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谢杨 马迎春 杨吉刚 聂亚丽 陈振波 张春丽 左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影像科,北京 100068,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6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50,瑞典中部大学电子系,瑞典松兹瓦尔 85170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44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层感知(multilayer perceptual,MP)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与改良版中国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C-GFRcr)和美国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CKD-EPIcr公式)对比,探讨MP神经网络模型评估GFR的临床适用性。方法以开发改良版中国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所用的684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454例患者资料作为开发组,以剩余230例作为测试组,建立MP神经网络GFR评估模型,以国际公认的参考标准双血浆法GFR作为参考值(rGFR),对改良版中国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计算的GFR(C-GFRcr)、CKD-EPIcr公式计算的GFR(EPI-GFRcr)以及MP神经网络模型评估的GFR(M-GFRcr)进行相关性、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的平均值、精确度和准确性的比较。结果684例CKD患者中男性352例,女性332例,年龄(49.9±15.8)岁。M-GFRcr与rGFR相关性最高(皮尔逊相关系数=0.93,P<0.001)。M-GFRcr的平均偏差要低于C-GFRcr(Z=9.929,P<0.001)和EPI-GFRcr(Z=10.573,P<0.001);M-GFRcr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同样低于C-GFRcr(Z=3.953,P<0.001)和EPI-GFRcr(Z=4.210,P<0.001);M-GFRcr的±15%准确性要高于C-GFRcr(χ2=26.068,P<0.001)和EPI-GFRcr(χ2=23.154,P<0.001);M-GFRcr的±30%准确性同样高于C-GFRcr(χ2=8.264,P=0.001)和EPI-GFRcr(χ2=11.963,P=0.001)。在CKD不同分期验证的结果显示:CKD早期(CKD 1~2期),M-GFRcr的平均偏差要低于C-GFRcr(Z=7.401,P<0.001)和EPI-GFRcr(Z=8.096,P<0.001);M-GFRcr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同样低于C-GFRcr(Z=4.723,P<0.001)和EPI-GFRcr(Z=4.946,P<0.001);M-GFRcr的±15%准确性要高于C-GFRcr(χ2=23.547,P<0.001)和EPI-GFRcr(χ2=26.421,P<0.001);M-GFRcr的±30%准确性同样高于C-GFRcr(χ2=12.089,P=0.001)和EPI-GFRcr(χ2=16.168,P<0.001)。CKD中晚期(CKD 3~5期),C-GFRcr、EPI-GFRcr和M-GFRcr适用性差别不大。结论与改良版中国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和CKD-EPIcr评估公式相比,MP神经网络模型在评估CKD患者GFR的准确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特别是在CKD早期。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神经网络(计算机) 肾功能不全,慢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信息化在生产中运用更加普遍,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也促使工控网被大力推广。其中引入TCP/IP技术,进一步关联办公网络,也渐渐转变成开放系统。由于在前期设计方面缺少网络安全思考,因此在开放系统期间,安全隐患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防御以确保生产正常。

  • 标签: 工业控制 网络安全 态势感知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意义]互联网引发了公众对于隐私问题的普遍关注,并对其网络行为产生影响。那么,隐私关注会如何影响网络公众参与?[方法/过程]基于隐私计算和认知偏差理论,引入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构建了一个双调节模型,使用CGSS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1)隐私关注会正向影响网络公众参与;(2)隐私关注与网络公众参与的关系受到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的调节,感知收益越高,感知风险越低,隐私关注对网络公众参与的影响越强。本研究揭示了网络公众参与中的隐私悖论现象,并提供了一条关于互联网用户隐私决策的解释路径。

  • 标签: 隐私关注 互联网使用 网络公众参与 网络价值感知 隐私悖论
  • 简介:摘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网络安全防护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合理有效地评估和预测安全趋势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现阶段,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预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新的网络安全危害因素将不断出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数据采集方法、实体模型构建方法、评估和预测方法。

  • 标签: 网络安全 态势感知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数据中心目前进行日常巡检与维护作业计划时,采取纸质的工作记录和人工抄录数据。在运维工作时,需翻阅查找大量的文档记录。不便于运维工作的检查与管理,并且不利于通过数据分析及早发现设备隐患。为提升维护效率,研发了动环网络运维平台,本平台通过使用手机客户端执行工作任务,可以对运维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管理分配。通过使用手机客户端执行故障处理流程,可以对故障整个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与管理。通过使用手机客户端采集的动环平台数据与现场设备数据进行一致性核对,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管理系统对维护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运维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提升了运维能力。

  • 标签: [] 运维平台  闭环管理  实时监控
  • 简介:摘要: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在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环境下,各项业务以及用户需要承受的网络攻击更多,如果不能够提供可靠的安全预防措施,势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目前网络安全形势出发,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能有效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提高用户操作安全性。鉴于此,本文将针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的架构与建设思路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 架构与建设
  • 简介:摘要:企业工业网络安全管理较为复杂,需要使网络具有完善的工作状态,注重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将从域间安全隔离、安全态势感知、虚拟攻防演练等方面对企业工业网络安全动态感知系统进行分析,使网络安全技术能够得到正确使用,提高工业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进而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 标签: 企业工业 网络安全 动态感知
  • 简介:摘要:如今,中国的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显着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日常管理,但由于信息网络的特殊性,相关人员在数据传输管理中极易受到网络安全威胁,导致数据丢失,并具有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提高it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进行数据处理,以确保企业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现已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决定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 标签: 大数据技术 网络 安全态势 感知平台
  • 简介: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网络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网络容易受到各类攻击的干扰,而这些攻击的手段日益变得多样化和丰富化。基于此,该文对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进行研究,简单分析平台架构,再对感知平台的相应设计进行分析,旨在发挥平台的作用,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降低安全隐患对网络的影响,满足用户对网络的正常使用需求。

  • 标签: 大数据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 感知平台
  • 简介: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网络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网络容易受到各类攻击的干扰,而这些攻击的手段日益变得多元化。基于此,该文对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进行研究,简单分析平台架构,再对感知平台的相应设计进行分析,旨在发挥平台的作用,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降低安全隐患对网络的影响,满足用户对网络的正常使用需求。

  • 标签: 大数据技术 网络 安全态势 感知平台
  • 简介:摘 要:随着当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网络与各个领域进行有效的融合,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环境也变得更为复杂,我们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提升网络安全性能。对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态势及感知平台进行研究,首先简单对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态势进行阐述,然后再结合实际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进行分析。明确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基本情况,确保该平台可以为网络安全提供帮助,从而全面提升网络的安全水平,降低网络安全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 标签: 大数据技术 网络 安全态势 感知平台
  • 简介:摘要:信息物理系统(CPS)通常被认为是下一代工程系统;然而,CPS在建筑、工程和施工(AEC)行业的实际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施工过程中的传感方法对CPS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文献综述讨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传感方法的应用潜力并提供实用建议。本文回顾了CPS在AEC行业中的当前应用,总结了当前的知识差距,并讨论了当前施工现场传感方法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计算机视觉(CV)方法在施工现场的独特优势,回顾和总结了CV在不同施工实体中的应用,以实现基于CV的施工过程CPS施工现场传感方法。

  • 标签: 计算机 视觉网络 物理系统构建
  • 简介:摘要:信息物理系统(CPS)通常被认为是下一代工程系统;然而,CPS在建筑、工程和施工(AEC)行业的实际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施工过程中的传感方法对CPS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文献综述讨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传感方法的应用潜力并提供实用建议。本文回顾了CPS在AEC行业中的当前应用,总结了当前的知识差距,并讨论了当前施工现场传感方法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计算机视觉(CV)方法在施工现场的独特优势,回顾和总结了CV在不同施工实体中的应用,以实现基于CV的施工过程CPS施工现场传感方法。

  • 标签: 计算机 视觉网络 物理系统构建
  • 简介:摘要:虽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中以网络风险问题最为显著。网络风险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数据丢失、信息泄露,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要想提高信息安全,避免网络风险问题的发生,就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合理运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因此,本文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系统关键技术与实现进行探究。

  • 标签: 网络安全 态势感知系统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下,网络环境也变得日趋复杂,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性能、加强网络安全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尤其在网络安全入侵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必须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平台建设。如今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提升网络安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安全态势的感知技术能力,打破传统网络防御体系面临的种种禁锢。本文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进行研究,利用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有效发现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危险。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网络安全态势 感知系统 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当今网络安全已经从“信息安全”时代进入“大安全”的新时代,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以及遭受攻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是基于企业大数据架构构建的新一代安全管理系统,定位为全省信息广域网络的安全控制中心,是一个检测、预警、响应处置的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其以全流量分析为核心,结合威胁情报、行为分析建模、UEBA、失陷主机检测、图关联分析、机器学习、大数据关联分析、可视化等技术,对全网流量实现全网业务可视化、威胁可视化、攻击与可疑流量可视化等,可以全方位地提供资产、风险、脆弱性的相关管理,并能提供对网络安全事件的事前预警、事中发现、事后回溯功能,帮助各地市局信息安全管理员在高级威胁入侵之后、损失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安全威胁。

  • 标签: 降低 感知平台 预警次数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也随之不断建设。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网管运行性能及态势分析研究,旨在为电力通信网提供运维支撑。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应用价值,构建专业网管运行性能及态势分析的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

  • 标签: 大数据 电力通信 网络状态
  • 简介:摘要:构建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态势感知,可以满足智能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需求,从数据和态势分析方面能够提高通信网络的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研究运行过程中的态势感知技术和手段,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标签: 大数据 电力通信 网络状态 感知分析
  • 简介:摘要:在“宽带中国”和“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家庭宽带市场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状态。目前家庭宽带项目的建设,以运营商各自向居民小区内部建设网络为主,此种建设方式存在大量的光缆、光交重复建设,不利于节省家庭宽带项目投资资金,不符合国家政策号召。部分地区存在共同建设、共同使用模式,即共建共享模式。此种建设方式可达到与独自建设网络的同样覆盖效果,也可以带来投资资金节省效果,但家庭宽带共建共享建设方案不一、光缆跳接部分、光缆成端芯数考虑不全面,各种建设模式优劣势也非常明显。

  • 标签: 家庭宽带用户 网络感知评价 建模综合分析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是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为更好制定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政策,通过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融合网络,分析该领域技术融合机理。基于人工智能领域2010~2019年的专利数据,结合技术维度和组织维度,从技术特征、组织的技术特征、组织的关系特征3个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领域组织合作稀疏、融合技术相对分散、组织和技术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技术特征层面,相似技术更易融合,已发生融合的技术会促进新融合发生;组织的技术特征层面,组织拥有的共性技术会抑制与其他技术融合的发生;组织的关系特征层面,组织间合作关系对技术融合作用与领域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伙伴圈”会抑制技术融合。

  • 标签: 技术融合 人工智能 多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