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氧化能力和 pH值等方面,动脉检测是最可靠的指标。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与监测中,血气检测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治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为救治急危重症提供依据。因此,正确地收集血液样本对于确保临床血气分析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对各种动脉穿刺采血方式、采血角度、采血装置的选用、采血前的准备及采血后的处置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动脉穿刺采血技术的准确性与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采血技术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在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氧化能力和 pH值等方面,动脉检测是最可靠的指标。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与监测中,血气检测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治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为救治急危重症提供依据。因此,正确地收集血液样本对于确保临床血气分析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对各种动脉穿刺采血方式、采血角度、采血装置的选用、采血前的准备及采血后的处置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动脉穿刺采血技术的准确性与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采血技术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动脉分析的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底到3月份黄石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的28名重症患者,收集动脉分析的结果,分析血气分析的特点及与疾病 的关系。结果 新冠重症组Ca,pCO2,pO2,Hct,Hb,O2CAP,a/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重症组pH,a,La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康复患者和生存者ICU后期动脉分析参数值的变化:新冠康复患者PH值、肺泡氧分压(a)低于生存者ICU后期新冠重症患者(P<0.05),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肺泡氧分压比值(a/A)高于ICU后期新冠重症患者(P<0.05)。结论 新冠重症患者动脉分析变化比对照组波动显著,血气分析参数值的变化可以准确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肺通气换气功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血气分析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佩戴N95口罩是否会对医务人员的动脉数据和短时记忆造成影响。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条件的100名健康的医务工作者,采用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一组佩戴外科口罩,一组佩戴N95口罩。对比佩戴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医务人员的动脉和短时记忆评分,研究N95口罩是否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结果:佩戴N95口罩组血气分析出现异常有17例,佩戴外科口罩组均正常,佩戴N95口罩明显会带来呼吸阻力增加,对血气分析结果产生异常影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N95口罩组数字广度测试和复杂图形测试评分明显低于外科口罩组,佩戴N95口罩组连线测试所花时间更长、错误次数更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N95口罩会对动脉产生一定影响,且佩戴N95口罩容易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会影响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操作能力,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 标签: N95口罩 动脉血气 短时记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干预后,对其动脉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68例,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临床各项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各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改善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进行无创呼吸机联合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模式后对动脉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进行诊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老年患者进行搜集整理,总计80例,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老年患者选取低流量吸氧治疗方式,实验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老年患者选取低流量吸氧疗法+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方式。在动脉以及肺功能上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同时对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血气指标方面改善比较显著,对比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进行无创呼吸机联合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模式后对动脉的影响比较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低流量吸氧 动脉血气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动脉采集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操作。然而,有时候动脉采集可能会面临失败的情况,给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带来不便和风险。因此,对动脉采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系统分析动脉采集失败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动脉采集的成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 标签: 动脉血采集 失败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对于慢阻肺的治疗效果、动脉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挑选58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配。对照组:29例患者,仅使用特布他林;观察组:29例患者,特布他林+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动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差异不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用于慢阻肺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动脉指标,比单一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特布他林 慢阻肺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作为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酸碱平衡状态及代谢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则是进行这一检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掌握一种高效、安全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 标签: BD动脉采血器 桡动脉采集 血气分析标本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及动脉指标、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重症肺炎患者,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42例与43例为两组例数,常规治疗及经电子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前后的动脉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试验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电子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及动脉指标、呼吸动力学具有经济的影响。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重症肺炎 疗效 动脉血气指标 呼吸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系膜上动脉栓溶解治疗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包含15例)和康复组(包含35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出血状况、心血管疾病史及动脉栓形成情况的差异,据此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有无出血,有无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时间>6小时者明显少于死亡者,且栓塞处在远端者明显多于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手术前、中和术后的护理。结论:病程与栓塞位置是决定介入性溶栓术疗效的重要指标,可以缩短病人的病程;而栓塞点在远端可以提高病人的预后,通过合理的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感染风险,对早期恢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 预后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肺动脉栓栓塞(P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其特征是肺动脉阻塞,通常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移行而来。它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素之一,与PE相关的猝死尤其是一种毁灭性的结果。法医病理学在阐明PE相关猝死病例的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探索PE相关猝死病例的法医病理方面越来越关注和感兴趣。诊断技术、尸检调查以及对PE病理生理学的理解方面的进展为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病例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这导致了法医调查实践的改进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减轻PE相关猝死的风险。本文旨在概述与PE相关猝死患者的法医病理相关的知识现状和最新进展。

  • 标签: 肺动脉 血栓栓塞 猝死 法医病理 探究
  • 简介:摘要:有创动脉压监测法又叫做直接测量法,主要是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能够持续监测动脉压力变化,及时分析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且能够反复采集动脉标本,测量数值准确可靠,为此常用于危重新生儿的持续监护中;但新生儿较小,变异性较大,治疗配合度较差,动脉置管时极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监测结果、。为此,如何有效预防危重新生儿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时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置管安全,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关注的重点。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危重新生儿 预见性护理 干预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采取分组对比实验法,通过综合对比讨论分析,在急症的危重患者的动脉压监测方面,采用有创动脉压监测方法对危重症患者治疗效果最好。有创动脉压监测具有操作安全方便,血压监测可持续,对于血流流动李雪不稳定的危重症患者的动脉压监测结果更为准确。综合而言,有创动脉压监测虽然具有费用相对较高的缺点,但是综合效果最好,在急症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危重症患者 舒张压 收缩压 无创动脉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下肢动脉栓患者应用溶栓导管治疗的效果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20.1-2023.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60例,给患者应用溶栓导管治疗,配合采取围术期干预策略,加强血运观察。结果:34例患者手术中血管全面通畅,15例在48小时内复通,剩余11例部分通畅,症状改善。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患者应用溶栓导管治疗效果较好,配合有效护理避免引发并发症,增加患者血管通畅性,可以临床应用。

  • 标签: 溶栓导管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有创动脉压监测中优质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月至12月,我们选取了70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有创动脉压监测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另一组接受有创动脉压监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实施有创动脉压监测中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组在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上均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控制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中优质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理指标稳定性,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对于ICU危重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优质护理 ICU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管超声(CDU)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以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颈内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单独颈部血管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2.00%,单独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4.00%,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9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为82.00%;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灵敏度为84.00%;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灵敏度为99.00%,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均单独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 联合TCD 能显著提高临床中对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血管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评估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创伤性血气胸患者58例为主要对象,将其用随机数表法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予以常规急诊手术护理,观察组29例在急诊手术治疗时配合实施综合护理,比较2组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评估术后疼痛程度:观察组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统计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用于急性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既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又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有推广价值的。

  • 标签: 急性创伤性血气胸 急诊手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有创动脉压进行监测,并探讨该方式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作用。方法:病例择取时间段为2022.6-2023.10,以56例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划分为2组,计入研究患者均接受有创动脉压监测,对照组28例在该过程中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则施予强化护理措施,进而对不同组别患者情况展开有效分析。结果: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状态更为理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在接受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同时展开强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取理想血压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ICU危重症 有创动脉血压 血压水平 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