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椎螺钉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2例.男48例,女24例;年龄35~62岁,平均45.5岁.骨折部位包括:T116例,T1227例,L133例,L26例.其中T12、L1两节段60例,占83.3%.均为单节段爆裂骨折.AO分型:A1型36例,A2型10例,A3型21例,B1型5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B级3例,C级8例,D级13例,E级48例.按椎管阻塞面积分为IV°:椎管阻塞I°(〈1/4阻塞)13例,II°(1/4~1/2阻塞)45例,III°(1/2~3/4阻塞)10例,IV°(〉3/4阻塞)4例.采用经骨折椎直接复位的5步操作法进行复位.术后评估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块复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随访时间16-38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3.6周.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3.55°±7.80°恢复到术后的9.66°±5.81°;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3.39%±9.80%提高到术后的82.36%±7.54%;骨折椎管面积比由术前44.6%±8%提高到术后的92.1%±6%.24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病例19例恢复正常,占79.2%.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平均(1.9±0.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平均(18.5±1.8).结论骨折椎螺钉直接复位5步操作法可提高复位质量,后期骨折稳定性维持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后路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以及Frankel分级。结果手术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以及Frankel分级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后路系统复位内固定术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后路钉棒系统复位 内固定 胸腰椎压缩骨折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复位的采用意义。方法纳入44例2017.01-2018.04期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对其行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复位干预。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s角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显著(P>0.05);但是在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指标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将腰椎后路复位系统内固定于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其生理弯曲和椎体高度的恢复,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爆裂性骨折 腰椎后路复位 钉棒系统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后路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共治疗22例腰椎滑脱,按症状改善、骨性融合、内固定材料牢固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2例获得1~4年随访(平均2年8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无症状加重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腰椎后路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复位及牢固固定,植骨融合率高,且减少了融合器的费用,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后路钉棒系统 椎间植骨 后外侧植骨 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中的护理。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患者共56例,对手术中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措施。结果在经过全面、充分的护理措施后,患者手术期间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时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能够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钉棒系统 内固定术 手术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Cobb角较之于术前更小,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脊柱骨折,效果肯定,具推广意义。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中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12月35例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在2014年1月至12月的工作中实施。对比2013年和2014年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013年,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2013年,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存在的问题对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 术中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计3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1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治疗。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系统复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相关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s角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椎管占位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当确切,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 系统复位治疗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间融合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5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后路椎间融合器并椎弓根螺钉系统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开窗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据手术前后的CT检查、X线片及Macnab评分来判定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但是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融合系统内固定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性融合率及治疗优良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其后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内固定器 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系统内固定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系统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系统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植骨 钉棒系统内固定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一期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与研究组(后路系统)。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系统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钉棒系统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的配合。方法对68例手术患者给予术前访视、术前准备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手术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且术后康复快。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配合默契的手术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配合 体会
  • 简介:目的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复位固定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评价其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于寰枢椎板间植骨融合.随访颈椎X线、CT、MRI观察复位及脊髓减压情况,测量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及CMA改善状况,观察植骨愈合情况及JOA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37)min(115~210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05±65)ml(140~29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寰枢椎弓根螺钉成功置入,23位患者(82%)寰枢关节完全复位,所有患者脊髓减压满意.术后随访平均25.6(12~3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位复发.在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2.2改善到14.8±1.8(P<0.0005),平均改善率为73.8%;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由术前平均(9.3±4.2)mm改善到(18.6±3.2)mm(P<0.0005).CMA由术前平均115.2°±12.5°改善到153.6°±9.3°(P<0.05).结论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可有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手术入路 后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后路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组研究,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疗法,43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后路系统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椎体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后路系统治疗,疗效高,椎体改善效果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钉棒系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行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行整体护理,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整体护理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来我院骨科经后路微创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2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0.9%。结论采用后路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钉棒 胸腰椎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6-7爆裂骨折后路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配合经验,提升我科护士颈椎手术配合能力,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方法通过2014年我院新开展的2例C6-7爆裂骨折后路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总结颈椎手术配合经验。结果顺利配合完成手术,未发生任何护理缺陷,手术医生对护士配合满意,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且术后康复快。结论颈椎骨折行后路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在我院属于新开展手术,术前病人的心理准备、器械的选择、与手术医师的沟通,术中体位的摆放以及对于特殊内固定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均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 标签: C6-7爆裂骨折 后路钉棒 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72-0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椎曲度变小或反曲型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手术中应用系统矫正生理曲度,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00年~2010年11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38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系统固定恢复变直或反曲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结果38例患者中有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年,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颈椎曲度变直或反曲的的患者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圆系统矫正生理曲度,同时行后路单开门手术,可以使脊髓向后漂移,起到充分减压的目的,避免前路减压的风险,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反曲型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手术 后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切开腰椎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保守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切开腰椎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后路切开腰椎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 标签: 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