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在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为各项工作中心的大背景下,1984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简称“语用所”)。语用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简称“社科院”)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同领导,以社科院为主。1985年12月16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

  • 标签: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中国 语言规划 汉语 语言生活 规范化
  • 简介:本论文遵循兼顾代表性和权威性、时间连续性和参验性以及收词数量和覆盖面的原则,选择于根元、周洪波、亢世勇和刘海润主编的三部词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跟踪调查法,研究新词语产生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除引论和结论外,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 标签: 新词语 产生和发展 跟踪调查 覆盖面 连续性 论文
  • 简介:我国俄语类双语词典的发展主要在20世纪的名半叶。这50年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后20多年,俄语类词典发展势头最好。除了有多种多样优质上乘的词典出版,词典编纂理论在这阶段也有长足进步,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不足,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使俄语类双语词典在新世纪中登上新台阶。

  • 标签: 语类 俄语 双语词典 词典编纂 词典出版 宏观
  • 简介:电子词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章宜华,黄建华电子词典的提出始于本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人对机器翻译的研究,在50─60年代中期曾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停滞不前。进入80年代后,电子词典进入了活跃期。随着PC机的普及,特别是近几年来CD─R...

  • 标签: 电子词典 现状与发展 英汉词典 显示窗 句型结构 计算机
  • 简介:隋唐宋元──中国辞书编纂初步发展期林玉山一隋唐宋元是中国辞书编纂的初步发展期。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辞书编纂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各种类型的辞书相继产生,有的还比较成熟。到了隋唐宋元,各种类型的辞书初步发展起来了,门类更多,编纂更为成熟,辞书质量也得...

  • 标签: 辞书编纂 《广韵》 《一切经音义》 《切韵》 《集韵》 《经典释文》
  • 简介:从处女作《青春万岁》到今天,王蒙的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王蒙小说语言的发展也由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1962)是从稚嫩到趋于成熟。包括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和六个短篇《小豆儿》《春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冬雨》《眼睛》《夜雨》。

  • 标签: 小说语言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历时 创作经历 《夜雨》
  • 简介:独立科目,跨越九七———香港普通话教学的发展[香港教育学院]何国祥1引言11香港九七回归,举世瞩目。中国国家推广的共同语———普通话在香港的教学情况———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更是国人以及国际友人一直关心及感兴趣的话题。本文仅就个人所知,简单地回...

  • 标签: 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教学 语文教育 教育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教育
  • 简介:<正>进入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由此,既产生了不少新的形式或用法,同时也使得原有的某些形式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在修辞方面,情况也是如此。比如有一些辞格在其内涵、使用范围、表达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明显的变化。引用是一种常见的辞格,在目前,这种辞格依然常见,但除其传统的用法外,还有许多变化了的用例。我们来看以下的例子:(1)沪上旅游新景观,游人空中过把瘾(《中国资产新闻》1997.4.28.2)——取自电视连续剧《过把瘾》(2)于是由此及彼,克隆几个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出来让世界充满爱多好,又不是克隆希特勒.(《中华工商时报》1997.5.3.5)——取自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 标签: 引语 发展变化 大连晚报 用例 表达作用 歌曲
  • 简介:中国语言学发展战略高级论坛2005年4月9日至10日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本论坛由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和河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会议旨在从战略高度谋划中国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趋向和发展目标,该主题得到国内语言学界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来自中国社科院、教育部、商务印书馆和全国20余所大学的43名代表及河北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的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发展战略 论坛 高级 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社科院
  • 简介:<正>0.1.唐宋以来的一千年,古代汉语经历了由近代而现代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问句也有不小的变化。研究这段时期选择问句的演变,对我们了解近代汉语的面貌,了解汉语发展的一个片断,都有一定的意义。0.2.本文以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语言为根据来研究选择问句的发展。引用的书是:

  • 标签: 选择问句 否定词 连接词 元杂剧 疑问语气词 红楼梦
  • 简介:我国辞书学的发展前瞻──兼谈对《辞书研究》未来工作的建议曹聪孙《辞书研究》创刊号的《发刊词》中曾指出:“辞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也还在孕育之中。”这话已经说过去了17年。在这17年当中,我国的辞书出版事业如日中天,蓬勃发展。各种辞书百花吐艳、异彩纷...

  • 标签: 辞书研究 辞书学 发展前瞻 辞典编纂 辞典学 辞书编纂
  • 简介:本文根据儿童语料归纳出儿童语言中体词性宾语语义成分的发展序列.文章认为,这一序列的形成除了与语义角色的受事性强弱有关之外,还受到两条规则的支配:1.动词的"系"功能和相关动词出现的时间;2.语义角色与动作关系的密切程度.文章进一步指出,由于宾语语义角色的数量和类型都是和一定的动词相联系的,因此在讨论现代汉语中宾语与语义角色的配位关系时应充分考虑动词的情况.

  • 标签: 儿童语言 宾语 语义成分 发展 解释
  • 简介: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20年的成绩,认为这一实验成绩突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有人主张降低拼音教学的要求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今日语文教育应该结合信息处理的要求,重视以词为单位的拼音教学.加强拼音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 标签: 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改革 拼音教学
  • 简介:<正>词典和字典是学习和工作必备的工具书。随着社会学术文化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词典和字典的需要也愈加迫切。不同的学科固然要有不同的专科词典,而一般应用的语文词典和字典尤为需要。语文词典和字典的编纂不应当是陈陈相因的。在对于语言的研究,特别是在词汇学(Lexicology)和语义学

  • 标签: 近三十年 新华字典 词典学 词典编纂法 语文词典 语义学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联合主办,江汉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2004年4月24-25日在湖北武汉江汉大学成功召开。开幕式上,胡明扬教授到会致辞,邢福义教授做了学术演讲。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社会语言学 学科体系 社会文化
  • 简介:由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乔全生教授倡议并发起,由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部、山西省语言学会、山西省方言学会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中国语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于2005年4月15日至17日在山西大学举行.

  • 标签: 中国语言 发展研讨会 学科建设发展
  • 简介:<正>1943年秋,我在复旦大学上二年级,听到了陈望道先生教修辞课。这门课每周三节,学一年。这一年的修辞课是我终身难忘的。其所以难忘,因为它有特点。修辞现象是发展变化的。陈先生的修辞学思想也是发展变化的,以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修辞教学,这是他最大的特点。从前,有的学者出了一本书,就教这本书,十年二十年一字不改,也不补充。陈先生不是这样,他教修辞学虽以他的《修辞学发凡》为课本,但有些教材却是《发凡》上没有的。他的《发凡》问世之后,名满天下,但他不以功成名就为终点,而是在继续研究。他把研究成果摆在深常上,让他的学生尝新品味。如此经过几年的反复讲授和课堂实践,到后

  • 标签: 修辞教学 修辞课 先生修辞
  • 简介:<正>近读姚亚平教授的新著《当代中国修辞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我们欣喜地发现,该书对当代中国修辞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大胆的理性探索,在众多修辞学著作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独特新颖的著述体例姚亚平先生提出要科学区分“修辞学的结构”和“修辞的结构”,他在该书中指出:80年代,我国修辞学大力开展“修辞学的结构”研究,注重学科的体系编织,促进了修辞学的科学化进程;但是,在“修辞的结构”方面,却有更多的研究工作有待开展。因此,姚亚

  • 标签: 修辞学 理性探索 发展观念 当代中国 问题意识 汉语修辞
  • 简介:我写这篇文章,先从一条俗语说起,那就是“弱国无外交”。也许有人会以春秋时力却齐桓公的曹刿、战国时使秦王阴谋受沮的蔺相如,甚或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的顾维钧为例,怀疑这句话。诚然,历史上不乏一些弱国的外交家凭借勇敢、机智,甚或是利用交谊关系而取得个别成功的事例,然而“弱国无外交”这一命题,就其大体而言,是可以成立的。我们只要看看《左传》,子产,这位孔子所推崇的政治家,是如此艰辛地与晋、楚两大国周旋,我们还可以阅读近现代的那些弱国的外交家、政治家的回忆录,就可以知道压抑在他们心头的痛楚了。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推理:既然“弱国无外交”,那么“强国有外交”,当然汉语中没有这语句,可是事实上有此理,强国的外交官员好不风光!何时不然?

  • 标签: 近现代 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 大势 笔谈 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