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一位,社会因素由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措施
  • 简介:剖宫产是一项重要的产科技术.它的起源很早,但当时死亡率极高;19世纪以来,Perro对它作了重要改进,在剖宫产后立即作次全子宫切除,以减少出血和感染,使死亡率有一定程度下降.到了20世纪早期,剖宫产的术式有了很多变化,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的相继问世,剖宫产死亡率下降比较明显,到了20世纪30~40年代,输血技术成熟、麻醉技术逐步完善、抗生素发现及临床应用,使剖宫产的死亡率降至很低的程度.因此,剖宫产在产科中应用日趋广泛,现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产科技术.

  • 标签: 剖宫产技巧 剖宫产率剖宫产 技巧意见
  • 简介:比起自然分娩,剖宫产的痛苦会小一些,对宝宝来讲也更安全?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误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要求剖宫产。事实上,这并不是正常的分娩方式。不过,由于分娩过程中,某些因素不可克服时,为了保证母亲和婴儿的安全,避免母亲难产,剖宫产还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 标签: 问剖宫产
  • 简介:目的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的原因,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1910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4年剖宫产率达到46.31%,明显高于WHO提出的剖官产率小于15%的目标。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脐带绕颈、是前四位主要原因。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 标签: 剖宫产 社会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使产后妇女的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方法通过对剖宫产术300例患者,根据其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产妇家庭对男女孩要求及入院时、手术前、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分别适时地在饮食、心理护理、母乳喂养知识、产后的功能锻炼、避孕方法及院后服务等方面给予指导。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术后患者收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 简介:在围产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医生正为寻求更安全的分娩方式不断探索.自古以来,经阴道分娩一直是产科医生推举的,因为它首先符合自然规律,对胎儿和孕产妇的好处不胜枚举.但是对一些伴有产科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妇,阴道分娩又会增加危险.随着麻醉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不断增强,极大地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但是,无限制地增加剖宫产指征,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剖宫产本身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会增多,如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问题,给产妇增加了机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近年来,子宫下段剖宫产率在国际性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不甚一致,甚至在同一城市不同医院的剖宫产率也存在差异.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占相当大比例,其中产妇和家属惧怕产痛和害怕产程异常受的所谓"二茬罪",强烈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另一方面主要是医护人员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愿承担看护产程的风险,造成阴道分娩数下降;再者由于年轻的医生可以熟练地行剖宫产,而不能掌握阴道分娩并发症的处理技术.曾经有学者非常伤心地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产科技术的萎缩".因此,目前非常有必要再次强调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 标签: 剖宫产指 指征 掌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相对指征的剖宫产,通过有效措施,降低相对指征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22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对剖宫产的指征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发现变化趋势。结果相对性剖宫产率逐年下降。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提高高危妊娠的识别和管理,提高助产技术,提倡相对指征的产妇阴道试产,可以降低相对指征的剖宫产率。

  • 标签: 宣教 监测 阴道试产 剖宫产率
  • 简介:通过对144例因胎儿窘迫而行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分析,所示听诊、胎心监护所示的基线变异异常、寂静状态、无反应型等四种情况,新生儿窒息率存在差别,胎心监护出现寂静状态,无反应型,对诊断新生儿窒息有较高的意义。另外,具有合并症者出现胎儿窘迫应放宽手术指征,以免延误诊断,失去抢救新生儿的机会。

  • 标签: 胎儿窘迫 剖宫产指征 延误诊断 胎心监护 新生儿窒息率 手术指征
  • 简介:目的了解再次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自1992年1月-2002年12月对98例再次行剖宫产的孕妇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首次行剖宫产的孕妇作比较。结果产妇的术后病率、出血贫血、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尿路感染及围产儿死亡与同期首次剖宫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再次剖宫产对母婴健康和安全影响不大,但仍应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注意事项 手术指征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1997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196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55.99%,其中胎儿因素占50.66%,头盆因素占20.44%,母体因素占19.01%,社会因素占9.89%,新生儿窒息率4.08%,结论: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加强有责任心,严密观察产程,适时干预,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是有效除低剖宫产率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指征 临床分析
  • 简介: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病例,胎儿窘迫34.28%,  对资料中所有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例指 剖宫产例 征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10年来剖宫产率和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1993年-2003年我院剖宫产病例1974例。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有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遏期妊娠、妊娠并发症、胎位异常逐渐下降,而胎儿窘迫、巨大儿、高龄初产、社会因素逐渐上升。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及管理,改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医务人员封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控制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增高 原因探讨 1993年-2003年 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率升高 产时服务模式
  • 简介:新式剖宫产是以色列Stark教授于1980年至1990年在以色列推广,1993年在欧洲妇产科杂志发表,1994年到加拿大开学术交流大会,1997年来我国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办全国新式剖宫产学习班,并进行手术表演。我于1998年至2003年应用新式剖宫产术行剖宫产400例,并进行了随访。

  • 标签: 新式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剖宫产切口感染2890产妇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无剖宫术后感染的130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术后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剖宫产发生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6%,单因素分析有16个与术后感染有关,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主要的危险因素BMI高、伴有生殖道感染、阴检次数多、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原发感染病、阴检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缩短手术时间等来预防和减少术后感染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由于产科诊断水平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它毕竟是一种手术,难免由于手术对身体的创伤及并发症,因此应对剖宫产率的上升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格手术指征。笔者对本院近年来232例剖宫产病例作一分析,报道如下:一、资料资料源于我院近年住院病员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者,共232例。年龄在20岁~43岁之间,20岁~25岁113例,26岁~35岁102例,36岁~43岁17例。初产妇198例,经产妇34例,其中包括再次剖宫产22例。术

  • 标签: 剖宫产指征 再次剖宫产 羊水过少 前置胎盘 阴道分娩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腹膜外剖宫产不打开腹腔,术后感染率低,不造成肠粘连,因此在临床上已被广泛采用,为适应母乳喂养的要求,我们对腹膜外剖宫产术后进行了早进食的观察,发现产妇肠功能恢复快、泌乳早,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1994年4月~1995年4月期间,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腹膜外 饮食护理 母乳喂养 早进食 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