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大气污染对动物的致病机制,对BALB/c小鼠采用无创性气管滴注PM2.5颗粒悬浮液的方法,构建大气污染致炎动物模型。方法将1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M2.5低度组(2.5mg/kg)、PM2.5中度组(5mg/kg)和PM2.5高度组(10mg/kg)共5组,各剂量组气管滴注第3天,第7天、第21天、第35天、第49天,气管滴注操作完成后24h采取组织样本,采用ELISA、肺组织病理HE染色的方法,来验证无创性气管滴注方法的可行性和致炎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结果本建模方法,成功率高达96%。采用气管滴注法,建模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与气道滴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呈正相关。PM2.5暴露后,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及吞噬颗粒的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各暴露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肺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增高,高剂量组差异最显著。结论本实验用气管滴注法建立小鼠致炎模型成功,并证明此方法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及其他致炎机制。

  • 标签: PM2.5 大气污染 气管滴注 模型 小鼠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持续不断快速发展与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大气颗粒中PM2.5的源解析技术。然而,大气颗粒PM2.5源解析技术应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受体模型的概念,然后再使用受体模型去研究大气颗粒PM2.5内部复杂性各项组成部分,最终实现提升大气颗粒PM2.5的源解析技术的目的。

  • 标签: 大气细颗粒物 PM2.5 源解析 受体模型
  • 简介:空气中的半挥发和不挥发污染绝大多数吸附在颗粒上,其中颗粒载带污染的能力最强,且极容易进入呼吸系统并沉积在肺泡,对人体呼吸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造成极大危害。空气颗粒是由不同来源组成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复合型污染,含有多种有机污染及过渡金属成分。单一质量浓度已不能说明健康影响问题。

  • 标签: 大气 细颗粒物 污染特征 生物效应 空气污染
  • 简介:近年来,多个城市遭遇雾霾,颗粒(PM2.5)成了损害人们健康的头号"环境元凶"。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指出,PM2.5已经成为继"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血压,吸烟"之后影响中国人民健康的第四大因素。流行病学及毒理学研究证实PM2.5对全身多个组织脏器均有不同程度损害。1PM2.5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粒子直径≤2.5μm的颗粒,也称为可入肺颗粒

  • 标签: 细颗粒物 粒子直径 全球疾病负担 组织脏器 毒理学研究 饮食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与经济的发展的进步伴随着严重的大气污染,其中大气颗粒是最主要的角色,其不仅对呼吸系统产生损伤,也参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该文就大气颗粒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PM2.5 UFP 重金属 炎症 贫血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数量和能源消耗不断增加,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譬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这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负担。其中,空气污染又是我国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城市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治理方案。

  • 标签: 城市 大气颗粒物 污染危害 治理方案
  • 简介:摘要:大气颗粒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颗粒的理化特性,包括其来源、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影响因素。通过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究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的理化特性在不同地区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还容易受到气象条件、排放源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相关领域需进一步加强对大气颗粒的监测和治理,以改善环境和人类健康状况。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气颗粒(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招募76名60~69岁老年人并进行5次随访,每次随访开展3 d的个体暴露监测,随后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样采集与检测。血脂检测项目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通过TC减HDL-C计算得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浓度。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2.5个体暴露与老年人群血脂代谢的关联。结果70名对象年龄为(65.0±2.8)岁;男性占48.6%(34名);BMI为(25.0±2.5)kg/m2;TC、TG、LDL-C、HDL-C以及non-HDL-C浓度分别为(5.75±1.32)、(1.55±0.53)、(3.27±0.94)、(1.78±0.52)和(3.97±1.06)mmol/L。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滞后72 h PM2. 5浓度每升高10 μg/m3,TC、LDL-C、HDL-C和non-HDL-C的百分比变化值(95%CI)分别为1.77%(1.22%~2.32%)、1.90%(1.18%~2.63%)、1.99%(1.37%~2.60%)和1.74%(1.11%~2.37%),高TC、高TG和高LDL-C的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11(1.01~1.22)、1.33(1.03~1.71)和1.15(1.01~1.31)。结论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指标的浓度水平和血脂异常风险均有影响。

  • 标签: 细颗粒物 老年人 血脂异常 定群研究
  • 简介:大气颗粒(particulatemater)是指大气中固态或液态的悬浮性物质。其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来自地面扬尘、海水溅沫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喷发的散落、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以及生物释放的花粉、菌类孢子和微生物等;后者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冶炼、粉碎、筛分、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分类 地面扬尘 火山喷发 森林火灾 生物释放
  • 简介:大气颗粒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详细分析了大气颗粒浓度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基于膜捕集的称重法是最基本的颗粒浓度检测方法,但是基于其他原理的颗粒浓度检测方法在颗粒的实时在线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类监测方法的优缺点作了对比,指出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大气颗粒浓度检测仪器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浓度 检测 实时在线
  • 简介:摘要大气颗粒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详细分析了大气颗粒浓度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基于膜捕集的称重法是最基本的颗粒浓度检测方法,但是基于其他原理的颗粒浓度检测方法在颗粒的实时在线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指出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大气颗粒浓度检测仪器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浓度 检测 实时在线
  • 简介:摘要:大气颗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其是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不仅污染性较多,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正在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污染日益严重,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笔者针对大气颗粒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大气颗粒污染采样技术,希望本次严重有助于大气颗粒污染的改善。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采样技术 污染
  • 简介:摘要本专家共识编写组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控成效、大气颗粒(PM2.5)的急性健康效应及大气污染防治的健康收益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主要发现如下:近年来我国大气PM2.5污染总体防控成效显著,2020年我国大气PM2.5年平均浓度较2013年降低明显,但当前我国大气PM2.5污染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暴露于大气PM2.5显著增加我国居民死亡风险,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同时还会显著增加上述两类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持续性PM2.5重污染天气大幅增加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且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越长、PM2.5浓度越高,健康影响更为严重;大气PM2.5化学组分与健康危害程度存在关联,其中含碳组分、部分无机盐及重金属元素与PM2.5的健康危害密切相关;大气PM2.5短期暴露可引起反映人群早期健康损害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相关生物效应标志水平的变化,继而造成人体各系统的损害;儿童、老年人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PM2.5暴露的健康损害高于一般人群,是大气PM2.5污染暴露的脆弱人群;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人群健康,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执行的大气污染防控行动均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由此引起的健康损失,同时个体防护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大气PM2.5短期暴露的健康损害。鉴于当前我国大气PM2.5污染状况,基于现有急性健康风险的科学研究,提出三方面建议。(1)大气PM2.5污染防治政策建议:持续加强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和高效发展;继续推动工业产业升级;着力控制交通领域污染;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现代化体系;逐步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探索纳入保护健康效应评价在内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后评价。(2)大气PM2.5污染防治公众健康防护建议: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相关信息发布;加强大气污染健康危害科普宣传;明确大气污染健康防护指导建议;加强易受大气污染危害脆弱人群的健康防护。(3)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研究建议:加强基于精细暴露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系统开展大气污染与健康效应的全谱识别及关联研究;开展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关键毒性组分和早期生物标志清单研究;开展大气污染关键毒性组分的毒性机制探究;开展大气污染复合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开展碳中和与美丽中国战略下减污降碳的健康与经济综合效益研究。

  • 标签: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短期暴露 急性健康效应 健康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气颗粒(PM2.5)影响巨核细胞成熟以及分化为血小板的关键毒性组分。方法将PM2.5有机组分(O-PM2.5)、金属组分(M-PM2.5)和水溶性组分(WS-PM2.5)使用实际大气环境占比浓度和各组分相同浓度两种暴露浓度处理人巨核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巨核细胞存活,利用CellTiter-Blue、明场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麦胚凝集素(WGA)染色等方法评价巨核细胞形态大小、DNA倍体化、分化表面因子表达和血小板生成等巨核细胞成熟及分化的关键指标。结果PM2.5金属组分和有机组分处理巨核细胞后,细胞出现生长滞后,同时伴随着细胞体积增大、DNA倍体化发生、髓系特异性分子CD33表达减少以及巨核细胞成熟相关抗原CD41a表达增加。WGA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M2.5金属组分和有机组分暴露组细胞形成的芽状突起增多。水溶性组分对巨噬细胞成熟分化过程无影响。结论PM2.5金属组分和有机组分为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关键毒性组分。

  • 标签: 颗粒物 巨核细胞 血小板 细颗粒物 毒性组分
  • 简介:利用北京、上海、兰州、香港和南京5个城市街道灰尘与大气颗粒(PM2.5)中各元素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城市街道灰尘与PM2.5的元素组成特征,并利用对数浓度图和分歧系数法探究两者元素组成的差异及其与人为源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城市街道灰尘和PM2.5中,元素Fe、Al、Ca、K、Na占绝大部分(街道灰尘约占97.48%,PM2.5约占90.11%),元素Ti、Mn、Zn、Pb、Cu、Cr和Ni仅占较小的比例(街道灰尘约占2.51%,PM2.5约占9.60%),元素As和Cd含量则更少(街道灰尘约占0.01%,PM2.5约占0.29%)。5个城市街道灰尘与PM2.5元素组成的分歧系数为0.627—0.801之间,平均值为0.711,处于较高水平,即城市街道灰尘与PM2.5的元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人为源元素(Zn、Pb、Cu、Ni、As、Cd、Mn、K、Cr)在PM2.5中的富集程度高于街道灰尘,城市街道灰尘和PM2.5中人为源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也较大(r=0.783,P〈0.01)。Al、Ti、Ca、Fe等典型的地壳元素中,仅Ti元素在街道灰尘中富集,Al、Ca和Fe元素有时富集在街道灰尘中,有时富集在PM2.5中,其含量也未呈明显相关。此外,内陆城市的Na元素在街道灰尘中富集,沿海城市的Na元素则多在PM2.5中富集。

  • 标签: 街道灰尘 PM2.5 元素组成 浓度图 分歧系数
  • 简介:摘要:在现阶段社会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环境工程越来越受重视,为了较好营造理想环境条件,要求针对各类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治,大气污染作为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必然也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以便形成较为理想的优化防治效果。基于当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具体表现来看,虽然治理力度不断增加,但是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大气污染类型和影响因素同样也比较多,具备较高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章对大气颗粒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大气颗粒物污染物 问题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大气颗粒(PM2.5)源头复杂,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威胁引起广泛关注。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多元化排放源导致城市大气中PM2.5浓度居高不下。PM2.5的复杂性体现在不同源头的贡献差异、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复杂的物质成分及形成过程。治理应从源头出发,加强排放源监管,推动清洁能源使用。科学治理需要深入了解PM2.5的来源、分布和化学成分,结合大气模型和监测技术,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综合考虑城市特点,实施差异化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协同努力,政府、企业和市民形成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城市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

  • 标签: 大气细颗粒物,PM2.5,成因,生态环境效应,可持续发展策略
  • 简介:本实验使用CH-150C型大气颗粒采样仪采集桂林大气颗粒,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其铅元素的含量,得出以下结论:广西师范大学西门(位于公交枢纽旁)大气颗粒的浓度较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物理实验楼附近高,桂林大气颗粒浓度多处于国家环境大气颗粒一级浓度限值和二级浓度限值间,且有超出二级浓度限值的趋势;桂林大气颗粒的铅浓度含量较低,没有超出国家环境浓度限值。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铅含量 空气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PM2.5的问题,争论的结果也各有所据,长期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生存,会对人们的健康有较大影响,在检查肺部得出有黑色斑点,这主要就是空气不好所导致的,但是在短期之内是不会成为一种疾病,这只是告诉我们大气环境受到污染是会对人们的健康有较大危害的,预示着大气颗粒已经侵袭了人们的居所,人们应该有所警觉,对其进行防治,捍卫健康的居住环境。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控制 污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