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019年收治的7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护理风险管理时间段进行分组,对照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施行护理的患者,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施行护理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科室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护理 创伤骨科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6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80例)和观察组( 80例);对照组患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各项症状缓解时间等。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外固定架治疗较传统治疗方法有效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各项症状恢复更快,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出血量 肿胀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创伤骨科儿童,分析其疼痛护理的有效方式和价值。方法是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骨科患儿 140 例进行调查分析,将患儿分成对照组( 70 例)和观察组( 70 例),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中,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的综合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等等。结果是在观察组中,患儿的疼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是在全面的护理之后,患儿的疼痛症状明显降低,并且依从性显著提高,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创伤骨科 儿童患者 疼痛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我院最近一年收治的 60例术后出现发热现象的创伤骨科患者病历资料,对发热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经验性总结归纳。结果显示,手术切口引起的感染热,手术输血产生的反应热,服药引起的药物热,术前禁食水导致的脱水热为主要的发热类型和原因。其中尤以留置导尿管和切口引流管以及便秘引起的发热最为常见。针对性采取避免术后便秘、改善切口引流和导尿管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

  • 标签: 创伤骨科 术后发热 现象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研究医院的急诊创伤骨科的 危重 病患在 JCI 标准下的安全转运 , 以确保病患的 安全。 方法 : 使用 JCI 标准,创设安全转运管理制度,并全面转运流程与机制,设置转运护工岗位并对其进行培训。 201 9 年 1 月 -12 月 在我院的 80 例急诊创伤骨科的危重病患纳入观察组,对其应用 JCI 标准,将 201 8 年 1 月 -12 月 的 80 例同样病患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对这两组病患在转运的过程当中发生意外情况的概率与相关科室对运送情况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 后者在转运过程中较前者而言发生意外情况的概率更高 (P<0.05); 并且前者的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 (P<0.05) 。 结论 : 将 JCI 标准运用在急诊创伤骨科的危重病患的院内安全转运,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提高病患存活率,保证病患的安全。

  • 标签: JCI 标准 骨科 危重 院内转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外固定架的效果。 方法 随机于我院创伤骨科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 108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骨折发生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甲组( n=54 )与乙组( n=54 )。甲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内固定治疗,乙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外固定架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骨不连发生率。 结果 与甲组患者 的临床疗效 相比,乙组患者 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4.44% ,总有效率明显更高( P<0.05 )。 与甲组患者的预后相比,乙组 患者治疗后没有患者出现骨不连,骨不连发生率明显更低( P<0.05 )。 结论 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外固定架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尽最大限度的减少畸形愈合的发生。并且也可以显著降低骨不连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创伤骨科患者 外固定架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创伤患者 110例,起止时间是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按照入院编号分成 2个小组:对照组 55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 55例,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 2组的护理数据。结果:试验组患者 VTE和 DVT发生率分别为 3.6%、 1.8%,低于对照组的 16.4%、 12.7%;且 PT、 APTT、 TT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骨科老年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并减少 VTE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 VTE 预见性护理 凝血四项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迅速提升及微创理念的大力推动,微创技术逐渐开始应用至创伤骨科等治疗。由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少,操作简单方便,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得到广大医学者的青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创伤骨科等治疗中获得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创伤骨科 微创技术 临床疗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流动,但仍不可避免骨折患者、尤其是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在此特殊时期,创伤骨科医师应如何在常规的诊疗方式中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做好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式,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做好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流程的同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避免出现聚集性传播,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该文从创伤骨科医、护、患三者出发,结合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对当前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创伤骨科患者的防治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骨科 创伤和损伤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多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他们随机的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采用新型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创伤骨科 临床治疗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观察创伤骨科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减轻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20 年 6月 -2020 年 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6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自愿参与观察调查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 1 组,每组各 30名患者,对照组 30例骨科创伤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研究组 30例骨科创伤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进行观察并做出分析。结果: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的 12小时、 24小时以及 48小时内的疼痛程度都比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要小很多。数据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案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觉,术后康复也较为顺利,并且整体护理满意程度都大大提高。

  • 标签: 尿酸检验 冠心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4h、8h、12h等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创伤骨科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病例选取2017年7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于我院选取 64 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年限为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n=32 )与外固定架组( n=32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固定术进行治疗,外固定架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完成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诊治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相比,外固定架组患者治疗后的 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更低( P<0.05 )。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外固定架组患者 诊治前的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异意义( P>0.05 ),而诊治之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则明显更高( P<0.05 )。 结论 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来说,通过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来完成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同时也能更迅速的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治疗的42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42名患者平均分成2组,每组21人,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VSD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比较这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5名,治疗有效的患者有5名,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有9名,治疗有效的患者有8名,总体有效率达到了75%,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VSD治疗 骨科创伤感染 创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收治的 139例创伤骨科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 69例)和观察组( 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 85.5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 97.1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在 SDS和 SAS评分方面,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 SDS和 SA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保障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骨科患者 预见性护理程序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象为 7 0例创伤骨折患者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 月期间,将常规护理的 35 例纳入对照组,将强化疼痛护理 的 35 例纳入观察组,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于护理后 VAS 评分,观察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对于护理后睡眠潜伏期时间、睡眠时间,观察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 。结论 强化疼痛护理 实施于创伤骨科患者,可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 标签: 强化疼痛护理 创伤骨折 睡眠质量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124 例创伤骨科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62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个体化疼痛管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个体化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缓解围手术期疼痛,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个体化疼痛管理 创伤骨科 围手术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