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警察作为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维护者,在处理自杀、自残、威胁伤害等危机事件时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此类事件主是由心理危机或精神障碍引起的,因此,在紧急状态下如何对这类危机事件进行现场心理危机干预,以避免不必的冲突和伤害,成为警察警务技能的重组成部分。

  • 标签: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共情疏导
  • 简介: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个人或群体恶意利用力量或地位优势,通过侮辱手段持续反复地伤害其他学生,使其身体和精神遭受痛苦甚至出现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它与校园暴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间的一般冲突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作为一种违法行为,校园欺凌侵权的构成要件与一般人身伤害基本相同但又有其特殊性,其归责原则适用过错法律归责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国家加大校园欺凌的教育立法与教育执法。

  • 标签: 校园欺凌 中小学生 法律干预
  • 简介:法益概念经过了权利侵害说、财保护理论的发展,最终通过宾丁作为实证主义表现而固定下来,但真正带来决定性进步的是韦尔策尔对思想理论与结果理论的区分,并将法益理解为规范保护的对象。法益保护理论的机能并不在于将启蒙主义自然法思想移入刑法中,而是将结果伦理思想贯彻到刑法中。由于刑法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政治性志向,跨实证的法益概念作用非常有限。韦尔策尔意义上的法益保护理论具有明确构成要件、体现结果伦理导向及实现政治过程的自我联结的机能。但法益概念与法益保护理论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性。

  • 标签: 法益概念 法益保护理论 结果伦理
  • 简介:有效辩护制度,以辩护权的充分享有为前提,强调被追诉人有权获得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刑事辩护。死刑案件由于其刑罚的不可逆性,被追诉人应当有权获得相比普通的刑事案件更为有效的刑事辩护。近年来,随着人们(包括刑事被追诉人)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刑诉法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的突出努力,死刑案件中辩护律师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辩护权的行使空间也空前增强。但是,实践中死刑辩护的有效性却并无太大提高,死刑辩护的质量也并不尽如人意。死刑辩护律师不能提供有效的辩护,不仅变相侵害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使得庭审流于形式,而且也不利于法官“兼听则明”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但是,受一些错误理念的影响,实践中法官们往往对死刑辩护中律师的不称职行为选择“视而不见”或表示“束手无策”。因此,作为一名战斗在死刑案件审判一线的刑事法官,笔者以所在法院因辩护人违反程序规定而被发回重审的两个案件为起点,试图通过对所在中级法院近四年内审理的一百余件死刑一审案件的辩护情况进行考察,从而更全面的展示当前死刑辩护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试图从一名法官的思考中探寻促进死刑案件有效辩护的路径。笔者认为法官应当在实现死刑有效辩护的漫漫征途中从积极为辩护律师的辩护行为提供保障以及对辩护律师的无效辩护行为进行干预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 标签: 死刑案件 有效辩护 中级法院 一审案件 法官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