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高校古汉教学改革中,应适当吸收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促进古汉教学质量的提高。出土文献研究亦应为古汉教学提供服务和便利。首先,尽可能将出土文献与相关的传世文献加以对照。其次,尽可能将出土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字典、词典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检索和利用。最后,对大型语文辞书中的不当之处予以补正,使其更好地为古汉教学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将出土文献研究与高校古汉教学结合时,要注意掌握分寸,以适度为宜。

  • 标签: 高校 古汉语教学改革 出土文献研究 吸收 服务
  • 简介:《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中出现“江”“河”二字甚多,这两个字可以按照本义专指“长江”“黄河”,也可泛指其他河流.其泛指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 标签: 特指 泛指
  • 简介:从介词“以”产生的机制角度来重新审视其基本功能,辨明“以”的动词本义不是“用”,而是“提挈、携带”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带领、率领”义,这一词义基础决定了它虚化为介词后基本功能为伴随格而非工具格.“以”的伴随格功能即其所引介的对象是施事进行某一行为所伴随的人或其他事物.语言事实中“以”表伴随的功能比表工具的功能出现早,这为“以”的基本功能是伴随格提供了时间上的证明.此外,类型学、认知学相关规律,以及“以”与典型工具格介词“用”功能的差异性比较,也都能给这一结论提供佐证.

  • 标签: “以” 介词 基本功能 伴随格
  • 简介:《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践新探索》一书的出版,适应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推进工作、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工作的三大迫切需要,可谓恰逢其时。这是一本开卷有益、立意高远、旨在创新的好书。该书的主要特点有:两点"突出印象";四个"紧密联系";三大"理论价值"。

  • 标签: 汉语研究 汉语教学 汉语运用 新探索
  • 简介:近十年来,反预期标记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受Heine和Traugott的启发,学者们从“反预期”的角度重新看待汉语某些词和格式的作用,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语言现象。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反预期标记的范围和分类、是否存在预期标记、“反预期”与词句辨析、反预期标记的源流等问题展开。反预期标记体现说话者的视角和态度,语用推理在其演变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已经是学界的共识。目前学界对反预期标记的界定存在若干误区,这影响到相关研究的水平和深度。

  • 标签: 反预期标记 范围界定 主观性 语用推理
  • 简介:文章从“类词缀的界定标准和数量”、“关于词缀化的倾向方面的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类词缀方面的前期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前期研究中的缺欠,指出了系统研究类词缀的必要.

  • 标签: 类词缀 界定 词缀化
  • 简介:翻译是一个以译入语再现原语内容的过程。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势必在表达上存在不同。拟运用英汉对比的方式,从语篇定义入手,通过语篇特征分析,研究汉语语篇结构的差异,探讨合适的语篇翻译策略,提高语篇翻译质量。

  • 标签: 语篇 语篇结构 语篇翻译
  • 简介:在辞书学科从其他学科独立出来的过程中,在我国由辞书大国向辞书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对古今汉语辞书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摸查、梳理与述评,对已有的辞书理论资源进行综述整理,此举对辞书学学术史梳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辞书学科 汉语辞书 辞书理论史
  • 简介:主要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类词缀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近40年以来,前期各位学者对类词缀整体进行定名、定性、定量研究。此外,还有类词缀小类和个别类词缀类词缀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类词缀研究角度更加多样化,如词语模概念的提出和模因论的引入,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类词缀提供了新的理论和途径。

  • 标签: 类词缀 衍生机制 语法化 词语模 模因论
  • 简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汉语插入语的基本特征,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把插入语分为典型插入语、次典型插入语和非典型插入语三类,勾画出了现代汉语插入语的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对外汉语的插入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插入语 原型范畴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文章采用知觉实验的方法对16位汉语母语者的普通话塞音知觉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汉语母语者普通话塞音的知觉是典型的范畴化知觉,且发音部位和音节声调类型对塞音知觉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发音部位靠后、声调起点音高较低的音节可使塞音感知边界靠后,边界宽度变大,容易被感知为不送气塞音;反之则反。研究证明:塞音知觉与其声学特征存在密切联系,表现为知觉/声学特征与发音部位间的二分对立关系,以及塞音知觉过渡区与声学断裂带的叠合关系。此外,文章还从发音生理学以及声学角度解释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普通话 塞音 知觉 范畴化
  • 简介:人体在人类认知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体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汉语成语中的身体隐喻划分为四种类型:身体作为源域、身体作为靶域、身体同为源域和靶域、身体部位之间关系与其他事物或人之间关系的投射。

  • 标签: 概念隐喻 人体隐喻 汉语成语
  • 简介:自我修正是二语习得口语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言监控过程的显性表现.本文在现有自我修正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留学生口语考试录音,分析了高年级留学生在汉语口语表达过程中进行自我修正的模式和特点.研究表明,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自我修正出现频率较高,共有四种类型的自我修正,不同类型的自我修正出现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这反映了留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留学生重语言形式、轻交际内容等倾向,其整体的口头表达能力较薄弱.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 标签: 留学生 口语表达 自我修正
  • 简介:汉语中,同义复合词由来已久。学界对于它的语素分析、语义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于同义复合词的分类,目前涉及较少。同义复合词的各个语素之间意义相似或相近,有些同义复合词语素之间的意义表面上看起来相同,但是仔细考察就能发现它们之间意义的细微差别。笔者试图通过探索这种细微差别对汉语同义复合词的分类作出大胆尝试,再结合大量具体词例佐证,以期使人们对同义复合词进行宏观上的把握。

  • 标签: 同义复合词 分类 偏义复词
  • 简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考察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力。结果显示,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识度较高,但使用率不高;新词语的词性、语义、构词方式、语言竞争规律等都影响其活力。总体来说,从语义上看,新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事物的生命力直接决定着新词语的活力;从词类来看,动词类新词语的活力大于名词类新词语;从构词方式看,派生类词语的认知度较高,而标数类新词语的认知度较低;从语言竞争机制看,如果汉语词汇系统中已有与新词语意义相同或高度相近的词汇,那么新词语的活力将会很弱。

  • 标签: 现代汉语 新词语 活力 构词方式 词汇发展
  • 简介:汉语量词的重叠形式从"AA"式到"一AA"式再到"一A一A"式,具有鲜明的历时层次。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语言序列的不断加长其语法意义也不断丰富。

  • 标签: 量词 重叠式 发展
  • 简介:从现代文学革命开始之后,汉语文学的发展就是在西方现代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变革的,白话文学观念的出现,新的主题、语言形式、文学功能等方面的改变,汉语的本质和内涵的改变,其实是汉语语法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本文对汉语语法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汉语文学的快速发展。

  • 标签: 汉语 语法化 分析
  • 简介:文章通过问卷对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的语言焦虑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分析了他们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中的汉语学习焦虑程度,以及他们对他人负面评价的恐惧和他们对汉语的负面评价情况.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因素包括性别、生源地、是否华裔、汉语水平、对汉语的评价、学习汉语时间和在华时间,而学习者的年龄及其所学过外语的门数则与语言焦虑程度无关.

  • 标签: 语言焦虑 汉语学习者
  • 简介:为词典设置形象、合理、适恰的插图是当代词典编纂的新趋势,词典插图的研究不应囿于就插图而研究插图的宏观理论分析,还应从艺术学、语言学、词典学等不同视角进行多维度、有针对性地系统分析,进而从深层挖掘出不同视角下词典插图配置中的独特要求。同时,插图属于整个词典结构系统中的子系统,不同视角的划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照应、彼此协调统一的。

  • 标签: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 插图配置 艺术学 语言学 词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