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找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的方法有很多,不少同学虽然掌握了常用基本数量关系,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实际问题中,往往不能确定每一个数字的意义,即便有公式也不知道该怎么用。如果说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天气”,那么“线段”就是“云”了,本文就是通过对教材中一道习题的分析,帮助同学们轻松掌握看“云”( 线段)识“天气”( 数量关系)的方法和技能。

  • 标签: 线段图 等量关系 实际问题
  • 简介:摘要:日照位于中国黄海之滨,鲁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常年盛行风向为西北——东南风,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冷热季和干湿季的区别明显。冬春季多大风、大雾天气,夏季多降水、雷暴天气,秋季天气晴朗干燥。日照机场坐落在日照市西南方向,距离日照市中心19公里,与海滨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天气特征受海洋影响较大,日照机场西北方向约8公里处是日照水库,冬季清晨易受水库湿气影响产生大雾天气

  • 标签: 日照机场 大雾天气 特征
  • 简介:摘要:航线危险天气对航班的影响巨大 ,轻则造成航班的返航备降 ,重则可能引发航空事故 ,建立一套完善的空间和时间航线危险天气预测模型 ,开发出完善的气象数据和航班数据紧密结合的气象系统 ,是航空公司所需要的。

  • 标签: 航线 机场 危险天气 风险 自动告警
  • 简介:多普勒天气雷达不仅能够提供雷达反射因子强度值,而且还提供反映降水云区的风向、风速和流场结构,提供风随高度的变化,通过分析可以确定辐合、辐散的位置,确定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位置,确定雹胚生成和降雹的位置。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使用,将会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观测能力。本文通过解释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原理,阐明该系统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不同应用。

  • 标签: 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监测;人工影响天气
  • 简介:摘要:自 20 世 纪 9O 年代 ,我国开展大规模新一代 天气雷达建设 以来 ,已初步形成一个对大 、中 、小 尺度 灾害性天气监测 的天气雷 达业 务网 ,并 在防灾减灾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对天气监测的未来展望。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灾害性天气 监测能力 分析 展望
  • 简介:摘要:通过对博州地区2005~2018年春季四个测站同时出现大风天气的资料分析,找出了当地大风一些气候特征,对博州春季大风天气环流形式进行简单分型,总结造成博州大风天气的重要特征。

  • 标签: 春季大风 特征 演变类型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兴义机场2015~2019共5年逐日每小时地面观测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法对兴义机场低能见度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兴义机场能见度

  • 标签: 兴义机场 低能见度 飞行安全 应对办法
  • 简介:摘要: 2020年 6月 6日,郴州市出现了一次大到 暴雨降水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对郴州市于 2020年 5月 30日发生的雷雨天气卫星云图及其他气象资料的研究,基于冷涡雷雨过程的分析理论,实现了通过卫星云图对雷雨的精确预报,预报的准确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今后的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积累了雷雨天气预报分析的经验。

  • 标签: 夏季雷雨 天气过程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大风是阿合奇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时常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主要结合阿合奇县自动站大风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以2015年4月27日的大风天气过程为例,对大风天气的预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此类天气预报积累预报经验,也为大风防御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阿合奇县 大风 预报
  • 简介:摘要:通过对 2017年 9月 6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祥雨 X波段雷达天气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的典型特征,强对流前进的方向右侧出现钩状回波,在榆次上空出现较明显的三体散射回波,最大强回波达到 60dBz,垂直液态水含量超过 70kg/m³,揭示了此次冰雹天气是由飑线移动产生的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 标签: 祥雨雷达 冰雹 回波特征分析 超级单体
  • 简介:摘要:受辐射大雾的影响,2020年9月25日和26日早晨,济南机场各经历了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主要考虑是受到辐射大雾的影响,造成了连续两次的低能见度天气。由于这两次低能见过程持续时间都较短,对机场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均未启动MDRS。9月25日早晨的大雾未能提前做出预报,而26日早晨的大雾,在25日上午做的预报中均较为准确的做出了预报,25日下午的MDRS通报表还准确的做出了通报。下面对这两次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 标签: 低能见度,辐射雾,大雾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发生于2019年6月上旬出现在江西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江西省暴雨天气主要是在低槽后部冷空气、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500hPa 高空低槽持续东移南下,850hPa 形势场低涡东移,江西省总体处于低涡底部。500hPa 形势场有干冷空气,850hPa 形势场有暖湿气流,如此便形成了“上层干冷、低层暖湿”的高低层温度差,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大量积聚,促进了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发生。本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能量条件均较好,为本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物理机制。

  • 标签: 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江西省
  • 简介:摘要:本文统计山东东营市1984-2015年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首先探讨了以上时间段高温日数变化特征,后以2015年8月12-13日高温天气为例,重点从天气实况及影响、环流形势分析这两个角度分析东营市本次高温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东营市年高温日数以0.145d/10a的速率呈增加趋势,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6-9月份,以6月和7月最为集中。对比各月份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可见,除7月份之外,其他各月份高温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温度槽是影响本次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系统,850hpa温度对于夏季温度预报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高温 天气过程 温度脊 环流形势
  • 简介:摘要:2018年春季那曲市大风天气异常频繁,灾情较多。本文利用micaps高低空环流场、卫星云图、t-lnp探空、地面要素等资料,对2018年2月3日全市一次典型的大风天气个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天气出现时有高空急流的配置、500hPa环流场表现为纬向型,等值线密集,气压梯度较大;t-lnp整层表现较干,风速垂直切变明显。通过此篇文章,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防灾减灾提供一些气象决策服务有参考依据。

  • 标签: 环流 风灾 要素
  • 简介:摘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深度学习、复杂神经网络等逐步成熟,人工智能技术在天气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在简要探讨天气预报发展现状的同时,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天气预报的影响,最后则提出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仅供

  • 标签: 人工智能 天气预报 现状 影响
  • 简介:摘要:临近天气预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规划日常,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降低天气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通常在制作临近天气预报中都需要先观测天气雷达,分析雷达的回波,根据不同的回波状况去判断回波的基础以及其发展的趋势,有效的识别灾害性的天气。本文就新一代雷达进行介绍,分析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临近天气预报中处理数据的基本原则,提出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临近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临近天气预报 基本原则 应用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容量不断增加,电网结构日趋复杂,远距离输电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直接导致电网遭受恶劣天气事件或者天气现象影响频率与程度不断提高。雷电天气作为一种气候现象,在夏季较为常见,由于在雷击过程中会产生放电现象,将对输电线路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对电网安全运行。其中线路失效会直接影响正常供电需求,对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带来不良影响。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电网在受到雷电电流侵入以后,可能造成电网短路、闪络等电气扰动的问题,对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从概率学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建立一种能够基于雷电天气现象的模型,计算在雷电天气下输电线路发生失效的概率信息,同时结合该模型进行雷电天气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故障概率的预测。本文首先分析了架空线路动态应急增容,接下来详细阐述了雷电天气对输电可靠性的影响,最后对输电线路雷击失效概率模型以及线路在雷电天气受到雷击的概率预估。

  • 标签: 雷击 输电线路 雷击故障率
  • 简介:       摘要:电网建设输电线路一般都在旷野或山顶上,很容易遭受雷击,因雷击造成输电线路闪络引起的线路故障一直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较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我国跳闸率比较高的地区,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雷击引起的次数约占 40% ~ 70% ,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事故率则更高。         关键词: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接地泄流 差绝缘 不平衡绝缘 避雷线路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用电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疆域辽阔,经济发展与电力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不得不使用人力开展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的大型工程。在电力输送过程中,输电线路从横交错地分布在广袤的山野中,极易受到雷电攻击,有数据表明,在高压输电线路故障事件中,由于雷击引起跳闸约占 40% ~ 70% ,尤其是在多雷区域,亦或是土壤电阻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导致输电线路故障的时间更加频繁,极大地破坏了电力输电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安全性,影响了整个电力输送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在输电系统中配备雷电防护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1. 线路防雷措施的决定因素         输电线路遭雷击闪络时,经自动重合闸装置消除工频续流后继续运行。只有自动重合闸无法消除的永久性故障时线路才退出运行。输电线路采用哪一类防雷措施主要是由电力运行部门对雷害事故的核方式决定的。我国目前考核的是雷击闪络率。而欧美、日本等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考核的都是雷击故障率。因此,由于考核方式的不同,我国的防雷措施的出发点是尽量不让线路雷击闪络,即采用“阻塞型”方法。虽然雷击闪络后我国也是经自动重合闸装置来排除闪络故障,但绝缘子表面在工频电弧作用下会发生烧蚀。因此,每次雷击闪络后需要派线路工寻线来查找烧损的绝缘子。而国外采用的是“疏导型”方法,即允许线路雷击闪络,闪络后经自动重合闸排除闪络故障,由于工频电弧一般被引导到与绝缘子并联的保护间隙燃烧,而绝缘子表面基本不会有烧伤,因此一般不用巡线来查找烧损的绝缘子。         2. 雷击如何对输电线路造成危害         输电线路由于传输路经长,涉及地形范围广,在广袤的荒野中会直接裸露在空中。当有带有大量电荷的云层飘在输电线路上空时,就有可能会放电,引起雷击。一般的,雷击对于输电线造成危害的雷击过电压可以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两类,直击雷过电压是由于雷电直接电击未架设防雷措施的输电线路的导线、绝缘子或者输电线杆塔顶使输电线路超过绝缘的耐受电压引起输电线路故障;感应雷过电压是指当输电线路附近的大地或者物体时,由于电磁感应与导线之间产生感应过电压而草果绝缘耐受电压引起输电线路故障。         由于带电云层直接对输电线路雷击时,会瞬间使导线内产生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以及上千安的强电流,瞬时高电压会强烈冲击输电线路连接的电气设备,击穿设备绝缘层使其发生线路短路,从而引起燃烧、爆炸的二次灾害,而电流的高热效应,强电流通过输电线路和设备会使其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融化导线和设备,引起爆炸。当带电云层电击输电线路附近物体或大地时,会与输电线路之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场,使得输电线路产生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由于雷电消失或大地泄流速度很快,输电线路强电荷来不及流散,从而产生感应过电压,对附近建筑或物体放电时会引起配电装置短路或产生电弧火花而导致火灾。同时,雷电压电流在侵入输电线路后,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元器件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很有可能会造成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或其他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以及输电线路绝缘子的闪络或碎裂,以及导线烧断等事故。         3. 对输电线路采取的雷电防护措施         对输电线路的雷电防护工作主要根据第二章节讲述的雷电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方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根本上减少雷电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一般地,采用接地泄流的方式,将产生的直接雷击过电压过电流泄流入地;通过绝缘隔离环节将侵入输电线路中的强电压强电流与电气设备隔离,避免引起短路;通过降低塔顶与大地之间电位差和电阻的方式来避免感应雷过电压的产生;通过相应的线路保护设备,避免输电线路被雷击。         3.1. 接地泄流         接地泄流的方式主要是讲直接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强电流泄流入地,而不是随着输电线路流通。第一种方式是使用降阻剂降低接地极的接地电阻,降阻剂是几种物质配制而成的含有强电解质的化学剂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当雷击发生时,可以将其导入入地。第二种方式就是架设耦合地埋线,从而降低接地电阻和架空地线,对避雷线进行分流和耦合,以提高线路反击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针对特定的 35V 高压输送线路,也可以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使雷击引起的单相接地故障不必引起时间短路和跳闸而自动消除。         3.2. 绝缘隔离         绝缘隔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大绝缘耐压值,比如增加绝缘子串片数、加大大跨越档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来增加线路绝缘。然而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具有随机性,增加绝缘耐压值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雷电过电压的危害,我们可以采用差绝缘方式和不平衡绝缘方式来增加输电线路的耐压。差绝缘是为三相输电线路设定不同的绝缘耐压值,输电线路下面两相各增加一片绝缘子,当雷击发生时,上面的一相电路由于绝缘效果“较差”,先被击穿,雷电流塔杆泄流入地,避免了其他两相线路受到雷电危害。不平衡绝缘方式是针对双回路输电线路采用的绝缘方式,类似于差绝缘方式,双回路不平衡绝缘方式是将其中一回线路的绝缘耐压值相对降低,当雷电发生时,绝缘耐压值较低的一路线闪络,从而增加了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其耐雷水平,保证正常连续供电。         3.3. 降低塔杆接地电阻和电位         通过在塔杆安装接地装置来降低塔杆的接地电阻,当雷击发生时,与发生雷电地点相近的塔杆的接地装置会将输电线路产生的高电压强电流泄流入地,减少其对输电线路以及电气设备的危害。通过改变塔杆顶部的雷电波道参数,来改变作用于塔杆顶部的雷电波形,改变雷电波头陡度趋势,消弱雷电作用于塔杆顶部的高电位,从侧面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雷电绕击跳闸几率。         3.4. 线路保护设备         在输电线路安装接地装置和增加绝缘耐压值的同时,还应该架设线路保护装置,来对线路进行保护,避免雷电经过接地装置和绝缘体之后仍侵入输电线路对其造成的危害。我们可以在输电线路旁架设避雷线路,通过优先接收雷击来防止雷电直击输电线;安装避雷针、预放电棒、负角保护针或者消雷器,通过泄流带电云层电荷量来来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同时在雷电多发地区还应该安装避雷器,来防止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沿输电线路入侵变配电所或者其他建筑,来保护电气设备和配电设备。同时对于用电要求高的地区还要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使得在雷击发生后,输电线路安全的时候能够自动将断开的闸口复合,以恢复线路供电,保证供电线路的连续性。         4 结束语         雷电活动是小概率事件,随机性强,在确定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时,应全面考虑线路重要程度、系统运行方式、所处地区雷电活动规律、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等多种条件,根据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采取适合的一种或多种防雷措施,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雷击事故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罗瑛 . 浅谈 35kV 煤矿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J]. 煤矿机电 .2010 ( 06 ) .         [2] 陶祥海 .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J]. 广东科技 . 2009 ( 14 ) .         [3] 严玲 . 浅议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 ( 08 ) .         [4] 黎健生 . 浅谈输电线路的防雷 [A]. 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 [C].2007.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以往的空气质量统计中,由于一次连续性大雾天气,可以造成空气污染物质浓度的快速升高。一次连续大雾天气的环流形式与气象因子,如逆温层等因素对于空气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样大雾天气也会对交通、生产与人体健康等相关事物也有着明显的影响。连续大雾天气对空气的 PM2.5浓度、空气能见度、风速以及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一次连续大雾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类似的相应的大雾预警与相关的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连续大雾天气 空气质量 影响 研究分析
  • 简介:1、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311300, 2、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气象局 311300, 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 311300 摘要: 2019年 7月 12日 10时到 13日 20时临安区普降大暴雨,全区面雨量 140.2 mm,最大清凉峰风景区 195.8毫米,直接经济损失 3814.5万元。此次过程中,临安上空中高层槽的稳定维持,低层急流发展、低涡东移为降水提供良好动力条件。来自南海和东海的水汽先后补充,使中低层大气有较好的水汽提条件。本文通过对此次天气过程的降水机制分析 ,为本地暴雨预报预警等灾害天气提供参考依据,对于防灾减灾和减少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大暴雨 临安 天气过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