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将其列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前哨淋巴活检、腋窝淋巴活检,分析前哨淋巴、腋窝淋巴是否存在转移的现象,从而研究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效果。结果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效果良好,发现前哨淋巴57例,检出率95%,前哨淋巴检出灵敏度95%,准确性95%,假阴性率5%,假阳性0,检出率理想。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能够预测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对患者后期治疗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活检 早期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两种术式(单纯前哨淋巴活检、腋窝淋巴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有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0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术,观察组给予单纯前哨淋巴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2例,疼痛、麻木的3例,肌力减退的6例,局部复发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8例,疼痛、麻木的7例,肌力减退的9例,局部复发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0%,相比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相似,相比于腋窝淋巴清扫术来说,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阴性 早期乳腺癌 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的可行性,设计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活检替代侧颈区淋巴清扫手术方案。方法根据甲状腺癌的病灶位置,纳米碳注射部位的选取是关键技术,注射点选取在甲状腺标本上,或注射点选取在中央区软组织,或选取在颈动脉鞘位置附近,较好的淋巴管染色,找到染色的前哨淋巴进行活检。结果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前哨淋巴阴性患者21例,颈侧区淋巴无转移者19例,有2例同侧IV区淋巴有一枚转移,符合率90.4%;前哨淋巴阳性患者29例,同侧颈侧区淋巴转移者29例,符合率100%。结论根据前哨淋巴能够准确的判断颈侧区淋巴转移情况,避免了颈侧区无淋巴转移而实施了颈侧区淋巴清扫,扩大了手术而造成不必要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前哨淋巴结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以同位素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SLN),评价前哨淋巴预测腋窝淋巴转移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30T1-2N0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Gamma探测仪进行前哨淋巴探测活检,之后行腋窝清扫。结果27例患者中成功地发现了SLN,发现率为90%,前哨淋巴的数量为1-3个,平均每例1.5个。非前哨淋巴5-20个,平均数13.3个。27例SNB成功的患者中14(52%)例有腋窝淋巴转移。前哨淋巴未发现转移而非前哨淋巴有转移的有2例,假阴性率7.4%,准确性92.6%。T1乳腺癌无一例假阴性。结论使用Gamma探测仪的前哨淋巴活检能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转移情况,尤其对于早期乳腺癌。

  • 标签: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临床研究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与腋窝淋巴清扫术对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同意前哨淋巴活检替代腋窝淋巴清扫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不同意者归为对照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哨淋巴活检替代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可以避免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和损伤,具备一定推广优势。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肩关节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前哨淋巴活检术联合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8 月 收治的 86 例乳腺癌女性患者,根据手术实施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实施前哨淋巴活检联合保乳手术 )及对照组 (实施传统开放式改良根治术 ),各 43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结论 前哨淋巴活检术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疗效较传统手术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保乳手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哨淋巴活检联合保乳手术应用在老年乳腺癌中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研究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哨淋巴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62.23±14.72)ml、手术时间为(73.63±12.42)min、拔管时间为(7.36±1.15)d、引流量为(100.75±22.83)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应用哨淋巴活检联合保乳手术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哨淋巴结活检 保乳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前哨淋巴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98例,9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99例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组。组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33例。甲乙丙组吲哚菁绿荧光示踪剂的浓度分别为1.25mg/mL、2.5mg/mL和5mg/mL,行荧光示踪前哨淋巴活检术。比较各组的前哨淋巴检出率和前哨淋巴平均检出个数以及假阴性率、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乙组前哨淋巴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P〈0.05)。观察组乙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数目明显多于甲组和丙组(P〈0.05)。观察组乙组的假阴性率、敏感度均明显优于甲组和丙组(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具有检出率高、检测范围广、敏感度高的优势,对于改良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吲哚菁绿荧光示踪 甲状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9.3±11.8)mL、手术时间为(71.2±11.3)min、引流拔管时间为(5.0±1.1)d、总引流量为(100.6±12.6)m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1.7±14.6)mL、(93.8±13.4)min、(17.6±2.4)d、(185.4±1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3.75%比对照组71.88%高(P<0.05)。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少,且术后恢复较快,可大大缩短引流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 老年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4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全乳切除加腋窝淋巴清扫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乳房美容效果好(P<0.05)。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运用,患者的乳房美容效果好,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体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 早期乳腺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在乳腺癌化疗后前哨淋巴活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171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化分子分型分为四组,其中LuminalA型患者40例、LuminalB型患者46例、三阴性患者42例、Her-2型患者43例,比较四组患者乳腺癌化疗后前哨淋巴检查效果。结果四组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前哨淋巴活检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乳腺癌化疗后前哨淋巴活检的结果几乎无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乳腺癌分子分型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研究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应用前哨淋巴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本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手段,即腋窝淋巴清扫术,实验组采用前哨淋巴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爆发率均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应用前哨淋巴切除术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缩短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早期乳腺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MRI检查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在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3 月, 患者均为乳腺癌患者,共选取患者 80 例,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 MRI 影像学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进行 MRI 诊断,其中 M-SLN 阳性 91 枚,病理诊断中,其出现淋巴转移的有 91 人,剩下的 2 枚为阴性。 MRI 诊断阴性 50 枚,病理诊断阴性 45 枚, 5 枚淋巴转移。 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 MRI 检查诊断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其应用副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并且其对乳腺癌腋窝前的哨淋巴转移检查准确率相对较高,将其进行推广,能够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 乳腺癌; MRI 检查;腋窝前哨淋巴转移;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明确纵膈肿大淋巴的性质,在CT定位下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CT-TBNA)对纵隔肿大淋巴诊断研究。方法在胸部CT片定位下,对41例纵隔肿大淋巴伴或不伴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气管镜检查及经气镜针吸活检术(TBNA),观察TBNA标本阳性结果。结果在胸部CT定位下,经气管镜检查及联合TBNA术的41例患者中,能获得细胞学和/或病理学诊断36例,占87.8%。结论CT-TBNA在纵隔肿大淋巴患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是诊断纵隔肿大淋巴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CT定位 气管镜 针吸活检术 纵隔肿大淋巴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哨淋巴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44例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前哨淋巴切除术,若前哨淋巴活检为阳性,则行腋窝淋巴清扫术,并记为观察组;若为阴性,则结束手术并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腋窝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复发情况。结果44例患者中16例前哨淋巴活检为阳性,阳性率为36.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腋窝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无发现肿瘤复发现象。结论前哨淋巴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TOPK/PBK在恶性淋巴瘤与淋巴反应性增生患儿淋巴中的表达差异。方法以80例恶性淋巴瘤、2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淋巴组织的TOPK/PBK表达,对比分析TOPK/PBK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淋巴瘤患儿的TOPK/PBK阳性率高于淋巴反应性增生患儿(P〈0.05);TOPK/PBK阳性率在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成熟B细胞淋巴瘤、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TOPK/PBK阳性率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高,但成熟B细胞淋巴瘤与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TOPK/PBK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能与NHL病理类型有关。

  • 标签: TOPK/PBK 恶性淋巴瘤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颈淋巴核并皮病性淋巴炎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科室一例颈淋巴核并皮病性淋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皮病性淋巴炎患者大多存在皮肤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肿大为主,少数可同时合并颈部淋巴核。结论对于颈部淋巴肿大的患者来讲,一旦合并皮肤病病史,应该警惕皮病性淋巴炎可能。

  • 标签: 皮病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肠系膜淋巴炎小儿发作的特征,并可根据特征,较明确、迅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经过治疗、观察3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结果300例患儿,264例治愈或者好转,有效率88%,36例无效。结论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小儿,多呈阵发性疼痛,脐周疼痛为主,疼痛多可耐受,上呼吸道感染时本病易发作,特别是本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多会出现腹痛或者腹痛症状加剧。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治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