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县位于沂蒙山区,恙虫病为当地多发病,本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为增加对本病的进一步了解,现收集我院自2013年9月-2017年12月185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的97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恙虫病 器官功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疟疾是全球公共卫⽣的主要威胁之⼀,并可以导致高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给⼈类带来极大创伤。本病例是一名26岁的中国赴南苏丹维和人员,因腹胀,尿液为咖啡色来我院,镜检找到疟原虫,诊断疟疾。给予蒿甲醚注射液和对症支持治疗,七天后患者康复出院。这是一例疟疾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病例,不仅表明积极治疗原发病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蒿甲醚注射液对于重症疟疾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疟疾 恶性疟原虫 蒿甲醚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例窒息新生儿发生器官功能损害患儿55例,发生率为78.6%,其中多器官功能损害40例,发生率为57.1%,重度窒息患儿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患儿死亡0例,病死率为0;重度窒息患儿死亡3例,病死率为10.7%,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率高,重度窒息死亡率高,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可保护新生儿多器官功能,保障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发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而为疾病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窒息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合《实用新生儿学》分为窒息重度组26例与轻度组34例,重度组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胎龄≤36周、重度窒息、5minApgar评分≤5及入院时pH≤7.2与多器官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36周、重度窒息、血清pH≤7.2、5minApgar评分≤5是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窒息新生儿整体器官的监护,确保并发症及时分析与处理,以将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降至最低水平。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多器官功能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登革热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登革热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进行研究,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予以针对性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登革热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能提升了满意度,值得肯定。

  • 标签: 登革热 多器官功能损害 针对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生率。方法对我院450例窒息新生儿分轻度、重度进行分析。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72.66%,脑损害发生率72.43%,代谢损害发生率45.23%,心脏损害发生率41.11%,胃肠损害发生率14.89%,肺损害发生率15.48%,肾脏损害发生率5.78%。轻度窒息多器官损害为34.00%,重度窒息多器官损害为83.80%。结论器官损害以轻度为主,器官损害发生与窒息程度正相关。

  • 标签: 婴儿 新生儿 窒息 多器官损害
  • 简介:病例:男,30岁,退伍军人。于2011年10月某日下午食用油煎蜂蛹约400g,6h后出现头痛、头昏,随即出现惊厥,四肢强直,牙关紧闭,神志不清,持续3min后自行缓解,随后苏醒。于次日到医院就诊,候诊时再次发作抽搐1次,

  • 标签: 蜂蛹中毒 多器官损害 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序惯性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毒蕈中毒患者,24例接受序惯性血液净化治疗,即先血液灌流(HP)2h,后血液透析(HD)4h;22例患者仅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肌酐、转氨酶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HD组相比,HP+HD组患者血清肌酐、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死亡率也降低(P<0.05)。结论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较单纯性血液透析疗效更好。

  • 标签: 毒蕈中毒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 简介:瑕疵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问题是各国器官移植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学术界存在"医疗特殊责任说"与"产品责任说"两种学说。在这一问题上,应当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准,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判断瑕疵器官移植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但毋庸置疑,由于人体器官移植具有不同于普通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在该问题上不适用也不应当适用产品责任方面的理论与规则。

  • 标签: 瑕疵 供体器官 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DCD器官捐赠的47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供者或其家属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供者全身状况严格充分评估,使用辅助控制通气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维持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采用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联合灌注及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取供肝和供肾。器官采用静态冷冻保存法保存。观察供者器官维护和利用情况。结果23例伴高钠血症供者采用持续血液透析,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2例因术前Scr水平较高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42例使用过至少一种血管活性药物。47例DCD供者均成功实施器官捐献,共获取47个肝脏和94个肾脏,并成功用于肝移植44例(弃用3例),肾移植92例(弃用1例共2个肾脏)。移植后的肝脏及肾脏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结论充分评估DCD供者全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器官功能维护,使多器官供者生理状况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献率和器官质量。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者 器官功能维护 肝移植 肾移植
  • 简介:摘要对一例多器官功能衰竭伴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给予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液透析、扩管、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护理要点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科。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如外伤、手术、感染、休克等)发生两个或两个重要器官衰竭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治疗技术的发展,危重病人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但MOSF仍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密切观察MSOF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更为完善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控制感染、纠正组织缺氧、血液透析、改善全身状况,积极治疗最先出现的器官衰竭。我科收治1例MSOF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亚里桑那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历经20多年研究调查,得出惊人结论:至少十分之一的器官移植患者都性格大变,“继承”了器官捐赠者的性格。

  • 标签: 器官移植 记忆功能 心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多发病。母体和胎儿之间血液循环以及气体交换障碍,血氧浓度降低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重度窒息可导致全身多器官系统损伤,造成新生儿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及时、合理、有效的紧急复苏是抢救新生儿成功与否的关键。早期的抢救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系统损害,降低新生儿后遗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本文在研究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多器官系统损害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亦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随人口老龄化加重,我国高血压群体日益壮大,高血压管理也成了基层医院的重头戏。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评估方法的理解,以及治疗策略的掌握,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医师对高血压的认识也日益提高,管理上不但重视血压数值的变化,而且对靶器官损害也比较重视,积极为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治疗及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基于此,2022年06月-2023年12月对本辖区内纳入慢病签约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为分析对象,进行靶器官损害筛查,旨在观察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及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 标签: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评估,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67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提出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临床死亡率。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登革热并发心功能损害的表现特征.方法对2007年本院收治的126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检测心肌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肌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和心电图检查,分析登革热时心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26例登革热出现心功能损害者共107例(84.9%).其中心肌酶谱异常者共98例(占77.8%,AST升高85例,LDH升高96例,CK升高64例.HBD升高86例).98例中有合并心电图异常者48例与无心电图异常者50例,两组各酶升高幅度比较有明显差异.126例登革热共有心电图异常57例(45.2%),主要为心肌损害(T波低平或/和S-T段改变)和心律欠常(窦缓、窦速、宴性心律不齐、室性早博)表现.结论心肌受损在登革热发病过程中是一个多发和较常见表现.是本病发展中多系统损害的局部表现之一;心肌酶升高幅度与心电图改变结合分析.可综合判断心脏损伤程度.

  • 标签: 登革热 心功能损害 心肌酶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