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30例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0例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妊娠结局对比。结果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妊娠合并先心病心功能Ⅰ级患者新生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妊娠合并先心病心功能Ⅱ级患者,妊娠合并先心病心功能Ⅱ级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心功能密切相关,提倡在孕前心脏科的评估,最好行手术或药物治疗后评估是否可以妊娠,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 先天性心脏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开展分娩镇痛前后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方法对我院开展分娩镇痛前后2000—2006年4866例及2009年127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2000—2006年46.05%,2009年3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中2009年与2000—2006年比较;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减少、羊水过多、臀位、产程异常增多。结论施行适当分娩镇痛,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1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经产妇分娩活跃期晚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自然分娩,选择进入第1产程活跃期晚期后自愿要求分娩镇痛产妇120例为观察组行瑞芬太尼静脉镇痛(PCIA),同时选择同期常规产科处理经产妇自然分娩1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呼吸循环指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程、催产素应用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经产妇分娩活跃期晚期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进展,对新生儿也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经产妇分娩活跃晚期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者1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特征。结果10例患者中,除了1例诊断为淋巴管囊肿外,其余9例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为6例、实性回声肿块3例。彩超诊断特征为肿块实性部分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9例胎儿家属均选择继续妊娠,在胎儿出生后未出现死亡或心力衰竭等情况,预后良好。结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主要特征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或实性回声型,该病通常可自行消退,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对于诊断过程中发现血管瘤较大者,应每间隔2周对胎儿进行一次心功能检查,预防引发心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 标签: 胎儿 头颈部血管瘤 超声表现 临床结局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细致化护理在提升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前分娩自我效能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就诊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100例临床资料,其中进行常规护理和细致化护理的患者各50例,分别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结果预期、效能预期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通过进行细致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前分娩自我效能,有利于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细致护理 妊娠高血压 分娩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产后40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400例,其中200例为阴道分娩组,200例为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采取相同的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图变化、及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前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74.00%高于剖宫产组64.5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几率15.00%低于剖产产组23.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5.00%低于剖宫产组14.0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23.00%、Ⅳ级几率52.50%分别高于剖宫产组15.00%、4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低于剖宫产组13.15±1.27vs14.28±1.30ms,速度值低于剖宫产组16.61±1.54vs17.93±1.51ms,峰值低于剖宫产组18.32±1.14vs19.47±1.10ms,功值低于剖宫产组78.53±5.62vs84.97±5.61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高于剖宫产组17.53±1.25vs16.42±1.28ms,速度值高于剖宫产组20.28±1.30vs19.03±1.26ms,峰值高于剖宫产组21.57±1.20vs20.51±1.16ms,功值高于剖宫产组94.23±4.41vs91.36±4.56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及阴道后壁膨出几率同剖宫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几率2.50%低于剖宫产组7.00%,尿失禁几率1.50%低于剖宫产组5.00%,阴道前壁膨出几率0.50%低于剖宫产组3.50%,阴道后壁膨出率1.00%低于剖宫产组4.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均能降低盆底肌力,引发盆底肌功能障碍,但剖宫产对盆底肌功能的近期影响相对较小,产后合理有效的盆底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盆底功能障碍,且阴道分娩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阴道分娩 剖宫产 盆底肌功能 康复锻炼
  • 简介:目的分析残余SYNTAX积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残余SYNTAX积分(residualSYNTAXscore,rSS)结果分为3组:低rSS组、中rSS组、高rSS组。我们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治疗资料以及两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rSS组的死亡加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明显高于低rSS组和中r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血运重建发生率逐步增高(9.2%vs.19.6%vs.23.8%),联合事件终点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14.5%vs.23.8%vs.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之间随着rSS的增加,联合事件终点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多因素Cox分析表明残余SYNTAX积分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独立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包括高脂血症,介入治疗成功和应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结论rSS可以量化介入治疗后的残余狭窄程度,而且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rSS的增加,联合事件终点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残余SYNTAX积分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待分娩疼痛的产妇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不采用阿片类镇痛药情况下,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进行分娩。分别观察两组产妇镇痛后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失血量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减轻;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失血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有利于母婴安全,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罗哌替啶 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无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对改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新生儿结局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确诊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将行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确定为治疗组,未及时能行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为对照组。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所有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其他并发症(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黄疸等)发生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为4.8%,治疗组新生儿无1分钟Apgar评分<7分情况,对照组新生儿其他并发症包括新生儿硬肿症2例、新生儿黄疸3例,治疗组新生儿出现黄疸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的结合治疗能改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新生儿结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糖皮质激素 未足月胎膜早破 新生儿结局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