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初级'立法授权条款支配下的'次级'立法,配套立法现象彰显立法主体之间认识上的主客体关系、地位上的主次关系、时序上的先后关系、效力上的层级关系以及内容上的衔接关系。配套立法承载着保障法律实施、促进科学立法和完善法律体系等实际功能。同时,配套立法亦应遵循既定的授权原则和特定的运行规律。配套立法权的滥觞,不仅不利于法律的实施,而且还会破坏立法秩序、伤及法律的权威,甚至还可能动摇一国统一的法制原则。在现代法治条件下,配套立法行为不能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其加以规制。

  • 标签: 配套立法 授权依据 “次级立法” 保障手段 规制模式
  • 简介:从'支配—解放'的话语谱系来看,生态女性主义着重从社会文化层面考察支配的成因,认为自然支配和性别支配的根源在于父权制,主张重构女性与自然的联系,通过消除父权制来达成女性和自然共同解放之目的。与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化批判论不同,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基于社会实践基础建构起自然和女性的现实联系,认为自然支配和性别支配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进而实现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解放。

  • 标签: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支配 性别支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 简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市场支配力因其集中权利来源的功能而形成,且被一直视为自然垄断的结果和反垄断规制的例外。然而,该市场支配力在显著提高著作权市场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因其带来的社会成本而遭到权利人和使用者的质疑。作为被动立法的产物,我国集体管理组织虽然以行政支配力换取市场支配力的方式得以成功构建交易平台,但也因此导致缺少限制性规定而阻碍版权产业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需要首先通过放松规制的方法,允许产业主体自行创设集体管理组织;其次通过强化规制的方法,要求集体管理组织为使用者提供多元化的许可类型选择,避免集体管理组织市场支配力的不当利用。

  • 标签: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市场支配力 概括许可 反垄断
  • 简介: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支配阶级眼中的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在经历了"有知识的无产阶级劳动者、会操作的现代教育生产者、肯奉献的准国家公务员、可望及的专业技术工作者"四个发展阶段后,大致呈现如下特征:支配阶级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具有外在强制性,这一属性及其强弱随整个社会民主、开放、多元化进程的增强而呈逐渐递减趋势;支配阶级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取向经历了一个由侧重教师身份认同的政治、意识形态性向侧重教师身份认同的职业、专业性转变;支配阶级眼中教师身份认同的支配方式是通过赋名与加薪来进行的,并且功效明显体现在后者上;支配阶级眼中的身份认同及其规范功能,除有效支配并对教师的身份认同构建施以正向影响之外,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负面影响便是致使教师整体身份认同取向的异化与迷失。

  • 标签: 支配阶级 教师身份认同 流变 历史考察
  • 简介:目的探讨肾去交感支配术(renalsympatheticdenervation,RSD)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分为假手术(Sham组,10只)、RSD组(12只)、Sham3d+MI组(16只)、RSD3d+MI组(16只),观察期为MI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评估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ham3d+MI组较Sham组和RSD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水平明显增加(P〈0.01),左心室短缩率和LVEF水平明显降低(P〈0.01)。Sham3d+MI组和RSD3d+MI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59.13±6.00)%和(43.96±6.23)%vs(4.94±0.37)%和(4.19±0.59)%,P〈0.01]、CTGFmRNA相对表达(2.28±0.18和1.53±0.23vs0.80±0.11和0.71±0.07,P〈0.01)、CTGF蛋白相对表达(0.25±0.02和0.16±0.02vs0.12±0.02和0.08±0.01,P〈0.01)较Sham组和RSD组明显增加,但RSD3d+MI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TGFmRNA相对表达、CT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Sham3d+MI组明显降低。结论RSD术能改善MI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心功能,可能与其下调致纤维化因子CTG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皮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29例治愈,13例好转,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临床症状(颈肩痛、上肢麻木、腱反射、感觉)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疑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继发性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各不相同,所以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单侧或者双侧脊神经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引起的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1。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按摩、牵引、神经根组织、星状神经节阻滞等。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0.23±7.73)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3.15±2.33)年;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患者13例,中症患者22例,重症患者10例;C3-C4逐渐盘突出者10例,C4-C5突出16例,C5-C6突出13例。C6-C7突出6例。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学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均伴有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颈项僵痛,上肢麻醉,并伴有单侧或者双侧肢体放射性疼痛麻木;X线片、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构椎关节法神骨质增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单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妥乐平 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对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情况。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的新西兰兔36只,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兔子随机分成3组,均给予面神经颊支切断,分别为离断吻合组、NGF治疗组及对照组,离断吻合组及NGF治疗组行显微吻合,观察3组情况。结果术后4、8周时NGF给药组动物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离断吻合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修复采取局部NGF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恢复面神经功能及结构。

  • 标签: 局部应用 神经营养因子 面神经损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进行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两组都进行4周的治疗,30天后对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肢肌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与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麻木症状,促使患者患肢肌力较快恢复。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刺激仪应用在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麻醉科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41例上肢手术患者(治疗组),同期选择41例上肢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入选患者术中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方案,但治疗组加用神经刺激仪,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手术,治疗组阻滞成功率92.68%,对照组63.41%,对比发现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上肢手术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环节应用神经刺激仪可以取得显著麻醉效果,可推广。

  • 标签: 上肢手术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阻滞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5例,均手术成功,面部神经功能Ⅰ级44例、Ⅱ级1例;随访1年,未见并发症,满意率为100.00%。结论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19例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非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其他相同病例的6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的构成情况,观察其听力改变情况,之后用SPSS19.0软件回归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感音神经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感音神经聋有着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眩晕、耳鸣、耳闷胀感等伴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突发感音神经聋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2例,采取低频脉冲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电刺激,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8.8%,5例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治疗后运动、感觉功能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8例、减慢19例、未引出5例,治疗后正常23例,减慢5例,未引出5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正常5例、减慢12例、未引出15例,治疗后正常22例,减慢7例,未引出3例;治疗前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显著,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 标签: 经皮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