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达性写作对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个人意义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9例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65例和表达性写作组64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肝癌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护理,表达性写作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应用书写表达干预,干预从患者第2次化疗开始,共设定包括情感表达、认知评价、积极探索和展望未来4个主题,每个主题书写时间为1周,连续4周,20 min/次。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和中文版个人意义指数(PMI)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个人意义指数。结果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SPBS-CP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性写作组干预后SPBS-CP量表总分及照顾负担、经济/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和治疗负担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表达性写作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PM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性写作组干预后PMI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表达性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改善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个人意义指数,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表达性写作 自我感受负担 个人意义指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宫颈癌妇女对该疾病的认知和筛查。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0月间我院收纳宫颈癌妇女 400例,对初诊宫颈癌妇女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不同认知程度的宫颈癌妇女在宫颈筛选史、生殖器官知识干预史、社会支持程度、文化程度、户籍以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无宫颈癌筛查史、低社会支持程度、人均年年收入 <1万、文化水平较低、户籍农村、年龄 >45岁的女性对宫颈癌相关知识了解较少,需加强该疾病的健康知识,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

  • 标签: 初诊 宫颈癌 认知 筛查
  • 简介:摘要全科医生应具备符合指南的标准化诊治能力,结合患者自身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本文报道1例典型的初发2型糖尿病在社区首诊的识别、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的过程,并结合临床指南进行分析。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社区卫生服务 胰岛素 个体化治疗 首诊
  • 简介:摘要:目的:门诊初诊高血压并焦虑症 60例护理体会经验分析。方法:将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来我院门诊初诊的 60例高血压并焦虑症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随后评价患者心理焦虑。结果:心理焦虑: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焦虑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门诊初诊高血压并焦虑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应被大力推广。

  • 标签: 门诊初诊 高血压并焦虑症 护理体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密市白血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初诊的180例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白血病患者初诊时的临床基本情况,包括白血病类型、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180例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占比最高(50.5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次之(26.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比最低(23.33%);ALL、AML、CML中男性所占比重均较女性更多,≥60岁人群所占比重较高,体力劳动者所占比重均较脑力劳动者、其他更多;ALL、AML、CML中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所占比重较多,ALL、AML血小板下降所占比重较大,CML血小板异常所占比重较大。结论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人群白血病发病存在差异,白血病患者多存在血常规异常,临床应关注白血病易发人群。

  • 标签: 白血病 流行病学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初诊登记时的孕妇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主要危险因素、参加干预比例和医务人员干预感受。方法自2018年1月开始在医院产前门诊对初诊登记的孕妇开展试点干预,运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患者健康问卷作为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筛查工具,并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对筛查出的心理中高危风险人群进行干预,由产科医务人员联合心理精神卫生人员开展,并对干预提供人员进行质性访谈。结果分析了9 488名孕妇,其中中度焦虑症状检出率3.0%,重度焦虑症状检出率1.4%;中度抑郁症状检出率18.1%,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5.2%;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3.4%。焦虑症状前3项危险因素依次为:有过月经前紧张症、过分担心胎儿在宫内生长健康状况、既往异常孕产史;抑郁症状前3项危险因素依次为:有过月经前紧张症、既往异常孕产史、本次怀孕来之不易;焦虑抑郁症状共病前3项危险因素依次为:有过月经前紧张症、过分担心胎儿在宫内生长健康状况、过分担心生产过程不顺利。心理中危风险孕妇中,有19.1%预约参加助产士和心理咨询师的联合门诊,有1.7%预约参加产科医生和心理专科护士的联合门诊;心理高危风险孕妇中,有2.2%预约参加心理多科会诊;有1.7%预约转诊外院精神科。访谈心理保健服务人员,认为需进一步加强心理干预能力,心理筛查评估工具改进有待商榷,孕妇寻求的问题涉及生理、心理、社会3个方面,影响孕妇就诊依从性包括多重因素。结论开展的孕期心理保健服务具有可行性,但心理筛查量表有待进一步检验,产科医务人员的心理保健能力尚需加强,孕妇对心理保健服务依从性有待提高。

  • 标签: 妊娠期 焦虑 抑郁 心理筛查 多学科合作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到本医院接受治疗的 72 例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评分。 结果:观察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 ) 。 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在 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中 具有显著的成效,提高了 自我护理能力 ,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 标签: 延续性 护理模式 初诊 2 型糖尿病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卵巢早衰(POF)初诊患者绝经相关症状与确诊年龄、各维度生命质量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和SF-36生命质量调查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POF初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激素水平、社会人口学因素等信息,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OF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各维度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共有170名POF患者完成调查,其中122人(71.76%)有绝经相关症状。有绝经相关症状者的确诊年龄[37(33,39)岁]较无症状者大[35(29,38)岁,P=0.042]。除生理功能外,生命质量中生理职能维度(P=0.006)、躯体疼痛维度(P=0.025)、总体健康维度(P<0.000 1)、活力维度(P<0.000 1)、社会功能维度(P=0.006)、情感职能维度(P=0.004)、精神健康维度(P=0.005)得分均低于无症状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F患者确诊年龄、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活力得分与改良Kupperman总评分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58、-0.219、-0.222和-0.226(P均<0.05)。结论有绝经相关症状的POF初诊患者生命质量明显降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维度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活力得分与绝经相关症状发生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卵巢早衰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绝经相关症状 生命质量 多重线性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141例COVID-19患者,男77例,女64例,中位年龄49(9, 87)岁。分析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141例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降低38例(26.95%)、淋巴细胞比率降低71例(50.35%)。141例COVID-19患者中发热(>37.5 °C) 139例(98.58%)、咳嗽106例(75.18%)、头痛11例(7.80%)、咳痰41例(29.08%)、胸闷93例(65.96%)、呼吸道以外症状主要有腹泻等4例(2.84%)。141例COVID-19患者HRCT均有异常,52例(36.88%)胸部HRCT图像表现为磨玻璃影(GGO)和斑片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3例(16.31%)GGO合并局灶实变影;27例(19.15%)小片状模糊影;20例(14.18%)大片状实变影;48例(34.04%)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征;5例(3.55%)有空气支气管征象;7例(4.96%)小结节影;5例(3.55%)纤维化、网格影或条索影;7例(4.96%)双侧胸腔积液,4例(2.84%)纵隔或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COVID-19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应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对疾病做出早期预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FLT3在初诊成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 2015年 05月至 2018年 10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初诊成人 M5患者 62例,分为 FLT3阳性组和 FLT3阴性组。结果: 34例患者表达 FLT3,阳性组在高白细胞血症、髓外浸润、高肿瘤负荷、化学物暴露方面与阴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阳性组诱导缓解后达完全缓解 CR占 26.5%,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别 (P>0. 05);复发率 26.47% (P=0.047),缓解时间平均 23.3个月 (95% CI, 20.7-26.0, P=0.037),中位生存时间为 24个月 (95% CI, 19.7-28.3, P=0.021),与阴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LT3+ M5患者易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肿瘤负荷及高髓外受浸,其首次常规化疗后 CR率低、易复发、预后差。

  • 标签: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FLT3突变 OS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初诊乳腺癌( BC)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90例初诊 BC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分为 2组,对照组( n=45)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 n=45)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初诊 BC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PSQI、 SDS、 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 标签: 初诊乳腺癌 针对性护理 睡眠质量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初诊HF-rEF患者中对房颤影响。方法:入选80例初诊HF-rEF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压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初诊HF-rEF患者中能够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初诊HF-rEF 房颤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药物反应动力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8例初诊 MM患者的临床资料,最佳反应深度、最佳反应时间( TBR)、最佳反应持续时间( DBR),评估上述指标与 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 MM患者的预后与最佳反应深度、 TBR及 DBR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最佳反应深度、 TBR及 DBR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反应深度、 TBR、 DBR和 MM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可以联合 R-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异常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反应动力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VAT)含量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18~70岁初诊T2DM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0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及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VAT质量、面积,采用心脏彩超测量右心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及心功能[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心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142例,其中男77例,女65例,年龄51(42,59)岁;失访3例。分为肥胖组(48例)、超重组(45例)及正常体重组(46例)。(1)三组间比较BMI、腰围、腰臀比、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心尖脂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与BMI、腰围、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相关(β=-0.590~-0.023,均P<0.05),ED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96、4.357,均P<0.05),ES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13、2.675,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模型Ⅰ(未调整)和模型Ⅱ(调整年龄和性别)中,心尖脂肪每增加1 mm,射血分数分别下降0.590%、0.645%,EDV依次增加4.357%、4.835%,ESV依次增加2.675%、2.931%。结论BMI、腰围、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是影响心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尤以心尖脂肪对心功能的影响最大。

  • 标签: 糖尿病,2型 初诊 内脏脂肪 心尖脂肪 心功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应用于初诊 2 型糖尿病 的 疗效 。 方法: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以我院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74例为主体开展项目研究,设置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样本容量均 37例,对照组应用格列吡嗪片治疗,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治疗, 观察两 组患者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 FBG、 2hPG、 HbAlc水平均比对照低,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 5.41%vs27.23%) ,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吡嗪 +阿卡波糖治疗,可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率,故临床可推荐应用。

  • 标签: 格列吡嗪 阿卡波糖 2 型糖尿病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骨相关髓外(EM-B)和骨外髓外(EM-E)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0例伴髓外病变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80例累及髓外的NDMM患者中伴EM-B者51例,伴EM-E者29例。与EM-B组相比,EM-E组β2-微球蛋白水平(5.82 mg/L对3.99 mg/L,P=0.030)、乳酸脱氢酶水平(256 U/L对184 U/L,P=0.003)、1q21扩增发生率(78.6%对53.1%,P=0.035)、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50%对25%,P=0.002)升高,CD56阳性率(14.3%对66.7%,P=0.057)和治疗总有效率(60.0%对82.3%,P=0.034)降低。EM-E组和EM-B组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4.5、49.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9.0、18.0个月。与EM-B组患者相比,EM-E组患者的OS、PFS时间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35和<0.001)。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两组PFS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未达部分缓解(PR)是EM-E组患者OS、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31、0.005);ISS-Ⅲ期、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未达PR为EM-B组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09、0.044)。结论伴EM-E的NDMM患者与伴EM-B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前者的预后明显较后者差,蛋白酶体抑制剂可改善EM-E组患者的PFS。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持续血糖监测(CGM)探讨不同孕期的初诊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血糖特征。方法将163例初诊GDM患者根据其孕周分为孕中期组(n=86)和孕晚期组(n=77)。所有GDM患者均进行CGM,计算血糖波动指标,并使用血糖五角模型(CGP)评估监测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特征。使用线性回归分析HbA1C与血糖波动指标的相关性。比较2组患者的起始胰岛素治疗比例。结果与孕中期患者相比,孕晚期患者血糖标准差、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血糖超出目标范围的时间和CGP面积显著升高,血糖达标时间占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早餐后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午餐与晚餐(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仅与平均血糖显著相关(β=0.014,95%CI 0.006~0.018, P<0.01)。与孕中期患者相比,孕晚期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患者比例更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4%对14.0%, P=0.121)。结论孕晚期初诊GDM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更大,高血糖状况更严重,血糖达标时间占比更低,早餐后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为全天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之最。CGM得到的血糖波动指标和CGP参数较HbA1C能更全面而精准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波动特征及状况。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持续血糖监测 血糖特征 血糖五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伴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初诊时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显带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伴骨髓转移的NB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分析预后,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共120例患儿,男74例,女46例,≥18个月者98例(81.7%)。染色体正常组60例,其中56例(93.3%)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Ⅳ期,余4例为INSS-Ⅳs期;低危(LR)2例,中危(MR)9例,高危(HR)49例(81.7%);7例患儿MYCN基因扩增。染色体异常组60例患儿均为INSS-Ⅳ期,MR 1例,余59例(98.3%)均为HR,14例MYCN基因扩增。2.染色体异常患儿60例中单纯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者分别为4例、14例,42例患儿同时合并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数目异常方面,21号、10号、11号染色体缺失最为常见;结构异常方面涉及11q、1p、3p区段的异常发生率高。3.染色体正常组患儿随访时间为4~44个月,17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染色体异常组患儿随访时间2~42个月,其中31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所有患儿3年累积总生存率和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0.0%、48.4%;染色体正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74.2%,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65.7%;染色体异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47.5%,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24.9%;出现进展或复发患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以10号染色体缺失常见,结构异常以11q、1p、2p区域较多。结论NB患儿肿瘤细胞染色体异常率高,但重复率低,个体间差异明显。10号染色体缺失、11q、1p、2p区域结构异常可能为提示NB预后不良因素;通过骨髓标本进行肿瘤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行,可为更精准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转移 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 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方法:以 2018年 4月至 2020年 4月间我院收入的 80例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 40例与参照组 40例,予以参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瑞格列奈治疗,研究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5.0%,参照组为 72.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方案对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瑞格列奈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动式健康教育规范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8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互动式健康教育规范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