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立坐骨神经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吻合口处应力和位移,为坐骨神经损伤移植提供生物力学实验基础。建立5、10、15、20mm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移植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各受力模型施加10N拉伸载荷,以有限元软件(PROE5.0)计算吻合口周围各测点的应力和位移值。在相同载荷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5mm移植组最大应力大于以自体神经移植10、15、20mm移植组。在10kf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20mm移植模型组最大位移大于以自体神经15、10、5mm移植组。以三维有限元法对坐骨损伤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是可行的。

  • 标签: 坐骨神经损伤 自体神经移植 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 位移 数值计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运用自拟坐骨散的临床辨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自拟的坐骨散进行辨证的坐骨神经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坐骨神经痛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坐骨神经痛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7.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自拟坐骨散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拟坐骨散 坐骨神经痛 病症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72-02
  • 简介:对比分析以自体神经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吻接修复后的特性,为临床坐骨神经损伤吻接术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实验取死后24h内的新鲜尸体坐骨神经腰段标本12条,切取20个试样,形成10mm缺损,分别以自体神经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吻接修复后进行蠕变实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移植坐骨神经组7200s应变上升量大于以自体神经移植组。聚乳酸-羟基乙酸具有很好的蠕变性特性,其蠕变特性符合坐骨神经损伤移植修复生物材料的要求。

  • 标签: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自体神经 聚乳酸-羟基乙酸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可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反应适当增加药量,以无不良反应为准。在观察期间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大剂量B族维生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疼痛,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坐骨神经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治疗组84.1%高于对照组52.6%,(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6.7%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普瑞巴林结合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坐骨神经痛普瑞巴林卡马西平
  • 简介:目的为给大腿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25具(共50侧)成人下肢标本的坐骨神经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坐骨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多支型出现率最多;②坐骨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下肢的3段;③坐骨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门的区位,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确定了坐骨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以及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 标签: 坐骨神经 肌支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坐骨神经痛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份至2009年3月份收治的4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重点研究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特点,探析其发病原因;结果在48例患者中,共28例表现出坐骨神经痛伴腰椎间盘突出。这28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33~78岁,平均年龄53.4岁;13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其症状以及体征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其中3例患者表现出椎间盘高位突出,一般情况下,治疗人员会认为患者出现上下神经元的损伤,因而导致出现腹股沟处的麻木与疼痛,伴随棘间与旁侧压痛。然而,我院未发现此3例患者的症状与上述相符,经过细致诊断,确诊患有坐骨神经炎。7例患者出现疼痛的部位、感觉与反射的变动、压痛点等方面都与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是十分一致,因而,治疗人员判定其病因并非椎间盘突出,经过详细检查,最终确诊这些患者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结论临床中,坐骨神经痛伴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疾病症状,部分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发,但不完全是。只有当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神经压迫符合患者坐骨神经痛部位时,才可确诊两者间具有相关性。明确这一点,可以有力辅助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病因的诊断,促进对症治疗的进行,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宣传。

  • 标签: 坐骨神经痛伴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表现 分析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针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坐骨神经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坐骨神经痛 针灸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周志杰老师针灸临证50余年,擅长应用芒针。芒针因其针身细长,针感强烈,可治深邪远痹。笔者跟随周老师临证、查房,对周老师应用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深有体会,现不揣浅陋进行总结。

  • 标签: 芒针 坐骨神经痛 周志杰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一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2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CCI)模型大鼠神经性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手术后第12天行机械性痛阈测定,检测指标大鼠缩足反应阈值(PWT),分别于溶媒、吗啡(10mg/kg)或Neu-P12(30,100或300mg/kg)注射前0分钟(基础值)及注射后30、60、90、120及180分钟时行PWT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I模型组大鼠PWT值显著性降低;与CCI模型组比较,吗啡处理组、100及300mg/kgNeu-P12组大鼠PWT值显著性升高。此外,100及300mg/kgNeu-P12组大鼠PWT值显著性高于30mg/kgNeu-P12组大鼠;300mg/kgNeu-P12组大鼠PWT值显著性高于100mg/kgNeu-P12组大鼠。结论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2剂量依赖地改善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模型大鼠神经性疼痛。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SD大鼠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不同时间点神经损伤处及其邻近神经的病理学变化。方法SPF级健康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爆炸海水浸泡组、爆炸无海水浸泡组和锐性切断处理组,HE染色观察损伤神经在6小时内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单纯爆炸无海水浸泡组相比,海水浸泡后神经纤维损伤情况相似,炎性细胞浸润较严重,但神经外膜及束膜水肿较未浸泡组稍轻;所有组别都表现出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束膜及外膜水肿逐渐加重,出现炎性细胞聚集,受损的神经纤维未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结论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所出现的病理学变化可能与在渗透压较高的海水内浸泡延缓了组织水肿的进展,而海水中病原微生物则致使创口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有关。

  • 标签: 火器伤 海水浸泡 复合损伤 坐骨神经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患者则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全部无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10min和切皮时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试验组患者则始终比较平稳,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压、心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对血管外科实施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在获得良好麻醉阻滞效果的同时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年纪较大或者合并其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外周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运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截肢术的46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实验组23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实验组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HR/BP波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更为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关键词神经刺激仪;老年糖尿病;截肢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7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老年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截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6-2014.6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截肢治疗,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作为观察组.结果T0时两组患者HR、MAP均较为平稳,对比无差异,P>0.05;T1、T2时观察组HR、MAP较为平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比对照组更长,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关键词糖尿病;截肢;麻醉;神经刺激仪;罗哌卡因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综合康复疗法在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病症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过去11个月(2014.11-2015.9)在我院疼痛科接受因LIDP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研究,根据对每位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中药熏蒸联合电针及推拿的综合康复治疗的A组与常规牵引联合口服西药治疗的B组,对比分析A、B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1.4%,二者临床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下腰痛评分(JOA)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之常规的药物及牵引疗法,采用电针、中药及人工推拿多种方式综合康复治疗LIDP所致的坐骨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应予重视推广。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综合康复治疗 坐骨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红外线疗法通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并从神经电生理方面探索穴位注射联合红外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和肌电图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联合中频治疗,观察组根据肌电图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穴位注射和红外线治疗。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予以肌电图检测,分别进行相关指标评分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2例、38例、14例、6例,总有效率为94.00%(94例);对照组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3例、27例、22例、18例,总有效率为82.00%(82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红外线疗法配合弥可保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为神经根型相关病症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等提供了依据,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坐骨神经痛 穴位注射 红外线疗法 神经电生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给予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较小,P>0.05。而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较大,P<0.05。另外,观察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差异较大。结论给予下肢手术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能在稳定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