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急性应激和长期慢性应激均可损伤脑内的海马和前额叶,继而降低动物或人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4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方式建立力竭运动小鼠模型。在反复性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0h)、12h、24h和1周,检测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变化,以及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结果表明,反复性力竭游泳运动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力竭运动组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在0h、12h显著降低,24h有所恢复,1周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力竭运动组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在0h、12h和24h后显著增加,1周后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回落。力竭游泳运动所致小鼠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可能与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反复力竭游泳运动 前脑皮层 海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直接皮层电刺激(DES)在定位前庭功能相关皮层中的应用价值及前庭功能皮层区域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0日收治的17例已置入立体定向电极(SEEG)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资料。根据患者DES功能定位结果,将引起前庭症状的刺激位点在MNI标准空间中进行重建并对其解剖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在群组中获得精准的前庭功能皮层图。结果引起17例患者前庭症状的DES位点共有33个,其中9个(28%)位于缘上回,6个(18%)位于楔前叶,6个(18%)位于后岛,1个(3%)位于前岛,4个(12%)位于颞上回,2个(6%)位于颞中回,4个(12%)位于中央前回,1个(3%)位于扣带回。位于岛叶皮层的电刺激强度最小(平均强度2.43 mA),其中6个位于岛后的刺激位点的平均刺激强度为2.17 mA。结论本研究采用DES技术进一步证实了人类存在涉及前庭信息处理的特异性皮层区域,该区域集中位于岛叶皮层、颞上回、颞中回、缘上回、楔前叶、中央前回及扣带皮层

  • 标签: 前庭症状 直接皮层电刺激 前庭功能皮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全前脑畸形的超声特征和分类并探讨产前超声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行产前彩超检查的所有孕妇的超声影像资料及引产结果,总结全前脑畸形的超声特征及明确超声诊断的孕周。结果总共有47509例孕妇进行了产前彩超检查,检出全前脑畸形胎儿12例,包括3例无叶全前脑,8例半叶全前脑,1例叶状全前脑。7例在孕11-14周被检出,5例在孕14~24周被检出。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的重要方法,孕早期诊断对于产前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 全前脑畸形
  • 简介:摘要咖啡因,哌醋甲酯,匹莫林,甲氯芬酯,吡拉西坦,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兼有镇痛作用。本文试着论述以上几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兴奋药物 大脑皮层 神经类药物
  • 简介:本文报道了20例难治性癫痫在开颅手术切除致痫灶时的皮层脑电图改变。难治癫痫在进行手术时行皮层电图记录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及能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尽量避免损及重要功能区。

  • 标签: 皮层电图 难治性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两岁前脑瘫患儿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32例两岁前脑瘫患儿,按不同的护理方式,以16例为一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16例患儿,听觉、视觉运动改善15例,治愈8例;对照组16例患儿,听觉、视觉运动改善8例,治愈3例。观察组在听觉、视觉运动改善和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瘫患儿时,可以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水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瘫患儿 康复护理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前脑无裂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9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超声声像图的分析。结果9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单一脑室,丘脑融合,其中4例合并独眼、喙鼻,2例唇腭裂、3例多发畸形。结论由于前脑无裂畸形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其独特的颅脑及面部的畸形表现,因而产前超声在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前脑无裂畸形 产前超声诊断
  • 简介:用SEM-EDXA法研究芒秆茎部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及矿质元素分布。结果表明,芒茎皮层外表面由纵向的条纹区和非条纹区交替排列而成;皮层纵切面中存在多孔结构及具层状细胞壁的横向管孔;皮层中存在不同结晶形态的Si化合物。芒茎皮层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明显与甘蔗、麦草等的茎部皮层不同.芒茎皮层主要含C、O、Si、K等元素,Si元素含量高于50%,C元素含量低于4.0%;皮层中部的Si元素含量最高,外部及内部的Si元素含量稍低;皮下纤维及芒茎内部组织结构中的Si元素含量均为0.00%。皮层中的Si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

  • 标签: 芒茎皮层 SEM-EDXA法 形态 超微结构 矿质元素 硅化物
  • 简介:用SEM-EDXA法研究粤晶丝苗水稻茎部皮层的超微结构及硅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稻草茎部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区和非颗粒物区交替排列而成;气孔主要分布在颗粒物区.颗粒物区中每一颗粒物行都被硅含量极高的颗粒物团所加强;每一颗粒物组主要由2个横向相对的颗粒物组成.非颗粒物区的Si元素含量为21.04%,明显低于颗粒物区,但K元素含量则明显高于颗粒物区.稻草茎皮层结构紧密:表皮细胞璧呈多层结构,不同层次方向不同,细胞壁上分布着较多孔洞.切面中,皮层中的Si元素含量明显低于皮层的外表面,内部组织中的Si元素含量极低,但K元素含量高.粤晶丝苗稻草茎的Si元素含量较低、K元素含量较高,这些特点将对稻草浆黑液碱回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稻草茎皮层 超微结构 颗粒物区 矿质元素分布 硅化物
  • 简介:目的讨论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PP)脑缺血后变化规律并观察瑞香素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平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无创微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5min,然后恢复血流再灌注60min;再夹闭15min,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缝合切口,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予夹闭,余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瑞香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手术操作同对照组,每日用瑞香素灌胃。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取脑制作β-APP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对β-APP表达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治疗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呈递减趋势。假手术组的β-APP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对照组β-APP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瑞香素对阻止β-APP的过度表达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前体 瑞香素
  • 简介:孕妇,25岁,孕1产0,孕24+1周,平常身体健康,月经规律,经营个体服装,孕前有住房装修史。孕14周外院二维超声检查,胎儿大小与孕周相符,未见异常,唐氏高风险筛查结果为低风险。孕24+1周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儿颅骨环完整,双顶径4.60cm,相当于孕19+6周,头围16.32cm,相当孕19+1周,腹围19.53cm,相当孕24+2周,股骨长4.04cm,相当孕23周大小。胎儿

  • 标签: 前脑裂 独眼畸形例 裂独眼畸形
  • 简介:用SEM-EDAX法研究蔗秆表皮层的超微结构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蔗秆表皮层的外表面由C、O、Mg、Al、Si、Cl6种元素组成,Si的含量为30.464%;颗粒状物的Si含量为53.833%.蔗秆表皮层径切面中含C、O、Mg、Al、Si、K、Ca7种元素,自外向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表皮层是Si等矿质元素高度密集、超微结构非常复杂的多层结构;表皮层中的Si绝大部分在碱法制浆的低温蒸煮阶段就被溶解转移到黑液中,残留物几乎为纯C组成.蔗秆表皮层的超微结构、Si等元素的存在状态及脱除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蔗秆表皮层 SEM-EDAX法 超微结构 元素组成 造纸原料 硅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底前脑(BF)多巴胺D1受体是否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过程。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BF微注射模型并随机分为D1受体激动剂(chloro-APB)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组和生理盐水(Saline)组,n=8。观察BF微注射SCH23390、chloro-APB或Sali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BF微注射chloro-APB加速丙泊酚麻醉苏醒(P<0.05),对麻醉诱导无明显影响(P>0.05);微注射SCH23390产生相反的效应;微注射Sali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BF多巴胺D1受体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苏醒和皮层EEG觉醒,没有参与麻醉诱导过程。

  • 标签: 基底前脑 多巴胺 丙泊酚 苏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15例氯胺酮麻醉的Wistar大鼠利用皮层内微刺激技术测定了躯体的运动皮层代表区。电刺激为350Hz的阴极串脉冲,电流最大值阻为80μA。结果表明大多数皮层点诱发对侧肌肉反应。虽然代表区的大小有很大个体差异。分区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但在分区内部未见分域排列。部分大鼠存在前部前肢区,但无一例发现前部后肢区。比较文献结果提示Wistar大鼠的运动皮层的分化程度比Long-Evans黑顶鼠低。

  • 标签: 大鼠 运动皮层 微刺激 神经元
  • 简介:摘要基底前脑位于大脑腹侧区域,被认为在睡眠觉醒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多关注该区域的乙酰胆碱能细胞在睡眠觉醒调控中的作用,后续研究表明,基底前脑的细胞组成存在高度异质性,且不同类型的细胞对睡眠觉醒调控的作用不尽相同。不仅如此,基底前脑不同类型细胞相互连接,形成局部网络,共同参与睡眠觉醒调控。笔者从神经环路的角度综述基底前脑调控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基底前脑 神经环路 睡眠觉醒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一全前脑畸形胎儿的致病原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胎儿的孕期超声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n sequencing,WES)检测患儿的致病原因,低深度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检测,染色体细胞培养方法分析夫妻双方核型。结果胎儿孕期超声提示胎儿脑部结构异常,经诊断后明确为全前脑畸形。WES结果提示胎儿13号染色体存在约33 Mb片段缺失,缺失区域包含1个单倍剂量敏感基因ZIC2。染色体CNV检测结果提示胎儿13号染色体13q31.1-34区域存在32.32 Mb缺失,而夫妻双方均未发现相同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夫妻双方核型分析结果未发现染色体大的结构改变。结论根据临床资料胎儿确诊为全前脑畸形,遗传学检测明确其致病原因为包含单倍剂量敏感基因ZIC2的13号染色体片段缺失。

  • 标签: 全前脑畸形 全外显子测序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ZIC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