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喂养知识宣教结合口腔按摩刺激对脑瘫高危儿饮食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6例脑瘫高危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喂养知识宣教进行知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腔按摩刺激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儿饮食评分对患儿身高、体重的影响,和6个月后患者病情巩固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发现观察组患儿的1、2、3、6个月后的饮食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应用喂养知识宣教和口腔按摩刺激治疗脑瘫高危儿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饮食习惯,而且能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喂养知识宣教 口腔按摩刺激 脑瘫高危儿 饮食行为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409-02
  • 简介:我经常犯口腔溃疡,一两个月总会犯一次,轻则三五天,重则十天八天。虽说不是什么大毛病,却也很痛苦,别说吃东西,即使喝口白开水都会疼。开始的时候,

  • 标签: 溃疡 口腔 按摩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刺激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哺乳宣教,n=40)与实验组(临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常规哺乳宣教,n=40)。对比分析两组的泌乳量与泌乳开始时间,统计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在泌乳量与泌乳开始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母乳喂养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LowBirthWeightInfant,LBW)喂养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LBW患者30例,相同早产儿营养干预策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连续2周。结果观察组1周后、2周后、4周后PIOFRA分别为(29.0±2.3)分、(31.4±1.8)分、(35.1±2.5)分高于对照组(27.8±1.3)分、(29.7±1.1)分、(33.0±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20.33%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按摩可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提高吸吮能力,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

  • 标签: 早产儿 口腔按摩 喂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低频电刺激在乳汁涩少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40例气血虚弱型乳汁涩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卧床休息、适当增加摄入液体、改善饮食营养等。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并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穴位按摩采用针对乳腺相关穴位来回推拿的方式进行,每次持续10分钟,每天进行两次,疗程为连续4周。低频电刺激使用频率为20Hz,脉冲宽度为1ms,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每周3次,疗程为连续4周。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4周内,乳汁分泌量平均增加了30ml,乳房胀痛和不适感程度得分分别降低了2.5分和3分,母乳喂养成功率从60%提高到85%。对照组治疗后的4周内,乳汁分泌量平均增加了15ml,乳房胀痛和不适感程度得分分别降低了1分和1.5分,母乳喂养成功率从55%提高到70%。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按摩联合低频电刺激对乳汁涩少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乳汁涩少的症状,增加乳汁分泌量,改善乳房不适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穴位按摩 低频电刺激 乳汁涩少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脑卒中住院患者便秘的严重程度,探讨腹部穴位按摩联合肛门指力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便秘严重程度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神经科 13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分为对照组 (66例 )与实验组 ( 65例 ),入院当天对其排便力度、排便时间、排便时感觉、大便性状、排便次数及是否有腹胀等 6个方面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在入院后 7天便秘发生的情况及便秘严重程度。结果 实验组便秘程度平均分为 7.3,与对照组(便秘程度平均分 12.2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因疾病因素、长期卧床等因素引起的便秘,腹部穴位按摩联合肛门指力刺激能降低便秘的发生能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程度,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减少对口服通便药物的依赖,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 便秘严重程度 腹部穴位按摩 肝门指力刺激
  • 作者: 杨柳周丽芳谭艳妮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河池市妇幼保健院 妇女保健科  广西河池  547000)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低频电刺激疗法结合中医的推揉、按摩、振动等手法按摩通乳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产后乳汁淤积的产妇作为实验组,采用低频电刺激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通乳;同时随机抽取56例同期在产科采用局部热敷加传统的挤奶方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乳腺管通畅情况、通畅时间、疼痛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时间短(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低频电刺激疗法结合新法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具有很好的疗效,其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具有可重复性,产妇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穴位按摩治疗与实验组25例采用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100.00%)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VitalStim电刺激 穴位按摩 中风后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与盆底肌恢复的实际效果。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我院产后康复中心腹直肌分离且伴随不同程度盆底肌力降低的78例病人开展随机分组治疗,实验组39例选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对照组39例选用单纯性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过程为3周,观察对比2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及盆底肌张力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腹直肌分离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电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实验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电压高过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推拿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与盆底肌恢复治疗效果好,显著推动腹部肌肉痊愈并提高盆底水平,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推拿 腹直肌分离 盆底肌恢复 中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按摩在小儿流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流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腔按摩,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35/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满意度98.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41/50)(P<0.05)。结论在小儿流涎的治疗过程中,辅助口腔按摩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且获得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按摩 小儿流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产妇术后乳汁开始分泌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2)两组新生儿完全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率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提高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更是缩短乳汁分泌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乳房按摩点穴 剖宫产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联合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对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5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5例行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可促进腹围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康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妇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0例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治疗组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对照组给予湿毛巾热敷,用吸奶器吸奶治疗。观察两组的乳汁淤积缓解疗效。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汁淤积的治愈率为49.6%,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治愈率为17.2%,总有效率为49.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汁淤积 低频电刺激 手法按摩 母乳喂养
  • 作者: 胡晓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550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对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鼻饲管留置较对照组短,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也能缩短鼻饲管留置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K点刺激 穴位按摩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法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干预前后腹围(脐围、脐上围、脐下围)、腹直肌分离距离、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关于一些相关的指标方面,主要是在脐围等这些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等都是比较高的(P<0.05)。结论:在电刺激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通过采取手法按摩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手法按摩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分析应用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抽取时间为2023年2月-2024年2月,研究样本为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样本数量为80例,通过随机电脑排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的母乳喂养支持、宣教及床边指导,试验组予以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重点比较两组产妇开始分泌乳汁的时间、治疗3天后的乳汁分泌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分泌乳汁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3天后的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可改善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不足问题,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乳房按摩点穴 剖宫产 乳汁分泌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表面化学着色工艺和磁控溅射法两种方法制备的彩色不锈钢正畸托槽的口腔黏膜刺激性,为新材料在口腔临床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60~70d鼠龄的雄性金黄色地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将两种彩色正畸托槽分别缝合固定于两组动物的右侧颊囊,将阴性对照材料缝合固定于每组动物的左侧颊囊,14d后无痛处死动物,取与材料接触部位的颊部全层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两种材料的口腔黏膜组织刺激反应。结果20只动物均未出现全身及口腔黏膜局部的不良刺激反应。结论两种彩色正畸托槽均无口腔黏膜刺激性。

  • 标签: 正畸托槽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 简介:目的通过复方麝香按摩凝胶对动物皮肤毒理性试验来评定其外用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豚鼠脊柱两侧脱毛,随机分为五组,即完整皮肤给药组、完整皮肤基质组、破损皮肤给药组、破损皮肤基质组和正常对照组,在脱毛区涂抹对应药物,对其活动、饮食、呼吸等状况进行观察,对体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将8只健康成年家兔背部脊柱两侧脱毛,采用自体对照在4个区域涂抹对应的药物,对局部组织红斑、水肿进行评分,并对刺激强度进行评定。结果豚鼠未出现活动、饮食、呼吸等异常,实验组豚鼠的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皮肤刺激性试验中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破损皮肤短期有轻度刺激,3天后刺激作用消失。结论一定时间内外用一定剂量的复方麝香按摩凝胶对完整皮肤没有刺激性及毒性,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复方麝香按摩凝胶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刺激性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改良手法按摩在产后对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30.1±4.65岁,孕周40±2.5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既往体健无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孕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产后六小时生命体征正常时在相应经络穴位给予适当强度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每次三十分钟,每日一次,其余治疗、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产妇乳胀时间、泌乳量、泌乳素分泌、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乳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泌乳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实验组乳胀时间T乳胀﹦45.73±11.01小时,对照组乳胀时间T乳胀﹦58.69±14.75小时,t=4.88,p<0.001。实验组经治疗后第三天凌晨7点空腹为的泌乳素为(305±28.72)ng/ml,对照组为(271±13.31)ng/ml。t=7.56,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分娩后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改良手法按摩的应用可明显缩短产妇乳胀时间,增加泌乳量,增加产妇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成功。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按摩 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