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幸福公式是:与人为善+换位思考。在我眼里,奶奶是最幸福的人。刚搬进小区不多久,与邻里之间都不怎么熟,只知道对门住着一户外地人,家中常常留有两个小孩看家。不知何时,两个小家伙学会向我们问好了,我很是纳闷。在某个早饭时间,这谜团便破解了。奶奶拎着两大袋的早点进来了。“奶奶,你买这么多干嘛?

  • 标签: 高中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是表现数列特征和构造的两种不同形式,高考题中往往只给出数列的递推公式,若能求出通项公式,则问题将迎刃而解。在很多文章中,给出了很多由递推求通项的方法,如叠加法、累乘法、迭代法、构造法等,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了,本文列举了几种转化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数列递推公式通项公式
  • 简介:盒式翼布局相对常规布局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小诱导阻力,同时平滑的升力分布有利于减小跨声速激波阻力,但双翼间的气动干扰是跨声速盒式翼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掌握跨声速双翼气动干扰特性,选用超临界翼型RAE2822作为双翼翼型,对M=0.75,正负交错两种情况下双翼几何参数对布局升阻特性的影响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双翼的纵向距离可以减弱双翼间气动干扰,使升阻比提高至无干扰升阻比.其中,前翼在下、后翼在上的负交错布局在双翼纵向距离为1.5倍上翼弦长时即可接近无干扰升阻比,更有利于提升布局的升阻特性.负交错时双翼的垂直间距对布局升阻比影响不大,无翼差角且减小前翼弦长有利于提高升阻比.

  • 标签: 盒式翼 跨声速 双翼干扰 交错 升阻特性
  • 简介:针对多波束测量声速剖面采样间隔合理选取问题,首先介绍了常声速分层声线跟踪法与常梯度分层声线跟踪法基本原理及实现方式,其次基于两种声线跟踪方法分析了声速剖面采样间隔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规律,并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对声速剖面进行了层化处理以获取不同采样间隔声剖数据,最后结合限差要求,对采样间隔进行了优化选取,实验结果表明,常声速分层声线跟踪法较常梯度分层声线跟踪法对声剖采样间隔更为敏感,在给定限差范围内合理确定采样间隔,既能保证测量的精度又能提高算法运行效率,分析结果对多波束测深数据采集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声线跟踪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水深测量 多波束测深 声速剖面 采样间隔 声线跟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了一种利用普通智能手机和一根两端开口奶茶管基于声驻波现象来测量声速的方法.这种实验方法所用的实验仪器随手可得,无需学生再到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 标签: 智能手机软件 声速测量 奶茶管
  • 简介:我们知道,在平面中,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对称中心(正n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由此,我们说正多边形是非常漂亮的多边形.

  • 标签: 欧拉公式 正多边形 轴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
  • 简介:经验正交函数(EOF)是描述声速剖面的有效基函数,通常只需要前几阶EOF即可较为精确地表示声速剖面.但使用EOF重构的声速剖面进行多波束测量声速改正时,选取的阶次未必满足多波束测深精度要求.针对此问题,首先介绍了EOF表示声速剖面的原理及流程,然后以北海某区域实测声速剖面数据为例,分析了不同阶次EOF拟合声速剖面误差以及不同阶次EOF拟合声速剖面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最后结合NOAA对多波束测量声速剖面误差造成的水深限差要求确定EOF阶次,实现了在满足多波束测深精度的同时,合理确定EOF阶次的目的.

  • 标签: 多波束测深 声速剖面 经验正交函数 阶次选取 误差分析
  • 简介:为了研究超高声速飞行器发动机尾焰喷射高温高速气流的辐射特性,对尾焰成分CO2及H2O分子在4.3和2.7μm大气窗口红外辐射波段进行了测量.利用高温燃气激波风洞模拟产生超高声速飞行器尾焰喷流,喷流速度M=5.5.实验中选用单元型InSb红外探测器,并利用黑体进行原位定标.测量距离为0.7m,采用单透镜成像加光阑的方法收集光信号.实验中分别沿喷流方向喷流垂直方向进行了多点测量,通过定标结果反演得到尾焰在4.3和2.7μm分别沿喷流方向和喷流垂直方向的光谱辐亮度和波段辐亮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4.3μm辐射强度及稳定性均高于2.7μm.

  • 标签: 高超声速飞行器 尾焰 红外辐射
  • 简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弹独特的运动特性给预警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区分控制量和初始运动状态对弹道轨迹的具体影响,以升力式再入滑翔弹为对象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强机动发生在纵向平面,控制量倾侧角决定横向机动,攻角决定纵向机动,初始航向角对横向偏移影响显著,而初始航迹倾角和初始飞行高度对纵向跳跃影响显著。

  • 标签: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滑翔弹 控制量 初始运动状态
  • 简介:等比数列的公比q有几个比较常见的'陷阱':定义陷阱、公式陷阱、参数设置陷阱和条件陷阱等。在求解与之有关的问题时,我们要加以重视,规避陷阱问题,以达到快速正确分析与求解的目的。1定义陷阱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an+1:an=q(n∈N*),此时公比q是一个非零常数。在判断等比数列或应用等

  • 标签:
  • 简介:万物运作,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同样,数学题目的背后也一定有其核心思想和解题方法。只要抓住这些题目的本质,千变万化的外延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本文我通过对点到直线、点到平面有向距离公式推导过程的详细阐述,通过理解其背后投影值计算的内涵,转化相关问题,活用距离公式。在将数学题化繁为简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返璞归真、回归数学本质的重要性。

  • 标签: 距离公式 投影值 活用 内涵 数学本质 解题方法
  • 简介:近年来,二次函数的综合题成了中考题目的亮点,许多题目都要用弦长公式来解,为此,本文就弦长公式及其应用介绍于下,供同学们参考.抛物线y=ax^2+bx+c(b^2-4ac〉0)与x轴交A(x1,0),B(x2,0)两点,线段AB的长叫做弦长,因为x1和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

  • 标签: 弦长公式 二次函数 应用介绍 题设 实数根 请看
  • 简介:为拓展某小型部分进气亚声速涡轮的应用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其气动性能。使用Numeca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原型部分进气涡轮流道的全环域网格,进行了流场的粘性数值仿真,通过与相同叶型全周进气式涡轮的流场对比分析,揭示了部分进气式涡轮的流动机理和流动损失分布规律。在流场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型涡轮的动叶进行了改型优化,将动叶叶型由原来的纯冲击式叶型改为略带反力度的叶型,流场仿真结果表明涡轮效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通过对改型前后2种部分进气式涡轮气动参数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表明略带反力度的动叶叶型能有效减小部分进气式涡轮非进气扇区动叶通道内的回流损失,对提高涡轮性能有利,可为同类涡轮的气动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亚声速涡轮 部分进气 流动损失 优化
  • 简介:在Mach数3.4的来流条件下,对二维后台阶流动精细结构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分为后台阶上游无控制加粗糙带扰动及微涡流发生器(micro-vortexgenerator,MVG)扰动3种状态,采用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ano-tracerbasedplanarlaserscattering,NPLS)方法获得了流向和展向切面内的高时空分辨率流动显示图像,并测量了模型表面静压分布.对大量NPLS图像取平均,研究了流场结构的时间平均规律,对比不同时刻的瞬态流场精细结构图像,发现不同状态下的湍流大尺度结构的特征时间.有粗糙带状态相对无粗糙带台阶下游回流区压力更低,而下游压力较高,台阶上游区别不大;受MVG控制后台阶下游附近区域压力突增;MVG对流动的控制改变能力较强,粗糙带能调整台阶上下游附近流动平稳过渡,流场壁面压力没有突变.

  • 标签: 超声速 流动显示 流场精细结构 后台阶 流动控制
  • 简介:基于vonKarman长度尺度和新型Reynolds应力本构关系对κ-ε瑞流模型重构,将k方程封闭,米用代数形式对瑞流耗散项进行模化.在KDO(kineticdependentonly)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可压缩vonKarman长度尺度,得到一种适用于复杂可压缩流动的新型瑞流模型CKDO(compressiblekineticdependentonly),在CKDO模型中没有任何经验系数,仅有两个来自边界层精细化标定的可调参数.对RAE2822翼型、轴对称圆筒管道凸起流动、ONERA-M6机翼跨声速流动等算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显示CKDO湍流模型对上述算例流场的压力系数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表明CKDO模型能够对跨声速流场进行较为准确的模拟.

  • 标签: 湍流模型 Reynolds应力 跨声速流动 可压缩性
  • 简介: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①,(a-b)~2=a~2-2ab+b~2②,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完全平方公式的几种常见变形:1.a~2+b~2=(a+b)~2-2ab=(a-b)~2+2ab=1/2[(a+b)~2+(a-b)~2].2.ab=1/4[(a+b)~2-(a-b)~2].3.(a+b)~2=(a-b)~2+4ab.4.(a-b)~2=(a+b)~2-4ab.延伸:a~2+1/(a~2)=(a+1/a)~2-2=(a-1/a)~2+2.推广:(a+b+c)~2=a~2+b~2+c~2+2ab+2ac+2bc.

  • 标签: 完全平方公式 变形
  • 简介:李同学十分爱好数学,可自从学习三角函数后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感觉.这一日,他找到数学老师.生老师,听高三学长讲,高一的三角函数可难学了,一大堆公式,光是记住就占用了许多大脑存贮单元,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烦人”的题目.刚开始还没在意,学了诱导公式后感到学长还真是没有骗我.老师,诱导公式真的是“拦路虎”吗?

  • 标签: 旋转视角 视角诱导 诱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