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生活就是这样让人琢磨不透!当你一定要得到一些东西时,却常常失之交臂;当你准备放弃时,却又不期而来,我的书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 标签: 学印自述
  • 简介:摘要:秦陶文从战国时期一直流行到西汉初期,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故而称为秦。陶文则是刻录在陶瓷上的秦,秦不但极具美学价值,更能帮助现代社会研究秦时的文化与社会内涵,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本文将从文化和艺术角度来剖析秦陶文的魅力,带领大家走入秦时的文化世界。

  • 标签: 秦印陶文 秦印 印外求印
  • 简介:我小时候看报纸,偶尔能见到“实现四化”“劳动万岁”之类的篆刻作品,觉得挺好玩。我真正接触篆刻是1985年,在一本美术教材上看到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吴昌硕的“破荷亭”,心里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便发痴一样到处搜罗这些东西。

  • 标签: 篆刻作品 美术教材 邓石如 吴昌硕 四化
  • 作者: 董伟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7-27
  • 出处:《科学家》2023年9期
  • 机构: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530000
  • 简介:【摘要】吴昌硕是艺术史上少见的“诗、书、画、”兼善的一代宗师,其在诸多艺术领域涉猎广泛、探索多元且自出新意。熔浙派、皖派诸家刀法于一炉,不断吸收、融合、创新、突破,终成浑厚苍茫的吴派风,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杰出成就。其鲜明而富有独特个性的思想,对于研究晚清风及总结历代发展内在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吴昌硕 印外求印 晚清印风
  • 简介:明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社会动荡,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亦跳荡芜杂,禅宗思想十分流行,并涌动着反思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文艺上要求挥写性灵、反对摹拟,诗文书画各个领域均经受着思想狂飙的冲击。“一大批艺术家重个性、重独创、重主体情感的抒发,使得明初崇尚的程朱理学和明前后七子提倡的拟古主义都遭到批判。”i李贽的“童心说”、三袁的“性灵说”对晚明书坛的影响至大。流风所及,明后期坛亦不甘寂寞,竞说纷纭。

  • 标签: 明代后期 印学 尚意思想 审美思想 技法 创新
  • 简介:我院病理科自1991年起将片细胞快速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7年间共处理各类肿瘤标本共1436例,片2872张。所有标本均与普通石蜡切片做对照,我们发现片细胞快速诊断在鉴别肿瘤良恶性方面独特的优越性。在所有1436例标本经石蜡切片诊断为恶性的491例中,片细胞诊断为恶性有449例,诊断准确率达91.6%,石蜡切片对照无一例误诊,其中21例为术中诊断。在未能诊断的42例中,误诊为良性的34例,因片太厚或细胞成分极少无法诊断的分别为3例及5例,全部经石蜡切片补救确诊。本文就我科的片制作方法及诊断体会作一分析。

  • 标签: 印片 快速诊断 临床应用 石蜡切片 恶性 细胞学
  • 简介:为不断优化栏目设置、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二〇一九年《中国书法·书学》拟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书法学、篆刻等某一论题撰写系列文章,以"专栏"形式连续刊发。本刊二〇一八年第二期刊发了辛尘《理钩玄--或谓篆刻艺术原理基本范畴辨析》一文,该文以独特的视角勾勒了篆刻艺术原理的范畴、体系,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从本期开始特邀辛尘在上述文章的基础上,以"理解析"为题对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其逻辑关系作深入的分析与阐释,期冀对读者进一步理解篆刻艺术原理有所裨益。

  • 标签: 逻辑关系 篆刻 艺术学 印式 艺术原理 栏目设置
  • 简介:明末清初的《印人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印人的著作,其中所体现的重要的思想,包括"性情"、"本色"、"己意"和对文彭、何震等印章流派的批评,印章风格论,其中很多来源于周亮工的诗文观和当时公安派文学观的影响。周亮工关于"合"、"分"、"古意"、"时风"以及明代诗风变迁等观念,在《印人传》中得到体现。

  • 标签: 周亮工 《印人传》 印学观
  • 简介:篆刻史的研究范围并不仅仅是对篆刻作品字法、刀法、章法等"因素"的考察,同时篆刻艺术历史的发展也不仅仅是由"因素"的传承而推动的,在构建完整真实的篆刻史时要求我们注意到"非因素"。"非因素"是指除去篆刻艺术本体内容之外的其他要素,诸如篆刻活动过程中的经济因素、赞助人参与、地域因素、社会文艺思想等内容。"非因素"的变动往往会改变篆刻史的写作模式、叙事方式、研究内容等。

  • 标签: “非印学因素” 篆刻史 篆刻艺术 研究范围
  • 简介:读报.巧得很,有两篇文字中一涉及"子孙"、一涉及"孙子".不知道世界上其他文字是否有像汉字这样有趣的组合变化关系,两个字掉换了一下次序,便有了不同的含义.子孙,可指包括子与孙在内的子嗣后辈,而孙子只能是儿子的儿子了.至于其各自的引申意则另当别论.关于"子孙",文字中采访一位富于收藏的作家,谈及其诸多藏品最终如何处置时,作家表示要留赠社会,"不传子孙".收藏大约是地球人的通好,特别是在衣食无忧、身安情怡之时,收藏之好愈能显现出独特的魅力.更有甚者,或有宁可倾家荡产也要藏所好之物于私箧之辈,应该算是藏界的极品人物了.事实是物的寿数大都长于人的寿命,藏家百年之后,其物犹存.

  • 标签: 文字 收藏 作家 孙子 变化关系 引申意
  • 简介:随着柔技术的不断升级,尤其是伴随着各款数字制版技术的推广使用,使得柔的生产效率与质量越来越高,甚至得以与传统的凹对垒,成为后者的有力对手。这是否让您激动?且让我们一起跟随意大利前服务商Flexograf,体验一把由数字柔印版为柔带来的新魅力。

  • 标签: 柔印技术 凹印 推广使用 制版技术 生产效率 服务商
  • 简介:长沙市博物馆藏有一枚西汉“闵都君”金,1976年出土干长沙市复兴街。金高约0.9厘米,直径1.3厘米。体呈半球状,球状的顶部横贯一穿,孔径0.15厘米,可用以系纽绶带;面圆周以阴线勾勒出一圈边栏,栏内阴刻篆文的“闵都君”四字非常清晰。

  • 标签: 私人收藏 收藏 古董 西汉 "闵都君印"金印
  • 简介:1.在一张蓝色的卡纸上,用铅笔画出小猫的轮廓。2.用剪刀小心地将小猫图案剪掉。3.把剪去图案的蓝色卡纸当作模板,放在另一张纸上。在镂空的地方印满指纹。

  • 标签: 一画 铅笔画 蓝色 图案
  • 简介:摘要秦代陶封泥,不仅以其历史价值而著称,也因其所载文字真实记录秦代语言文字风貌而引发众多学者研究兴趣。本文通过对秦代陶封泥文字的研究,从其整体面貌、用字风格、历史演变等方面,试图对秦代陶封泥文字作一定的说明和解释。

  • 标签: 印陶 封泥 文字
  • 简介:汉代的张颢在梁州做官时,有只像山鹊模样的鸟,飞入市区街道上,忽然落地。大家争着去拿,它却变作一块圆圆的石头。张颢把它打破后,得到一块金。后来他将此献给了皇帝,因而官升到了太尉。(见《搜神

  • 标签: 张颢 鹊印 山鹊 《搜神记》 张预 小玉
  • 简介:,《释名》曰:'玺,德也,封物使可转德而不可发也。,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传世铜印,玺字从金,从尔。印有官印和私印,作为官方书信往来和私人交往的凭证工具。秦始皇时只有皇帝才可称'玺',官吏及一般人称''。汉代又称'章'和'印信'。唐

  • 标签: 玺印 《释名》 书信往来 私印 鼻钮 魏晋南北朝时代
  • 简介:1.摘星手杨九翼领着弟子直奔蚩尤坂,准备挥刀挑战九幽教的教主黑霸,夺得这届武林盟主的宝座。可他刚离开渔樵山庄一百里,抵达四方镇住店的时候,却夜遇煞神叶孤。叶孤一挥手,翻天正中杨九翼的脑门,杨九翼的额角皮肤上当即被翻天的印泥盖上了“沽名钓誉”四个通红的大字。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中国有,外国也有。中国早期的用在封泥上,外国也是如此,具体的方法则略有不同。中国几乎都是钤盖印,国外史上最重要的一类则是滚筒。滚筒,英文称CylinderSeal。在中文的文献中有译为圆柱形(如《世界文化之谜》),显然是望文生义的译法,于事物的关键之处隔靴搔痒。其重要之处并不在是圆柱形,而在于文系刻在圆柱的表面而非两端的横断面。钤印时,可以先将钤在封泥上,然后向一个方向不停地滚动,使封泥上的文周而复始。封泥有多少长,就可以滚出多少长的文来。如果在圆柱的中心钻孔,装上一个把手,那应用时就更加方便了。中国的以文字为主,也有肖形印,外国的则以图绘为主,也有文字。当然,大家都可以在印上兼有图与字。滚筒在中国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地位低微而已。如过去在电影票背面,以及某些地区用以盖销邮票时用的,也是滚筒。当然,它只偶见于现代,古代是没有的。国外的滚动,最早在古巴比伦出现。大约沿续了三千多年,然后才衰退了。图1是一个滚筒的照片,可见上下有弦纹,面向左站立着一个人,两手正挥动着。因为是阴刻(凹刻)的,在封泥上可以滚出凸起的纹饰。图2是另一个滚筒在封泥上滚出的纹饰,其左右两端可以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