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08年8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邓石桥清溪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原名绍仪,又名梧、凤翔。(英语自由libertyr的译音)是他30年代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时常用的一个笔名,后来就用它取代了原来的名字。

  • 标签: 周立波传略
  • 简介:拒绝上央视春晚的消息,引来网上的热议,赞同和赞扬的,与不满和不屑的并存。尽管在谈及拒绝春晚原因的时候,过多说到了他自己的所谓“原则”,让人多少感到大而无当或小题大做;然而,在当下名利诱惑的大形势下,娱乐文艺界普遍削尖了脑袋往春晚上钻,哪怕是一闪而逝也渴望亮一个相,混个脸熟;

  • 标签: 周立波 春晚 文艺界
  • 简介:中国著名作家1908年8月9日诞生在湖南省益阳县邓石桥清溪村。他原名绍仪,早年在长沙读书,20岁时他随扬夫妇到上海。最初,在上海亭子间里自修英文,1929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的第一篇作品是反映学生生活的散文《买草》,发表于《申报》上,署名小妮。当年秋天,他考取了劳动大学,在经济系学习。次年初,因多

  • 标签: 周立波 国民政府 文学创作 石达开 反省院 共产党员
  • 简介:<正>前不久听说,已故作家同志有一份遗稿,是关于域外的许多著名作家和光辉作品的研究的.兹已征得同志的爱人、林兰同志同意,将该遗稿的全文八万余字,交给本刊,悉按原文,手稿原样,分为三期连载,从本期开始,于今年年内全部登完.这份遗稿是林兰同志收藏并亲手加以整理的.别的几位同志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本刊编辑部在发表时又对它作了一些查对、校订、补译、以及注释的很不完备的工作.我们感到,这份《遗稿》真正是我国近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文献,更是一件迩足珍贵的美学的瑰宝.能发表这份遗稿,本刊引以为荣.

  • 标签: 遗稿 外国文学作品 作家 美学 手稿 周立波
  • 简介:<正>一九四○至一九四二的两年间,同志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讲授"名著选读".同志当年讲授过的我国的著名作家与作品,有鲁迅和《阿Q正传》,曹雪芹和《红楼梦》等.讲得更多的是外国文学,有高尔基、法捷耶夫、绥拉菲摩维奇、涅维洛夫,与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歌德、巴尔扎克、司汤达、莫泊桑、梅里美、纪德等和他们的经典名著.深为憾惜的是,许多讲稿已经丢失,就是幸存下来的这部分讲稿,也是残缺不全的.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国文学 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 讲稿 莫泊桑
  • 简介:1967年生于上海,是海派清口的创始人,他14岁时考入上海滑稽剧团,18岁登台,名声鹊起,红遍上海滩;2006年重返舞台,高举海派文化旗帜,开创海派清口,再度红透上海滩,并享誉全国;2009年与凤凰卫视联袂,创办电视脱口秀节目《壹秀》;

  • 标签: 海派文化 周立波 电视脱口秀节目 2009年 上海滩 滑稽剧团
  • 简介:颂声(1879年-1964年),字歌庭,我国老一辈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山东安丘县人。生于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农历12月12日。

  • 标签: 周颂声 生理学家 医学教育家 博士
  • 简介:作为近期沪上的一个热门文化现象。的海派清口表演持续火爆中城,并渐渐为全国人熟知。本文探讨了海派清口的艺术特色.认为海派清口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是海派文化的幽默表达。

  • 标签: 周立波 海派清口 海派文化
  • 简介:爷爷去世了,他老人家的一些事情总是在我的脑子里转来转去,有时竟整夜不眠地回忆着爷爷对我说过的一些话,和爷爷相处时发现的一些事。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事,记得的不多了。只记得每天吃早饭时,我和爷爷合吃一个蛋,他吃蛋白,我吃蛋黄。每天早晨我起来后就叫他吃饭,常常在走廊里碰见他,他用俩手捏我的两腮,做出很有劲的样子拉着我走。那时爷爷很瘦。后来才知道,爷爷是习惯于很早起来写东西的,到吃早饭的时候已工作好几个钟头了。

  • 标签: 周立波浩劫 日子里 浩劫日子
  • 简介:本文以、为例,从政治评论家和乡村干部、英雄伟业和凡人琐事、直接抒情和间接烘托等三个方面,比较了和柳青在艺术上的不同特点,并对他们的得失进行了简要评价,他们的创作代表了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的不同艺术风格.

  • 标签: 周立波 柳青 艺术风格 比较研究 乡村干部 长篇小说
  • 简介:本文通过对"海派清口"表演的评述,来阐发在舞台表演中普遍存在的"双情境"理论。"双情境"是指在单人或多人的舞台表演中,在舞台上出现的两个情境,即演员与观众交流的剧场性情境以及演员根据其表演所需要的演出效果而自行设置的一个情境。演员在这两个情境之间的跳进跳出能营造出一定的喜剧效果。

  • 标签: 周立波 海派清口 双情境 表演特色
  • 简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景物描写和女性描写,体现了作家浓厚的故乡情结和茶子花情结,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阴柔美的审美追求。

  • 标签: 《山乡巨变》 景物美 女性美 阴柔美
  • 简介:早在20年前于上海滩崭露头角之时,余秋雨就看出了这个“小滑稽”身上特有的启发性力量,而今相交多年,余秋雨对于沪上渐渐风行的“热潮”给出了精到点评——我是写散文的,我知道这种形散神不散的意识流表现形式是多么不容易。

  • 标签: “意识流” 余秋雨 周立波 海派 形散神不散 上海滩
  • 简介:那天,朋友邀请我去看纪录片《暴风骤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是名著,得过斯大林文学奖。被改编的故事影片《暴风骤雨》半个世纪以来也一直被当做经典影片放映着。现在怎么又出来一个纪录片?原来,这是对电影《暴风骤雨》中人物原型的一次采访。听着老人们追忆当年土改时的“暴风骤雨”,你会感到,历史有另一番景象,并不是传说。

  • 标签: 《暴风骤雨》 周立波 长篇小说 影片放映 故事影片 人物原型
  • 简介:说来话长,我对的了解还是几十年前在辽宁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我除了给本科学生授课之外,还担任日本、法国等外国留学生的教学任务。这些留学生学习在沈阳,渴望了解东北现代文学,特别是东北解放区文学。于是经系领导研究,我给他们开设了“解放区文学概论”专题课,重点讲授东北解放区作家作品,而重中之重就是讲授波及其代表作《暴风骤雨》。

  • 标签: 三位一体周立波 作家学者 学者三位一体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诚信这个古老的话题在现代社会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诚信在中西方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其内涵也基本相近,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新型诚信观的建构和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需要将两者的优点与实际相结合,取其精华。

  • 标签: 诚信观中西方诚信体系建设
  • 作者: 严振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世界文艺》 2009年第1期
  • 机构:座落于湖南湘中的益阳,山水秀丽,温馨宜人,在这里诞生了三位现代文化名人,一位是周立波,一位是周扬,再位是周谷城。三位现代文化名人中,周立波独占鳌头,独领风骚,两度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置于比较文学中媒介者研究这一重要部分加以考察,我们会发现,作为媒人者的有多种身份:外国伤口翻译者,特定作家专题评介者,某国家某时期文学评价者、“名著选计”教师,专一作品评介者,一般文学评者。作为媒介者的环境有文学社团,杂志,报纸和讲坛。同时他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博采众长,大量运用比较方法及地传播中西文化。具有批判精神与超前意识是作为媒介者的特色所在。

  • 标签: 周立波 媒介者 媒介者环境 比较文学 文学评价 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