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 简介:胆汁淤积是指由于胆汁生成障碍、胆汁分泌和(或)胆汁流动受损所引起的病理改变。临床上最显著的表现是黄疸。还常伴乏力、瘙痒等症状。根据胆汁代谢异常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复杂.其临床表现各异.且具有各自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特殊性.只有及早、正确地识别胆汁淤积。明确其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启动合适的治疗或干预方案。

  • 标签: 胆汁淤积 病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2例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探讨治疗方胆汁淤积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症的42例病例。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总结治疗,认真总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 标签: 胆汁淤积症 治疗
  • 简介: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胆汁生成和(或)胆汁流动障碍所致的临床和生化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瘙痒和疲劳.生化异常主要是血总胆红素(TB)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胆汁淤积可因病理损伤分为肝内及肝外两大类,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常较困难。

  • 标签: 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治推荐意见22条。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肝病,胆汁淤积性 诊断 治疗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治推荐意见22条。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肝病,胆汁淤积性 诊断 治疗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1年48例胆汁淤积性肝病病人的诊断与治疗。结果通过对48例病人明确诊断及积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的关键是病因的诊断,明确病因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胆汁淤积性肝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8月,本院共收治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106例,分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随机纳入53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其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妊娠胆汁淤积症 护理 方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