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国药典2005年版未规定检查维生素C原料药中的细菌内毒素1,而新版药典2015年版要求检查该原料的细菌内毒素2。方法每1mg维生素C综合含毒素的量应小于0.02EU。此方法中的碳酸钠适量,是要让操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加量,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来摸索碳酸钠所加量的真实值。结果供试品称量为0.5g碳酸钠取0.2g,能保证较好的试验结果。结论该批原料药维生素C细菌内毒素符合规定。

  • 标签: 原料药 细菌内毒素。
  • 简介:目的探讨内毒素肺损伤肺泡巨噬细胞的极化特征及其加剧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用脂多糖(LPS)气管滴注法构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Q-PCR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特征因子IL-1β、iNOS、IL-10和CD206及流式细胞术检测iNOS和CD206阳性细胞率,对巨噬细胞极化特征进行分析;体外构建M1型巨噬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共培养模型,检测共培养体系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结果LPS诱导的内毒素促进了肺部组织后续IL-1β、iNOS、IL-10和CD206的表达,6h时即达显著差异;但是,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6h时模型组CD68阳性细胞中iNOS阳性细胞比率(26.47%±2.14%)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1.62%±1.21%),而模型组CD206阳性细胞比率6h时仅为12.64%±1.01%,揭示6h时巨噬细胞的极化特征仍然是以M1型巨噬细胞激活为主;此外共培养体系下,M1型巨噬细胞降低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活性并促进了其凋亡.结论内毒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肺泡M1巨噬细胞的激活加剧了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M1巨噬细胞导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凋亡也可能参与了肺组织损伤进程.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牛肺磷脂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相关规定,使用两个厂家鲎试剂对3批注射用牛肺磷脂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将样品稀释4.16倍,可排除干扰。结论注射用牛肺磷脂可适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质量,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012Eu/mg。

  • 标签: 注射用牛肺磷脂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干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评价血液透析中心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按照透析液的相关规范要求,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管理计划,措施落实到人,强化工作细节,加强督查,详细记录透析液监测结果,对异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比较管理前后透析液内毒素及细菌菌落数水平及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高低。结果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后,透析液内毒素含量较管理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细菌菌落数和C反应蛋白也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内毒素,细菌菌落数及C反应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标签: 透析液 内毒素 细菌菌落数 细节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IL-8的分泌情况。方法:本实验共分为七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fibroblasts,hPDLFs)组、PDLFs+10μ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组、1μg/mlLPS组、10μg/mlLPS组、100μg/mlLPS组、200μg/mlLPS组、500μg/mlLPS组。各组细胞进行培养,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取培养24h,96h的细胞上清液进行IL-8ELISA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相比,24h:1μg/mlLPS、10μg/mlLPS、100μg/mlLPS组无统计学差异。200μg/mlLPS、500μg/mlLPS组促进IL-8分泌,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96h: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相比,1μg/mlLPS、10μg/mlLPS组无统计学差异。100μg/mlLPS、200μg/mlLPS组促进IL-8分泌,100μg/mlLPS、200μg/mlLP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00μg/mlLPS组抑制IL-8分泌,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细胞增殖变化:BFGF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1μg/mlLPS、100μg/mlLPS组与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生长增殖无差异。10μg/mlLPS可以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200μg/mlLPS、500μg/mlLPS明显抑制PDLFs增殖。结论:不同浓度的内毒素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IL-8分泌合成释放有调节作用。

  • 标签: 内毒素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IL-8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血浆内毒素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患者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为对象,以治疗方式均分组为对照组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血浆内毒素水平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经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对患者体内血浆内毒素水平有着极佳的降低作用。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乙肝肝硬化 血浆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上,低通量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这两种治疗方式分别清除毒素的效果。方法:选择在 2016年 1月到 2017年 1月期间我院所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一共 100名,分为两个组,第一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 来进行治疗,而第二组则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毒素清除前后的各方面的数据,以此来对比两种透析方式的效果。结果:第一组患者与第二组患者在进行透析后的治疗效果大致相同,结果差异不大,但在各个指标上存在一些差别,第一组,即采用低通量 血液透析疗法的患者组,在血磷、、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等分子的清除上高于采用血液透析滤过疗法的患者组,而在血 β2微球蛋白的清除上,则为第二组患者,即采用血液透析滤过疗法的患者组的清除效果更好。结论:低通量血液透析 与血液透析滤过这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体内毒素的清除效果都比较好,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等分子的清除上采用低通量 血液透析疗法患者组的效果比采用血液透析滤过疗法的患者组好,但是在清除血磷、血 β2微球蛋白上,采用血液透析滤过疗法患者组的清除更有效。

  • 标签: 血液净化 不同方式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 毒素清除效果
  • 简介:霉菌是一类真菌,常存在于自然界,是真菌大家族重要成员,现有发4500多种,有白霉菌、赤霉菌、黄曲霉菌等,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危害最大且可以致癌,是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 标签: 霉菌 毒素 损失 综合 防治 措施
  • 简介:饲料中霉菌毒素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以避免动物的生产性能受到影响。仅仅依靠霉菌毒素中和剂是不行的,应从玉米生长期就开始防止其产生霉菌,到收获、运输、储存期等都需要全面综合的预防霉菌生长的计划,为此,在各个环节均应制定有效的检测程序,同时辅助强大的实验室支持,以便及时、可靠采取综合措施,防止霉菌毒素的发生。

  • 标签: 霉菌毒素 玉米 爆发 生产性能 霉菌生长 检测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护理,提出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小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药物降温的方法和物理降温方法。结果通过正确的降温方法,患儿体温在半个小时后有所下降或恢复正常体温。结论运用正确的降温方法对高热患儿至关重要,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发热 护理 错误方法 正确方法
  • 简介:摘要变电设备对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保障变电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非常有必要,但是变电设备的接头及刀闸等部位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热缺陷,这些缺陷在日常检查中,仔细留意不难发现,一旦发现及时补救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有一些部门较为隐蔽,不能直接发现,也无法直接靠近,所以就需要进行断电检查,也可以借助红外成像设备明确发热缺陷。本研究针对变电设备发热缺陷的管理展开了详细的研究,首先就变电设备发热点的分布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变电设备出现发热状况的原因及如何及时发现变电设备的热缺陷,最后分析了如何有效的防止变电设备出现发热状况。对维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变电设备 发热缺陷 电力系统 发热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发热患者急救护理。对急诊发热病人,根据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发热时对机体的危害,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对病人的诊断和康复。

  • 标签: 发热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儿科临床输液治疗情况,分析了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病原因及机制,介绍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对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紧急护理措施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探讨。

  • 标签: 儿科输液 发热反应 护理 探讨
  • 简介:摘要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变电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如果变电设备发热将会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影响到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文章对于变电运行设备发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监控措施,对于提高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变电运行设备 发热 监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所在呼吸内科出现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发热待查病因收入呼吸内科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发热待查病因收入呼吸内科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门诊确诊,73例患者明确病因,确诊率为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对呼吸内科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可有效明确诊断目标以及方向,并根据临床分类,以及各个具体临床特点分类进行逐一排查,便可有效的对呼吸内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确诊。

  • 标签: 呼吸内科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状态检修的普及,红外诊断技术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延长设备预检周期,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缺陷诊断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而且可以及时的诊断设备运行情况,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提高变电设备的可靠性,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造福国家和人民。本文作者介绍了自贡电业局对几起变电设备典型发热缺陷的诊断分析及处理情况,提出红外测温注意事项。

  • 标签: 提高 供电设施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对部分中药饮片进行抽样、甲醇提取,再经免疫亲和柱滤过后应用高效液相一荧光检测法进行测定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按拟定检测方法测定后表明,OTA标准样本及供试样本的质量浓度(0.5~20ng/ml)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且r大于0.9999;加样回收率为65%~108%,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35ug/kg,定量限为2ug/kg。结论应用该检测方法测定中药材中赭曲霉毒素A含量,具有操作相对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 赭曲霉毒素A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