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和护理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和护理作用探讨

张洁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有创动脉血压进行监测,并探讨该方式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作用。方法:病例择取时间段为2022.6-2023.10,以56例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划分为2组,计入研究患者均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照组28例在该过程中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则施予强化护理措施,进而对不同组别患者情况展开有效分析。结果: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状态更为理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在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同时展开强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取理想血压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ICU危重症;有创动脉血压;血压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

ICU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医疗部门,该类型患者身体功能严重受损,生命安全受到明显威胁,需要临床提供持续医疗措施,以促进机体的恢复,减少疾病带来的损伤[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在患者动脉内插入导管,直接对动脉压力进行测量,该措施可应用于ICU等特殊医疗环境,能够持续监测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该方式可提供精确且及时的血压数据,有助于血压状态的评估[2]。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实施中可出现感染、出血、导管移位或堵塞的情况,且插管中患者可感到疼痛或不适。因此临床在面对该类型人员时,应注重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通过有效护理获取更佳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择取时间段为2022.6-2023.10,以56例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划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男性计入总数为15例,女性计入总数为13例,年龄23-69岁,均值(43.35±10.21)岁,观察组28例男性计入总数为16例,女性计入总数为12例,均值(44.32±10.59)岁。对不同组别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展开有效分析,其差异不具备显著性(P>0.05)。纳入标准:(1)计入研究人员均为ICU危重症患者;(2)家属均知晓研究相关内容,且自愿参与其中。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患有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计入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告知有创血压监测的目的、意义、方式等相关内容,使其对该措施形成系统认知。对个人生命体征状况进行密切观察,依据医嘱展开抗感染治疗,对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问题进行调整,做好病房内消毒工作,定期为患者翻身,避免发生压疮。

观察组:计入患者以强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1)知识宣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为其选择适当方式进行知识宣讲,使其了解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重要意义,意识到治疗中自身配合的意义,对以往存在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促使个人治疗依从性的提升。(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与其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其需求及感受,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及安慰。详细解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过程和目的,使其了解该监测的意义及益处,解释可能出现的不适及相关风险。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护理人员应确保导管固定牢靠,避免引起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以免感染的发生。指导患者应用深呼吸、放松训练等缓解焦虑及不适,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3)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为降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并发症发生风险,护理期间应明确穿刺部位的情况,并定期冲管,冲管溶液为0.9%氯化钠,由此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间隔4小时进行一次冲管。若监测期间患者存在渗血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敷料进行及时更换,并在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

1.3评断标准

血压水平:关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有无血栓、感染、血肿情况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连续性变量以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情况的对比

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状态更为理想(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情况的对比(±s)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平均动脉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28)

78.89±3.52

97.34±2.63#

60.53±2.21

71.03±2.35#

31.08±2.54

42.74±2.14#

观察组(n=28)

78.86±3.56

110.22±2.46#

60.54±2.23

79.14±2.21#

31.11±2.58

47.32±2.03#

t

0.032

18.926

0.017

13.303

0.044

8.216

P

0.975

0.000

0.987

0.000

0.965

0.000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组别

血栓

感染

血肿

总发生率

对照组(n=28)

2(7.14)

1(3.57)

3(10.71)

6(21.43)

观察组(n=28)

0(0.00)

0(0.00)

1(3.57)

1(3.57)

χ2

-

-

-

4.082

P

-

-

-

0.043

3讨论

对于ICU危重症患者而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为常用方式,该方式在动脉内插入导管,可直接测量动脉血压,能够及时、精确反映患者的血压水平,对其治疗和监护有着重要作用[3]。且危重症患者血压容易发生剧烈波动及快速变化,通过有创动脉血压,可及时监测相应变化,提供直接数据。但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实施中需穿刺动脉,可增加感染风险[4];插管时可损伤血管壁导致出血;导管可出现移位或堵塞,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或无法获取等[5]。针对上述情况,临床应注重相应护理措施的实施,通过有效护理,减少患者所面临的危险。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状态更为理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分析如下:强化护理模式在实施中注重知识宣讲,由此提升个人治疗依从性,使其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形成系统认知;加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密切观察降低感染发生率,注重并发症预防。

综上所述,临床在面对ICU重症患者时,对其展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展开强化护理措施能够获取良好效果,有助于血压水平的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宋丽萍,马丽丽,侯晶华,等.有创动脉压监测在成人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5):2406-2409.

[2]朱秀丽.循证干预在NICU危重患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的应用及对患儿QOL评分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9):1415-1416.

[3]邹亚凤,李月凤.整体性护理在危重新生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6):129-130.

[4]张云,秦凤霞,黄小菲,等.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2):217-222.

[5]李田,黄燕,卢神雷,等.精细化优质护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1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