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无法预料的外科问题,在翻修手术远多于初次手术。除非事先为潜在性的需要作了充分的评估,否则在术中常会遇到未预计到的需要,如特殊器械、植入物、骨移植或其他事项。对并发症的评估也极为重要,这样才能与患者取得共识同意手术。术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翻修术的特殊危险。术前策划是施行翻修术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个有组织的工作步骤,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危险,减轻压力,并增加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全髋翻修手术 术前 骨科教程 围手术期并发症 全髋翻修术 手术成功率
  • 简介:人工髋关节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最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它极大程度改善了严重髋关节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第1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不断增加,在美国每年约有250000例患者行髋关节手术,而THA大约为髋关节手术量的17.5%。近年来THA在我国发展迅速,每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有50000例左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多孔金属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臼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在临床应用的原因分析;方法:1999年5月~2008年1月共有54例患者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8岁(平均56.7岁),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2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0例,假体柄松动41例,假体臼松动33例,假体柄断裂4例,首次关节置换手术后翻修时问最短9个月,最长20年,翻修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4月;结果:54例中有4例术后发生感染,2例经换药后好转,1例转为窦道,换药不愈合,1例术后4个月发生感染,二次于术,其余患者疗效满意,根据Chamlev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价标准Ⅵ级18例,V级22例,Ⅳ级8例,Ⅲ级3例,Ⅱ级3例,无I级病例。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结论: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等原因造成患者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掌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翻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手术,掌握熟练的髋关节置换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手术 关节翻修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失败后进行髋关节镜翻修的原因。方法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对16例股骨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行髋关节镜翻修手术,在C形臂X线机透视和下肢牵引下,行髋关节镜探查:首先进入中央间室依次检查盂唇、臼关节面、股骨头软骨、臼顶软骨及圆韧带。对撕裂退变的臼盂唇根据损伤情况行盂唇缝合术或盂唇修整术。Outerbridge系统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清理损伤软骨组织。处理中央间室后放松双下肢牵引,关节镜进入周围间室。根据术中股骨头颈和臼动态撞击情况、部位行股骨头颈成形术(Cam畸形)或臼成形术(Pincer畸形)。如果术前检查伴有大转子压痛及MRI显示臀中肌止点炎症,术中清理大转子滑囊和损伤的臀中肌止点。利用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臼股骨头成形术前后股骨臼形态、骨量磨除情况和确认撞击因素去除。结果16例随访16~60个月(中位数38个月)。16例VAS评分术前中位数4.5分(4~6分),末次随访时中位数1分(0~1分),明显降低(Z=-4.953,P=0.000);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9.88±9.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8.69±4.33)分(t=-8.377,P=0.000)。总体患者满意度平均8.46分(4~10分)。无进行第2次翻修手术和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结论髋关节镜翻修手术最主要的原因是股骨头臼撞击因素未彻底去除,残余的骨性撞击导致疼痛和盂唇软骨再次损伤。翻修手术去除骨性撞击因素,修复损伤盂唇软骨,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短中期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髋关节置换发生。

  • 标签: 保髋手术 髋关节镜翻修 股骨髋臼撞击征
  • 简介:严重骨缺损的臼假体翻修在临床和手术治疗中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我们以前的报道中有连续24名患者采用巨大的(〉65mm)半球状非骨水泥臼假体进行假体翻修,其中15名患者平均随访了7年。现在报道该组中12名患者,他们术后至少存活12年(平均13.9年),并且同意再次进行随访。最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是79分。无一例臼假体由于无菌性松动而需翻修,并且在影像学上未发现松动迹象。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虽高,但主要应归咎于感染。如果患者未发生感染,长期随访证实巨大臼假体的固定依然是牢固的。

  • 标签: 髋臼假体 长期随访 非骨水泥 巨大型 翻修 无菌性松动
  • 简介:摘要人工置换术是最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和恢复正常生活的手术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82例患者。人工关节有骨水泥型和生物性两种,由于骨水泥毒性及副作用大,我院近年来大多使用生物型固定,效果均满意,现就手术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髋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选取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17例,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无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Harris评分提高到81~87分,平均84分,效果显著。结论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翻修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在髋关节翻修股骨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使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行翻修的61例患者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7)岁。根据骨盆平片及患侧位X线片观察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5.6±2.2)年。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和假体松动发生。1例术后2周脱位,经手法复位后未复发。1例术后2年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骨折内固定处理。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t=10.5505,P =0.000)、3个月(t=12.6154,P <0.05)和6个月(t=16.6196,P <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t=14.1128,P <0.05;术后3个月t=30.0689,P <0.05;术后6个月t=59.9639,P <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45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2%。末次随访时股骨柄假体的位置无明显改变,中心固定有58(95.1%),柄-髓腔匹配优良率100%。所有病例均出现股骨近端骨重塑,其中Ⅰ度56,Ⅱ度5。结论在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2 、Vancouver B3)和股骨近端骨缺损(Parprosky Ⅱ、Parprosky Ⅲ)病例中,采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假体行股骨侧翻修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骨长入良好等特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假体和植入物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在多种股骨髋骨疾病的终末期诊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传统骨水泥假体带来的脱位风险一直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Bousquet在股骨头和臼之间增加了高分子内衬,使得内衬与臼之间活动分离,形成的双动臼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第一代双动臼系统以聚乙烯作为内衬,随着现代材料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光滑表面、仿生涂层和高交联聚乙烯衬垫的新型双动臼系统,性能有所提高。双动臼系统由于内衬的存在,股骨头与臼距离较大,能够容许更大的活动度,稳定性较高不易脱位,相同时间的假体磨损程度也较低。因此,双动臼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越发广泛,特别适用于具有高脱位风险的老年人群、翻修手术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双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多种因素造成的假体内脱位以及缺乏固定孔等缺点导致双动系统在针对严重骨缺损等患者时容易引发臼松动,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使用。双动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情况,如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以及针对初次手术的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从而降低术后翻修的发生率。以双动臼系统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为核心,系统的阐述双动臼系统的原理,与传统骨材料相对比,介绍其优点及缺点,并揭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为未来双动臼系统的在骨科的应用做出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7例患者制定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通过讲解疏导工作,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勇敢接受手术.完善术前准备.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无假体松动、断裂、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做好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进行围手术时期,采取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患者髋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所治疗的86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个小组。每分别是43例患者,在护理时,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获得的优良率为97.7%,对照组为93.0%,同时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做到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应在临床护理时加以推广。

  • 标签: 髋关节 全髋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22例生物型臼假体加颗粒打压植骨翻修术的护理措施,包括完善术前检查、适应性训练及术后控制疼痛、预防并发症、康复锻炼等。认为对生物型假体加植骨翻修术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护理,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生物型髋臼假体 植骨 髋臼翻修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行髋关节翻修术的47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我院2015年的1月~2015年的12月行髋关节翻修术的45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骨科护理,研究组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且对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有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髋关节翻修术护理中意义重大,能帮助患者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充分体现护理效率性。

  • 标签: 全髋关节翻修 并发症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9年9月~2012年3月共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配合。结果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感染。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较首次置换术难度高、创面大,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术中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控制感染对髋关节翻修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5例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结果15例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除1例发生伤口感染,其余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1例患者因基础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假体松动、断裂、感染发生。结论做好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翻修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背景: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75例,置换组38例,平均年龄(68.4±5.3)岁:半置换组37例,平均年龄(72.5±6.2)岁,对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置换中出血量及置换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均获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组平均置换时间长于半置换组,置换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半置换组(P〈0.05)。提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半置换,操作时间短,置换中出血少,且置换后疗效与置换相当。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 简介:生物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丢失,通常是由应力遮挡引起,之后又逐渐得到恢复[1],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假体周围骨质透光度的增加,遇到这些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如果在X线片上发现臼周围存在着明显的骨溶解现象,而且并未见到假体发生位移的征象,

  • 标签: 髋臼周围 全髋置换 骨溶解 手术治疗 术后 周围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髋关节部分翻修术与髋关节翻修术治疗髋关节假体松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髋关节假体松动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实验组37例,行髋关节部分翻修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改善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患者髋关节部分翻修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促使髋关节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髋关节部分翻修术 全髋关节翻修术 髋关节假体松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