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胸腔肺叶切除患者病例的临床治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胸腔肺叶切除的治疗。结果100例患者通过胸腔肺叶切除,有52例为肺癌、32例为结核瘤、7例为炎性假瘤、9例为支气管扩张。手术中出血量156-806ml,平均出血量为(258±286)ml,手术时间70-320min,平均时间(238±42)min,住院时间10±14d,平均住院时间(10.6±3.2)d。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肺门血管解剖困难而引起出血,从而转为开胸手术。还有2例患者发生肺不张,通过纤维支气管吸痰后明显好转,2例肺断面持续出现漏气的情况,通过2周进行延长胸腔闭式引流后,在无漏气的情况拔管。结论胸腔肺叶切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周围性肺癌、肺部良性等疾病的治疗,同时胸腔肺叶切除技术具有痊愈快、创伤小、安全可靠等特征,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用于胸腔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0例择期全麻拟行胸腔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n=25)盐酸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PCIA配方O组(羟考酮1.0mg/k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S组(舒芬太尼2ug/k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两组术后3、12、24和48h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48h内PCIA按压总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结果O组患者术后12h和24h安静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O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胸腔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应用盐酸羟考酮静脉镇痛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羟考酮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手术在肺叶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VATS手术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行VATS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术后24h疼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3.85±24.06)min,中出血量为(105.74±30.31)ml,术后胸液量为(789.29±106.55)ml,术后24hVAS评分为(4.03±1.58)分。术后发生4例并发症,2例肺漏气,1例咳血,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97%。结论胸腔手术在肺叶切除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应该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肺癌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肺段切除组行胸腔肺段切除肺叶切除组行胸腔肺叶切除。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肺段切除组术后的FVC与FEV1,高于肺叶切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肺段切除肺叶切除均具有安全有效性,相比之下,胸腔肺段切除更能够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近期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完全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肺部手术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采取肺段切除,肺段切除数目低于3段,其余18例患者采取肺叶切除。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采取肺段切除患者肺功能FEV1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在FVC和MVV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胸腔进行肺部手术,进行肺段切除对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更有利。

  • 标签: 肺段切除 肺叶切除 完全胸腔镜 肺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VATS)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方法;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胸腔(VATS)肺叶切除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肺叶切除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 早期肺癌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30例,采用胸腔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30例成功施行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min,中出血量136ml,术后拔胸管时间5d,术后住院时间6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min,中出血量128ml,术后拔胸管时间4d,术后住院时间5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转移瘤 肺良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肺癌手术中应用胸腔辅助小切口(cVATS)与胸腔肺叶切除(VAMT)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80例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癌患者,将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VATS组与VAMT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cVATS组在住院时间及术后留置管时间、并发症上明显少于VAMT组(P<0.05);cVATS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VAMT组(P<0.05)。结论胸腔肺叶切除具有微创优点,术后疼痛轻,与VAMT疗效、安全性相近,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癌手术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肺癌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肺段切除组行胸腔肺段切除肺叶切除组行胸腔肺叶切除。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肺段切除组术后的FVC与FEV1,高于肺叶切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肺段切除肺叶切除均具有安全有效性,相比之下,胸腔肺段切除更能够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胸腔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行胸腔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双盲分入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5例。L组麻醉诱导即刻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5mg?kg-1,随后连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2mg?kg-1?h-1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患者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术后1h(T1)、2h(T2)、6h(T3)、12h(T4)、24h(T5)和48h(T6)静息状态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48h的PCIA药液使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有无利多卡因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T2-4静息状态及T1-6各个时间点咳嗽时VAS评分,L组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h的PCIA药液使用量,L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C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利多卡因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增强胸腔肺叶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利多卡因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腔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肺叶切除进行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平均引流时间、术后痰菌转阴率,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4小时疼痛状况,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肺结核疾病可首选胸腔肺叶切除进行治疗,此方式可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肺结核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0例非小细胞癌症病人,设置35例观察组,设置3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肺叶切除,对照组则是使用单纯小切口进行手术,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手术成效。结果70例病人全部康复,无论是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引流量还是术后的康复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要好过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肺癌病人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具有康复快、出血少的特点,有着医学意义。

  • 标签: 胸腔镜,肺肿瘤,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肺叶切除(VATSL)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分析泗洪县中心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16例肺部疾病患者采用胸腔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58.6±34.4min,中出血量183.5±76.5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3±2.6d,术后住院时间为7.6±3.5d。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术后肺持续漏气2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在对早期周围型肺癌以及需要进行肺叶切除的患者,采取胸腔肺叶切除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如此,该式相对安全、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是,该手术操作要求较高,需要专业技术过硬的医师进行操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气胸辅助单孔或多孔胸腔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人工气胸辅助胸腔胸腺切除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常规胸腔手术的41例患者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胸管引流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人工气胸辅助胸腔手术组与常规胸腔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79.3±20.7)min、(82.6±31.5)min,胸管引流时间分别是(1.5±0.7)d、(1.2±0.9)d,胸管引流量分别是(138.2±26.5)ml、(150.6±38.2)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7.5±2.6)d、(8.2±3.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胸辅助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次,较常规胸腔手术组的12例次显著减少(P〈0.05);合并肌无力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人工气胸辅助胸腔胸腺切除是可行有效的,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人工气胸 纵隔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