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癫痫患者的病情,并通过预防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优化。方法本次实验病例的选取去年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并且所有的患者被确诊为癫痫患者,选取癫痫患者临床资料50例,一共分为两组。对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之后,来探究预防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分别为(2.84±0.41)次,(7.22±0.51)次,对比来看,两组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在患者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为92%,对照组为7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从数据来看,预防护理在癫痫患者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改善癫痫患者的病情,而且可以大大地降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具有很高的安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癫痫 自我损伤 预防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病癫痫发作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病癫痫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治疗中的护理方式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护理前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患者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BPRS、SDSS、ADLS发生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病癫痫患者采用针对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患者发作的几率,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脑病癫痫发作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柴贝止痫汤加减治疗难治癫痫复杂部分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96例难治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患者,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为研究时段,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8例。对照组采纳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纳柴贝止痫汤加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较高,与对照组记忆困难、失眠、疲乏、胸闷、头晕症候积分比较,试验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柴贝止痫汤加减可有效改善难治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患者的病情,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柴贝止痫汤 难治性癫痫 复杂部分性发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开放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开放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的30例设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观察并比较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不良事件统计显示,研究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数据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放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满意,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开放性颅脑损伤 早期癫痫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在部分癫痫发作疾病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和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9月诊治的部分癫痫发作患者76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苯巴比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部分癫痫发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癫痫放电显著减少,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部分性癫痫发作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部分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安全。方法本次研究60例对象选取自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癫痫部分发作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联用)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左乙拉西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数据对比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部分发作的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更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标签: 癫痫 部分性发作 左乙拉西坦 添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单纯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脑电波检检测异常发生率为62%,对照组检测异常发生率为42%,两组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生癫痫表现症状后,脑电波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利用脑电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癫痫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分析指导。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脑电图异常 癫痫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儿童难治癫痫部分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难治癫痫部分发作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认知功能中的延迟记忆评分、注意评分及认知功能总分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中的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总分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儿童难治癫痫部分发作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安全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部分性发作 儿童 左乙拉西坦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中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MELA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颅脑磁共振是否产生新发卒中样病灶,将患者分为无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并根据首发癫痫的年龄分为癫痫首发年龄成年组(≥18岁)和癫痫首发未成年组(<18岁),探讨耐药性癫痫与首发症状及首发癫痫发作与新发卒中样病灶的关系。结果在进行行脑电图检查过程中,21例出现癫痫样放电,29例出现非特异性异常,其中新发卒中样病灶组的癫痫发作比例明显高于无新发卒中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的耐药性癫痫发作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癫痫在无新发卒中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AS的临床首发症状是癫痫样放电,最常见为非特异性脑电波,癫痫首发年龄和新发卒中病灶是MELAS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MELAS综合征 脑电图 卒中样病灶
  • 简介:额叶癫痫(frontallobeepilepsy,FLE)具有发病原因多源发作形式多样、临床诊治复杂特点,其主要的发作形式为全面强直阵挛、发声及偏转强直发作,且常在夜间发作[1]。而FLE表现为暴力行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报道罕见[2]。现将我院2例表现为发作性暴力行为的FLE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41岁,夜间发作精神行为异常2个月。发作表现为躁狂、摔东西、暴力倾向等.

  • 标签: 额叶癫痫 暴力行为 精神行为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氧自由基治疗对减少癫痫样放电以及癫痫发作频数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该院接受癫痫治疗的患者1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至仅进行基础癫痫治疗的基础组与基础治疗联合抗氧自由基治疗的联合组各80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基础治疗组经12周持续抗癫痫治疗后患者控制癫痫发作总有效率仅为61.25%,其抗癫痫治疗效果远低于联合抗氧自由基治疗的92.5%,P<0.05。而在减少癫痫样放电的疗效上,基础、联合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7.5%,P<0.05。结论抗氧自由基联合基础抗癫痫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癫痫样放电以及癫痫发作频数,应予推广。

  • 标签: 抗氧自由基 癫痫样放电 发作频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幕上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240例幕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分析年龄、性别等并对上述因素与术后是否发生癫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0例幕上胶质瘤患者中,术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82例,发生率为34.16%,术前癫痫史、肿瘤位置、瘤周水中带大小是术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幕上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痛的发生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要加强术前和术后的药物预防,适当脱水同时积极处理相关因素,有望降低癫痫发作

  • 标签: 幕上胶质瘤 癫痫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鉴别诊断及治疗脑外伤并间脑发作与并间脑癫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并间脑发作患者55例作为间脑发作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脑外伤并发间脑癫痫患者61例为间脑癫痫组,均行头颅EEG和CT检查,并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的头颅CT检查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EEG检查的异常波型几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间脑发作组相比,间脑癫痫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脑外伤并间脑癫痫与间脑发作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该仔细观察脑电图表现,并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方案,从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间脑癫痫 间脑发作 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首次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TIA组,其中TIA组120例,无TIA组438例;TIA组根据发作频度分为1次组、2~3次组和>3次组3个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3周时对各组进行ADL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TIA不同发作频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结果有TIA发作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72.5%(87/120)、73.3%(88/120)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在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3.3%(16/120)及Ⅱ级预后26.7%(32/120)中所占比例低于无TIA组23.5%(103/438)、38.4%(168/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2~3次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90.6%(29/32)、96.9%(31/32)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1次组33.3%(2/6)、33.3%(2/6)及>3次组33.3%(2/6)、67.1%(55/82),在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及Ⅱ级预后所占比例6.3%(2/32)、3.1%(1/32)、3.1%(1/32)低于无TIA组23.5%(103/438)、14.6(64/438)、38.4%(168/438)、1次组33.3%(2/6)、33.3%(2/6)、66.7%(4/6)及>3次组13.4%(11/82)、18.3%(15/82)、32.9%(2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吸烟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因素(OR<1.000);与预后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饮酒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因素(OR<1.000)。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且其具有一定的缺血耐受条件。对于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基因、蛋白等的一系列调控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继脑梗死 频度 缺血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于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临床试验方法,选择200例成人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川芎嗪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首次癫痫发生的时间,随访12个月的缓解率,治疗中断的原因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此外,本研究对于治疗前后的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首次癫痫发生的时间,随访12个月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额叶癫痫样放电的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治疗成人癫痫的作用,其长期效果和安全均较好。

  • 标签: 癫痫 川芎嗪注射液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患者癫痫发作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10例MEC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丙泊酚用量A组为1mg/kg,B组为1.5mg/kg,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反应、癫痫发作时间及肌痛情况。结果两组SBP、DBP、HR、动作型癫痫发作时间及肌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结论1.5mg/kg丙泊酚用量在不影响患者肌痛的基础上可降低老年患者心血管反应,同时缩短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但并未影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可为临床丙泊酚用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丙泊酚 无抽搐电休克 癫痫发作 心血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