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理性预期和管理者风险偏好视角,对缺陷披露、非标意见和内部控制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财务报告在当年被出具非标意见后,下年度该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会有显著提升,内控缺陷披露会显著增强非标意见对控制质量提升的正面影响。在对当年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企业样本进一步分组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相对于披露控制缺陷的企业而言,未披露控制缺陷的企业下年度控制质量没有显著提升。

  • 标签: 经济新常态 非标准审计意见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管理者行为 内部控制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
  • 简介:本文以2012-2013年深市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监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两职合一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严重程度的分析,确证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其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公司治理结构 缺陷披露 严重程度 内部控制
  • 简介:以2011-2012年度深交所413家主板非金融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后银行等债权人的反应,结果表明:在银行等债权人进行是否贷款的决策之前,较为关注CPA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在做出贷款决定之后、进行贷款期限决策之前,较为关注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债权人对上市公司披露其内控缺陷是有反应的,或者说内控缺陷披露具有经济后果。

  • 标签: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披露 债务资本成本 债务期限结构
  • 简介: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被视为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具有促进作用。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表现的调查显示,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显著的公司治理特征。通过将样本组与对照组进行配比,在控制了经营复杂性、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公司特征后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更频繁,重述报告的比例更高。

  • 标签: 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治理 外部审计 上市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简介:本文以2012年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799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前后样本公司审计延迟的变化,并通过检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审计延迟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审计延迟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第一年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公司审计延迟缩短了;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实质内容的公司经历了较短的审计延迟;相对2012年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公司,2011年便开始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公司的审计延迟明显缩短了。

  • 标签: 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延迟 审计效率 内部控制规范
  • 简介: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逐步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情况有了逐步提升.本文以2010-2012年间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相关报告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这三年间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情况.研究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数量在逐年增加,信息披露方式趋于规范化,内部控制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存在缺陷的公司表现出了一定的行业特征.同时也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仍然存在信息含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内部控制缺陷情况的研究,一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也为内控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 标签: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披露
  • 简介:本文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基本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信息 理论分析
  • 简介: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针对当前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披露制度、明确披露主体、统一披露格式、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并加强对其监管。

  • 标签: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企业 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
  • 简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潜在的私人收益(例如,更加便利的盈余操控)相关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有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强烈动机。本文通过贵糖股份的案例揭示了在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控制,且股权集中的"壕沟效应"压倒"利益协调效应"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人选而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失效,导致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无法得到及时的识别、披露和整改。但高质量审计师的引入,能够发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治理功能,揭露被隐瞒不报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监管者应高度关注大股东控制对于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执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为高质量审计师有效发挥治理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 标签: 大股东控制 公司治理 审计质量 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
  • 简介:统计表明,2011-2015年,48.46%的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但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缺陷的公司仅占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公司总数的3.8%。Dye(1991)认为,当企业披露审计费用时,审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会提高。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是否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以2011-2015年我国A股实施整合审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随着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显著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相比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 标签: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 自愿披露 内部控制质量
  • 简介:引言2006年的中国银行黑龙江双鸭山支行票据案,2007年的建设银行平原支行刁娜案件,到2011年齐鲁银行卷入巨额骗贷案,2013年银行涉入债市丑闻,债市扫黑拉响银行内控警报等,频发的银行舞弊案件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使得社会强烈要求加大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 标签: 银行内部控制 商业 上市 内部控制信息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 简介: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实施以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预防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受到世界各国证券监管部门的重视.我国要求2011年起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全面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012年起两大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控信息.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样本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而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变化不存在显著关系.研究结论提供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在审计领域引发经济效果的客观证据,同时发现与验证了新制度环境下影响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用变化的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 审计费用
  • 简介:本文考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能否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善公司融资效率,试图开启内部控制信息影响公司融资的“黑箱”.选取2007-2011年度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融资约束与融资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善了信息环境,降低了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提高了融资能力,这表明监管部门出台的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和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融资约束 融资能力
  • 简介:证监会于日前发布新规则强化信息披露,可见我国急需完善信息披露体系,本文试着从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着手,结合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指出我国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改进建议。

  • 标签: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 简介:本文研究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的差异,从理论基础、内在根源和各自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法规、强化监管、加强认识等建议。

  • 标签: 内部控制 信息 自愿性披露 强制性披露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却注重形式,未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在提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及形式的基础上,揭露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具体规定后,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先后制定了多项管理规定,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本文重点分析了2020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重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 标签: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 简介: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水平。

  • 标签: 政府监管 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董事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