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系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foraNewAmericanSecurity,CNAS)2016年末出版的政策简报。该报告分析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并提出了经济、军事、外交和规则四大参照系,以帮助美国政策制定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南海地区事务。本文还根据竞争与合作的程度。列举了影响中美安全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七大议题。本文最后提出,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美国应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接触,发挥地区盟友及伙伴国的力量。以及在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加强地缘经济工具的使用。

  • 标签: 南海 权力 秩序 中美关系
  • 简介:2016年下半年杜特尔特任职以来,菲律宾的南海以及对华关系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但对这一政策调整到底能走多远以及这一调整背后的动因仍在探讨之中.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改变了菲律宾关于南海争端的利益认知,而这为杜特尔特的南海转向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菲下一步的南海目标将调整为如何更好地捍卫其专属经济区权利.

  • 标签: 菲律宾 南海仲裁 杜特尔特 南海争端 认知结构
  • 简介:2009年南海主权争端激化,恰逢是年日本民主党上台首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坛轮换。然而,鸠山由纪夫下台后,在其继任的民主党菅直人和野田佳彦两任首相任期内日本南海却发生了重大调整,由此前较为低调克制的战略渗透逐步转向公开介入,在政策立场、介入姿态和路径手段上都表现出新的变化。究其缘由,寻求缓解对美外交压力、弥合政坛朝野关系、转移国内矛盾以及提振民众支持的国内政治考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出日本国内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潮泛滥和对美从属外交路线僵化的根本问题。菅直人和野田佳彦两任内阁在南海上的急转弯凸显其短视的战略视野和稚嫩冒险的外交风格,为其后安倍内阁的南海运筹提供了干涉的基本范式,并且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 标签: 日本民主党 菅政权 野田政权 南海政策 国内因素
  • 简介:越南在提出其对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后,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所谓主权“宣示”,其中鼓励本国渔民远赴南海侵渔是最常用的手段。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对满足我国人口需求意义重大。越南的侵渔政策严重侵犯我国在南海的权益、威胁渔民安全、破坏南海渔业生态平衡,增加执法维权难度。我国应在研究越南侵渔政策并加以预判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南海维权策略,灵活运用国际法与国内法,应对越南日趋多样化的侵渔活动。

  • 标签: 越南 侵渔 南海渔业 对策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南海问题涉及到"五国六方"(中国、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在内的"五国六方"),矛盾集中在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海域纠纷等方面。美国并非南海争端方,但却成为介入南海地区的实力最强的域外大国。美国对南海地区的介入是一个历史过程,自从奥巴马政府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南海地区成为美国"重返东南亚"的重点地区。在客观现实中,中国与其他南海争端方之间的行为互动,常常成为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较量。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政策立场,以及美国对南海地区的介入过程,以考察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演变过程。行为是社会学研究的起点,国家间行为互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在社会学中,完整的行动要素包括行动主体、客体及中介。从社会学的行为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互动,将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互动假设为一个互动行为集合体,中美两国互为行为主、客体,而南海地区或南海地区国家为行为客体或行为中介。据此,可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行为互动分为三类行为,从这三类行为互动中可得知中美两国在主体间规范上的差异,以及双方在现实中的互动路径。这种研究视角,一方面可以对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分歧和共同利益进行具体观察;另一方面,启发中美双方应在中美关系大局中处理在南海地区分歧,避免中美关系大局被南海地区或南海地区国家所主导。

  • 标签: 中国 美国 南海问题 行为互动 互动路径
  • 简介:2017年,南海局势整体趋缓,地区合作势头显著抬升。但在表面的平静下,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南海问题从局部的主权问题上升为整体性的海权问题;二是域内矛盾仍然存在,并将从根本上影响南海的稳定局势。这种变化将加大中国南海维权,乃至建设海洋强国的挑战。

  • 标签: 南海问题 地区合作 海权问题 主权问题 中国南海 局势
  • 简介:北国三月,春寒料峭。公寓转角处那棵叫不出名来的大树却在一夜之间开出了花,粉白相间,风一吹,树下少年满头白。大门正对着我们学校的附中,我拿着相机远远地站着,看一波又一波少年人嬉笑着去树下合影。快门定格住的是他们的青春,脑中放映的却是我的过往。我记得小学门口有一家卖炸土豆条的小店,黑糊糊的地板,油腻腻的桌布,大人总叮嘱我们敬而远之。然而逆反心理如同居家旅行必备之佳品,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角。我与

  • 标签: 天南海北光
  • 简介:摘要针对影响桥梁造型设计的因素,从功能、美观、环保和经济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桥梁造型设计需满足的基本原则。结合小南海景区某桥梁设计的方案,遵循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桥型方案的设计,获得了满意的设计效果。

  • 标签: 桥梁设计,桥梁美学,小南海,斜拉桥,丹顶鹤,桥梁创新
  • 简介:此文旨在根据南海形势最新动态,探索最为务实的争端解决机制,搭建一个由借两岸合作寻求南海问题突破、将海洋环境安全作为南海合作的驱动力、将渔业合作作为解决南海争端的起点、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海洋治理的框架、以思维转化引领政策和研究的方向五个维度组成的争端解决模式。为决策者与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探讨了在解决海洋争端的过程中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融合在一起的跨学科视角的可行性,为寻求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献绵薄之力。

  • 标签: 南海争议 解决机制 合作性方案
  • 简介: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进入北平城接管防务。这一天,周恩来派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等四人,从西柏坡星夜赶往北平,为党中央打前站。叶剑英传达周恩来的特别指示:接收北京饭店和中南海。周恩来心中已有初步计划,北京饭店供政协

  • 标签: 中南海情缘 毛泽东中南海
  • 简介:2016年12月3~18日,美空军3架B-52H轰炸机飞赴印度洋-亚太地区,与B-1B轰炸机共同部署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期间,它们在澳大利亚周边和南海上空,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和澳大利亚军队共同训练。

  • 标签: B-52H轰炸机 演练 南海 空军基地 澳大利亚 亚太地区
  • 简介:2017年11月26日,纪念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暨2017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在深圳举行,来自泰国、柬埔寨、老挝、尼泊尔、蒙古、缅甸、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佛教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构建命运共同体,迈向南海新时代”,探讨如何为维护新时代南海地区和平贡献民间力量;签署了《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备忘录》,就成立“南海文化研究院”、建立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常设机构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圆桌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发表了题为“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开创南海佛教新时代”的主旨演讲,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系的佛教代表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发挥佛教特有的作用,解决当代世界的问题和人们的困惑等展开热烈讨论,柬埔寨大宗派狄旺僧王、老挝佛教协会副主席本玛·辛玛蓬长老等先后发言。与会各方还签署了《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备忘录》:一是尊重并保护佛教文化多样性,鼓励跨国合作研究,共建“南海佛学大数据”;二是设立“南海丝路基金”,专项资助佛教学术研究、培养高端人才、增进民间交流;三是在中国南海成立“南海文化研究院”,依托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建构南海文化的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四是每年召开“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成立圆桌会常设机构,负责处理圆桌会会务、基金管理及研究院工作。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文化多样性 中国南海 黄金 海地 国家宗教
  • 简介:岛礁属性争端构成了中菲“南海仲裁案”菲方诉求的一个主要部分。该争端涉及岛礁两个方面的属性:岛礁的法律属性,即对海洋地物是岛屿、岩礁还是低潮高地的判定;岛礁的领土属性,即低潮高地能否通过先占取得陆地领土主权。由此引发两个重要的法律议题:第一,岛礁法律属性判定是否与岛礁主权归属无关;第二,低潮高地是否构成领土主权的一部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首先关涉仲裁庭对岛礁属性争端是否有管辖权以及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中国对仲裁“不接受”、“不参与”,对裁决“不承认”、“不执行”是否有法理依据;其次关涉中国南海岛礁主权的整体性及其法理依据。本文首先分析菲方提出的岛礁属性争端的根源和意图;其次分别论述岛礁的法律属性和岛礁的领土属性两个议题及该议题作为争端与岛礁主权归属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国南海岛礁主权整体性的命题并从法理上予以阐明。

  • 标签: 法律属性 领土属性 岛礁主权整体性
  • 简介:近年来,南海议题持续发酵,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重大热点。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涉南海问题国际舆论挑战、掌握国际话语权,成为摆在我国媒体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西方新闻学界一种影响深远的学说,议程设置理论有助于揭示西方媒体在南海问题上设置的议程及其特点、运作机制等。该理论也能为我国媒体涉南海报道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拟在议程设置理论框架下,分析我国主流媒体、自媒体涉南海报道特点及优劣势,结合涉南海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针对如何转变报道思维、加强议程设置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宣传管理机制等提出建议。

  • 标签: 议程设置 南海 国际话语权
  • 简介: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复杂与威斯特伐利亚性质浓厚的国际体系里,中国快速崛起带动的体系变革有关。在大国疑惧和小国逐利气氛中,南海问题很容易被'炒热',中国不得不在'亲、诚、惠、容'式不断'加码'的周边友好前提下,维护南海权益。能否做到增信释疑和巧妙利用利益互换,是周边外交基础上维权的关键,国际体系和平一面为此提供了可能。'亲、诚、惠、容'等理念没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导致中国不断'加码'的友好被一些国家利用。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但严峻的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很难让'息事宁人'不成为忍气吞声。在中国崛起态势明显后双方对现状都不堪忍受,因而维权'新常态'非常重要。同样面对中国'亲、诚、惠、容',不同决策者有不同政策,所以争议国领导人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边外交 南中国海争议 视角
  • 简介: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话语权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执政要素之一。作为亚太政治焦点的南海问题既是领海和资源的实利之争,也已成为关系国际道义、国家形象的话语权之争。本文梳理了南海问题及相关新闻话语研究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语言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有些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足;缺少关于东盟非争端国的南海及话语研究;对于中国南海维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研究较少;对"南海机遇论"关注不够;对互联网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的在南海问题上的传播研究关注不够。创新南海问题新闻话语和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有新闻话语分析和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等。以新闻话语为理论工具来分析东盟媒体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舆论,有助于中国应对在南海领土争端上所面临的话语权问题;在学术价值方面可检验和验证新闻话语理论,并丰富南海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 标签: 新闻话语 南海问题 研究现状 研究不足
  • 简介:南海仲裁案已经翻了一页,但是由于多种博弈力量的存在,中国在南海争端中依然面临不少困境。主要表现为美国的间歇性施压、日本的哀莫大于心不死,新加坡等国的暗中使坏,以及菲律宾当前态度的持久性。基于此,中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 标签: 南海仲裁 中国 西方国家 困境 核心利益 防范对策
  • 简介:南海仲裁案的最终裁决于极大程度上支持了菲律宾的主张.国际社会对最终裁决看法各异,有认为仲裁庭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确恰当,也有认为仲裁庭对《公约》的适用存在瑕疵.在学理以及国际司法实践的分析基础上,可知仲裁庭在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错误显而易见.在仲裁程序上,本案争端涉及《公约》第十五部分的排除适用问题,即按照《公约》第298条之规定,在有关主权问题、海洋重叠区域划界问题、历史性权利问题等方面的争端上,缔约国可以按照本国意愿选择适用例外.本案之争端从本质上皆属于或关于主权问题以及划界问题,仲裁庭无管辖权.在裁决实体方面,仲裁庭对基本事实的认定不全面,对《公约》条款的解释也存在诸多问题,譬如在对"海洋秩序"、"历史性权利"以及"岛屿"含义的解释上也不符合法律解释的一般要求.裁决内容亦处处矛盾,令人难以信服.中国在重申主权属我的同时,应着力于推进海洋立法、强化行政执行与实际控制来保卫领土完整.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程序裁决 实体裁决
  • 简介:解决南海地区热点问题,是牵动全局、影响长远的一盘棋。要坚持“四三制”,下活南海棋:一是坚持“三轨”并行。即与南海当事国“一对一”直接谈判、与东盟展开对话和合作、坚决与南海问题的域外“搅局者”作斗争。二是坚持“三路”并进。即确保南线(海上丝绸之路)、加快西线(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北线(经北冰洋通往欧美)。三是坚持“三段”并用。即由“政治一战争”的“两段论”变为“政治一非武力斗争一战争”的“三段论”。坚持常态下的政治,争取“谈”出一个和平的南海;如果行不通,则可以利用非武力斗争阶段,“斗”出一个和平的南海;若对手诉诸武力。我们则可以下定决心,“打”出一个和平的南海。四是坚持“三举”并重。即以走向大同引领世界人民、以“不战而和人之兵”逐步消灭战争、以合作共赢促进未来发展。

  • 标签: 世界大同 南海问题 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