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13例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在腔内治疗术前均严格超选择性或选择性插管造影,了解患者假性动脉瘤体的滋养动脉特点和假性动脉瘤体所处的位置以及瘤体特征。依据不同影像学表现选用多方法治疗。结果;本次研究的13例患者,采用各种对症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假性动脉瘤全部闭合。其中1例终末型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伴巨大血肿,采用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后,恢复良好,没有引发特殊的并发症。结论;,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技术治疗,能使各类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得到良好的治疗,绝大多数情况下能有效代替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涂片报告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红细胞异常223例,白细胞异常325例,血小板异常218例,原始或幼稚细胞52例,形态正常者121例。结论重视外周血涂片检查,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形态学 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0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是否对肺部感染具有指导意义,与降钙素原(PCT)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251例,检测所有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根据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降钙素原<0.05ng/ml)129例、B组(降钙素原0.05ng/ml~0.5ng/ml)88例和C组(≥0.5ng/ml)34例;对比3组患者的单核细胞的计数水平,并分析降钙素原与单核细胞计数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最高,B组及C组的单核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没有必然性。结论单核细胞在感染早期,特别是非细菌肺部感染中,可有明显升高,具有指导意义。但在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中与感染程度评价指标PCT无相关性,无法反应感染严重程度。

  • 标签: 肺部感染 单核细胞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8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1期组(19例)和2期组(67例)。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定性检测大便肠道病毒71型(EV71)-RNA。结果2期组EV71-RNA阳性率明显高于1期组(P〈0.05);2期组血清IgG、IgA、IgM、补体C3水平高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低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B细胞比例高于1期组(P〈0.05);2期组CD4+/CD8+比值低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低于1期组(P〈0.05)。86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分别r=0.533、0.532,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可能是反映手足口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记物。

  • 标签: 血管活性肠肽 手足口病 T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对于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就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症状等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对20例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超声诊断后,患者确诊为股动静脉瘘患者12例,桡动静脉瘘患者4例,胫前动静脉瘘患者2例、髂外动静脉瘘患者1例、腘动静脉瘘患者1例,与手术证实结果完全相符,诊断准确率为100.0%。结论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良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 外周血管动静脉瘘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各型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4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各型银屑病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者比较,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CD3~+细胞降低,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脓疱型银屑病外周血CD3~+细胞降低,CD4~+细胞降低;红皮病型银屑病外周血CD3~+细胞降低,CD4~+细胞降低,CD8~+细胞降低,CD4~+/CD8~+升高,关节病型银屑病外周血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CD3-CD16~+56~+NK细胞降低,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型银屑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异常,免疫功能紊乱是银屑病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在银屑病的发生、分化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是一组组织细胞增生活化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该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PS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P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S患者CD4+细胞活化不明显,CD8+细胞明显活化。存活患者CD4+HLA-DR+表达较死亡患者明显偏低,CD8+CD25+细胞比例高。结论HPS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活化,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免疫反应失控在HP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P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活化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患者与正常人Toll样受体TLR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肺结核(FFB)患者39例,结核性胸膜炎(TP)患者22例为研究组,3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TLR2在结核病人中的活化的CD4+T细胞和静息CD4+T中及健康者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健康者和结核病人中的TLR2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在活化的CD4+T细胞中rrLR2阳性cDfCDsT细胞,较静息CD4+T细胞表达较高,TLR2在结核病人中的活化的CD4+T细胞和静息CD4+T中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健康者(P〈0.001,P〈0.05);在结核病人中TLR2mRNA相对含量要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结论对TLR2的测定对于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作为于结核的诊断的辅助手段。

  • 标签: TOLL样受体 结核 流式细胞仪 实时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40例主要由护士负责的APBSCT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经验。方法专职护士在管床医生的指导下,全程负责患者的干细胞采集、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38例患者细胞顺利完成采集,采集到的细胞数量及质量符合到自体移植的标准;2例患者因外周血中干细胞太少采集失败。结论由专职护士全程负责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可以保证患者安全及细胞采集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同行满意度。

  •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采集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探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疾病控制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112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87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其中47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配对检测。分析外周血和肿瘤患者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两者EGFR突变的一致性。采用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评价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EGFR突变在鳞癌组明显高于非鳞癌组(P﹤0.05);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同时EGFR突变的有11例,且突变位点一致,检测到的EGFR状态以肿瘤组织为标准,两者突变一致性达到73.33%;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患者接受TKI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结论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与鳞癌密切相关;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的一致性较高;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EGFR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临床特点观察。方法选择在2009-2012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二系减少的患者9例;白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的患者10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患者4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5例;白细胞增高异常的患者3例。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偏移。经骨髓检查,36例患者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2例见有核细胞明显活跃,7例见有核细胞增生降低。另外,5例患者存在感染性骨髓象、4例真菌感染骨髓像,2例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骨髓象中,巨幼改变较普遍。结论外周血细胞及核骨髓细胞的异常变化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 标签: 艾滋病 外周血细胞 骨髓细胞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无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有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病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合并IGR、合并高尿酸血症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但吸烟、肥胖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高危因素为年龄、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合并IGR、合并高尿酸血症。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年龄、病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合并IGR、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因此在早期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生活习惯,预防不良预后。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30e-5p、miR-192-5p、miR-17-3p、miR-1227-5p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4种miRNAs表达,并对患者进行PASI评分,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4种miRNAs表达量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30e-5p、miR-192-5p、miR-17-3p、miR-1227-5p表达下调,下调程度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值均〈0,P值均〈0.05)。结论:4种miRNAs可能可作为银屑病患者潜在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其表达量可用于评价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银屑病 MIRNAS 生物学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