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空肠造瘘管与鼻空肠营养管在腹腔辅助切除术后患者行肠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腔辅助切除术后拟行肠营养治疗的112例患者,根据肠营养途径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空肠造瘘管组55例)和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组57例),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1.4±4.38)分钟vs.(4.70±1.30)分钟,t=27.55,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周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中穿刺口疼痛、鼻咽部不适、导管堵塞、肺部感染、导管移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腹腔辅助切除术后患者中经空肠造瘘管给予肠营养治疗与经鼻空肠营养管途径相比,术后恢复较快,且不易堵塞、移位及造成误吸,适用于早期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肠营养支持的胃癌术后患者。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空肠造瘘管 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囊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7例采用经皮治疗的椎管内小关节囊肿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6周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根据囊肿形态不同,分别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囊肿切除术和椎板间入路囊肿切除术治疗。分析入组患者的住院表,每例均行MRI检查,部分患者行术后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以上。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经皮切除小关节囊肿后进行囊肿形态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为53min。无明显手术出血。依据MacNab标准,2例优,4例良,1例可。在良和可的病例中,术后放射性疼痛和跛行症状缓解较好,而部分患者仍残留腰痛。结论对于熟练的外科医生,经皮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一种较好选择。可以避免副损伤和术后不稳定的增加。经皮可视系统为病理结构的切除和良好的椎管减压提供了条件。在行伴或不伴融合的椎板切除术之前应该首先考虑经皮技术。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管 骨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胃固有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4例胃固有肌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胃固有肌肿瘤比较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内镜 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胃固有肌层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下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胸腔下肺叶切除患者病例的临床治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胸腔下肺叶切除的治疗。结果100例患者通过胸腔下肺叶切除,有52例为肺癌、32例为结核瘤、7例为炎性假瘤、9例为支气管扩张。手术中出血量156-806ml,平均出血量为(258±286)ml,手术时间70-320min,平均时间(238±42)min,住院时间10±14d,平均住院时间(10.6±3.2)d。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肺门血管解剖困难而引起出血,从而转为开胸手术。还有2例患者发生肺不张,通过纤维支气管吸痰后明显好转,2例肺断面持续出现漏气的情况,通过2周进行延长胸腔闭式引流后,在无漏气的情况下拔管。结论胸腔下肺叶切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周围性肺癌、肺部良性等疾病的治疗,同时胸腔下肺叶切除技术具有痊愈快、创伤小、安全可靠等特征,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切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改良筋膜子宫切除术110例与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10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筋膜内子宫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性生活影响小之优点。结论改良筋膜子宫切除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恢复快,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筋膜内 全子宫切除术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腹腔子宫切除与腹腔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有子宫切指征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腹腔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将行腹腔子宫切除术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阴式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幼儿大肠息肉下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肠息肉患儿病历,采用下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的方法进行息肉治疗。结果30例患儿中发现直肠息肉22枚,乙状结肠8枚,息肉直径1~2cm,其中带蒂息肉24枚,亚蒂息肉6枚,予高频电切除,残端有渗血者予微波烧灼,术后组织病理示大多为幼年性息肉。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穿孔、迟发性出血等发生。结论幼儿大肠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应用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 标签: 幼儿 大肠息肉 内镜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VATS)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方法;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胸腔(VATS)肺叶切除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肺叶切除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 早期肺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子宫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72例腹腔子宫切除手术的配合,主要包括加强术前准备、麻醉配合、体位安置、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7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安全返回病房,术后6~7天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默契的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手术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腔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护理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妇科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接收的腔子宫切除术病人共44例,作治疗组,本组所有入选病人均接受护理干预;同期选择腔子宫切除术病人共44例进行对照,作对照组,本组所有入选病人均接受一般护理,对所有入选病人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并客观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指征。结果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救护工作,治疗组入选病人住院时长(4.13±1.17)天,对照组(8.63±2.76)天;治疗组入选病人有3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15例,两组进行综合对比后发现结果有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腔子宫切除术病人中,推行护理干预方案效果突出,不仅可以提升患者临床效果、改善其临床指标,而且还能缩短病人住院时长,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住院时长 一般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下子宫次切除术后综合护理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龙里县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子宫次切术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提高子宫次切除术患者的对术后护理的认知,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等多面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医院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腹腔子宫切除术的配合经验。方法对107例患者进行腹腔子宫切除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且由专业的手术护士配合临床手术工作。结果107例接受腹腔子宫切除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医护之间默契的配合以及充足的术前准备,是保障腹腔子宫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配合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肠道息肉病人进行切除手术的效果和护理情况。方法将胃肠道息肉病人300例分为无痛和普通两组,其中普通组进行常规的电切手术并进行护理,无通组施以麻醉进行电切除和护理。结果无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于普通组合。无痛组病人在接受手术时血压和心率降低,病人的满意率也优于普通组。结论采用无痛技术可以让胃肠息肉病人增强耐受性,使病人予以配合,治疗时间短,安全性也较好,手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标签: 内镜 胃肠息肉 切除手术 治疗和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胸腔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30例成功施行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出血量136ml,术后拔胸管时间5d,术后住院时间6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min,术中出血量128ml,术后拔胸管时间4d,术后住院时间5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转移瘤 肺良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