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索了厚度缝合的复合材料闭孔泡沫夹层结构低成本制造的工艺可行性及其潜在的结构效益。为了比较,用同样的材料和工艺制造了未缝合泡沫夹层和密度相近的Nomex蜂窝夹层结构。完成了密度测定、三点弯曲、平面拉伸和压缩、夹层剪切、结构侧压和损伤阻抗/损伤容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夹层缝合后,大大提高了弯曲强度/重量比、弯曲刚度/重量比、面外拉伸和压缩强度、剪切强度和模量、侧压强度和模量、CAI强度和破坏应变。这种创新的结构形式承载能力强、结构效率高、制造维护成本低,可以在飞机轻质机体结构设计中采用。

  • 标签: 复合材料 泡沫夹层 全厚度缝合 结构效率 飞机结构 损伤容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切口层与分层缝合的术后恢复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05月-2012年11月腹部中大手术直切口176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88例,分层、分层缝合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分层缝合有3例切口层裂开,重新缝合2例,1例长期换药愈合。缝合未发生裂开。分层缝合有2例切口疝形成,缝合无。分层缝合有5例切口感染,缝合无切口感染。结论腹部在长切口采用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节时可行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扩大应用。

  • 标签: 不吸收丝线 腹部大长切口 切口裂开
  • 简介:摘要目的缝合用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2次缝合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6例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缝合,每组各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缝合技术,观察缝合时间、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采用会缝合技术与对照组比较,缝合时间缩短,切口愈合快、炎性反应小、疼痛小,可减少阴道壁肉芽形成。结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使用缝合,方法简单,时间短、效果好、减轻产妇痛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全层缝合 会阴切口 2次缝合 效果 观察
  • 简介:在几种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采用“连续式”TEM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进行了覆盖TEM管壁厚度检测实验,实验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腐蚀检测 管壁厚度 全覆盖检测 瞬变电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缝合缝合对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疗效1。方法抽取55例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清创以及伤口修复,观察组进行分层缝合,对照组进行缝合。将两组的愈合率、感染、瘢痕以及硬结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和观察。结果两组之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愈合率、感染、瘢痕以及硬结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改善,并且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比对的结果,观察组的创伤有明显的改善,所以分层缝合对于患者来说,比缝合的效果更佳,更有临床效果。

  • 标签: 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 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vs.129.7,90.8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层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层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缝合技术 切口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置油纱层间断减张缝合法在腹壁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后,预防腹壁纵切口再次裂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需二期缝合的病例,采用置油纱层间断减张缝合的方法预防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此方法治疗的患者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发生腹壁切口感染、裂开。结论置油纱层间断减张缝合法是处理切口感染、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裂开 减张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8”字缝合会阴侧切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1800例,对对照组(900例)进行传统缝合方法缝合,对观察组(900例)进行内“8”字缝合,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7.4min,切口全部愈合,切口局部线头反应、硬结6例,切口愈合不良占0.67%,其愈合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会阴侧切内“8”字缝合可以有效提高缝合质量,降低切口处不良状况,确保产妇早日康复。

  • 标签: 会阴切口 内&ldquo 8&rdquo 字全层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切除术后胃肠吻合口缝线溃疡的预防方法。方法将187例胃切除术后行胃肠吻合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按传统的层连续锁边法缝合,另一组按改良的层间断法缝合。结果在术后胃镜复查的134例(占71%)病人中,78例按传统的层连续锁边法缝合,其中发现缝线外露16例,缝线周围溃疡6例;56例按改良的层间断法缝合,其中发现缝线外露2例,缝线周围溃疡0例。结论层间断缝合法对预防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缝线溃疡十分有效。

  • 标签: 全层间断缝合 预防 缝线溃疡
  • 简介:目的:探究[牙合]贴面厚度以及牙体预备形式对锆[牙合]贴面的抗折性能及失效模式的影响。方法:预备标准人工磨牙形成3组不同形式的预备体:A组[牙合]面均匀磨除0.5mm,B组[牙合]面均匀磨除0.5mm,轴面包绕高度1.5mm,C组[牙合]面均匀磨除0.5mm,并预备髓腔固位。采用CAD/CAM系统,通过DentalDesigner软件,将每组分别设计为0.5mm、1.0mm、1.5mm三种不同厚度,共制作出72个[牙合]贴面;测试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及不同厚度的[牙合]贴面的断裂载荷,并分析其失效模式。结果: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及不同厚度锆[牙合]贴面的平均断裂载荷值为:A组:(1275.9±205.6)N(0.5mm厚度);(2320.6±296.7)N(1.0mm厚度);(4909.1±399.3)N(1.5mm厚度);B组:(1404.5±215.3)N(0.5mm厚度);(2509.8±380.6)N(1.0mm厚度);(4917.8±320.4)N(1.5mm厚度);C组:(1279.6±248.4)N(0.5mm厚度);(2346.6±260.2)N(1.0mm厚度);(4575.3±458.7)N(1.5mm厚度)。随着厚度的增加,锆[牙合]贴面的抗折性能也随之增加,同一牙体预备形式不同厚度的断裂载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同一厚度的断裂载荷无统计学差异。0.5mm与1.0mm组别的失效模式(修复体折裂)相似,与1.5mm组别的失效模式(修复体与代型同时折裂)存在差异。结论:锆[牙合]贴面厚度对其抗折性能有影响,抗折性能随着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牙体预备形式对[牙合]贴面的抗折性能没有影响。厚度为0.5mm的锆[牙合]贴面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贴面 厚度 抗折性能 失效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返回式层连续外翻缝合法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11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胆总管一期缝合8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平均62.7岁。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返回式层连续外翻缝合法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分析手术和术后相关指标以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68.5 min。术中出血量5~150 ml,平均18.4 ml。术后发生胆漏2例(2.4%),无腹腔或胆道出血、胆管炎、肝功能损害、腹腔感染、胆管结石残留等。82例患者中77例(93.9%)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2例(2.4%)胆总管结石复发,1例(1.2%)再发肝内胆管结石,所有患者无胆管狭窄或急性胆管炎等。结论返回式层连续外翻缝合法在减少胆总管一期缝合后胆漏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 标签: 胆总管 腹腔镜检查 一期缝合 返回式全层连续外翻缝合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新型手工缝合法食管空肠吻合技术治疗1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完成食管空肠吻合时间(32±5) min,平均手术时间(218±61)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100~300) ml,平均术中获取淋巴结(30±12)个。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吻合口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结直肠手术下腹正中切口缝合与分层缝合技术应用的切口愈合能力差异。方法回顾性比较1998-2000年和2007-2008年间两组各65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缝合关腹和可吸收双股缝线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种材料和方法条件下切口愈合率和并发症。结果缝合组手术耗时明显比分层缝合少(6.31±0.58minvs9.58±0.95min)。切口一期愈合和甲级愈合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脂肪液化(3.07%vs15.38%)、切口感染(3.07%vs9.24%)和切口裂开(1.54%vs13.85%)等近期并发症和慢性窦道(1.54%vs7.69%)等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P〈0.05)。缝合组无切口疝发生,分层缝合组2例切口疝,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层连续缝合技术较之分层缝合对预防结直肠手术下腹正中切口感染和裂开等效果显著,“宽对合”是防止术后切口急性和后期并发症的关键技术。

  • 标签: 结肠直肠肿瘤 缝合技术 可吸收缝线 腹部切口 缝线/切口长度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经内镜下胃壁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术后穿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FR,并在术后因穿孔接受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创面的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总时间、缝合时间、术后(1、2、24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20岁。病灶平均直径1.70 cm,胃底2例、胃体3例,剥离后的创面平均直径4.30 cm;手术总时间平均91.40 min,平均缝合时间11.60 min,每例患者均只使用1根缝合线;术后2 h腹痛评分最高(3.20分),其次为术后1 h(2.20分)和24 h(1.20分);术后平均住院2.40 d;平均随访6.25个月,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9.00分。结论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EFR术后黏膜穿孔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胃肠内窥镜 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 穿孔 OverStitch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处理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施行的875例腹式子宫切除术病例,其阴道残端分别用闭合缝合或开放缝合缝合,通过对术后发热、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等情况观察,分析两种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与闭合缝合阴道残端相比,开放阴道残端术后阴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缝合法在术后发热,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的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锁边开放缝合法优于闭合缝合法,是经腹子宫切除术防止并发症的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缝合术 闭合缝合法 开放缝合法
  • 简介:会阴侧切缝合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伤口愈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心身健康及母乳喂养,我科曾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缝合线行皮内缝合,经临床实践发现常有肠线不吸收现象,在术后二十多天仍需拆除皮下的线结。因缝合层次多,线结多,缝合时间长。产妇常感到疼痛不适。针对会阴伤口皮内缝合术后常出现肠线不易吸收的现象,助产士也在不断的探索一种新的缝合方法,达到既能减少缝合时间,又能使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异物感少的效果。自2005年1月开始,对54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层内8字丝线缝合会阴伤口,经临床观察缝合时间明显缩短,伤口一期愈合率达100%,无一例会阴伤口感染,术后随访产妇感到舒适、无疼痛,通过观察认为会阴伤口层内8字丝线缝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现将缝合方法与观察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会阴伤口感染 丝线缝合 临床观察 全层 可吸收缝合线 术后随访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了大厚度大宽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和在施工中对于压实度和平整度的控制难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依托工程的实际施工应用,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是得当和成功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新增特殊的机械设备,使用常规设备配置,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和目的,为此类结构层的施工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标签: 水泥 碎石基层 施工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个人亲自参与新建新疆国道218线阿热勒托别至那拉提段一级公路项目水稳基层施工为例,介绍单幅宽大厚度摊铺设备及大厚度幅一次整体成型水稳摊铺工艺。该设备套组及大厚度幅一次整体成型摊铺工艺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成本投入。

  • 标签: 水稳基层 单幅全宽大厚度 一次成型摊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瓷层厚度对氧化锆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应用CIE1976L*a*b﹡标准色度系统比较不同厚度的核瓷瓷片对氧化锆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根据不同瓷片厚度(0.6、0.8、1.0、1.2、1.4mm)将实验组分为5组,以使用VitadurAlpha瓷粉制作的无基底的层瓷片为对照组。结果随着瓷片厚度的增加,氧化锆瓷修复体颜色的L*值逐渐减小,而a*值、b﹡值逐渐增大,各个组间的数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作为基底与VitadurAlpha瓷粉联合制作修复体时,在磁层厚度为1.4mm时,可获得满意的再现选定颜色的效果。

  • 标签: 瓷层厚度 氧化锆全瓷修复体 颜色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下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两种方式(食管空肠手工缝合与器械吻合)。方法以“胃切除和手工缝合”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手工缝合和器械吻合的临床研究,年限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临床研究,共7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工缝合组与器械吻合组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8.32,95%CI(-5.94,22.57),P>0.05];手工缝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器械吻合组[MD=-9.54,95%CI(-15.54,-3.55),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器械吻合组[MD=-0.38,95%CI(-0.59,-0.18),P<0.05];手工缝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器械吻合组[MD=-0.88,95%CI(-1.23,-0.54),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器械吻合组[OR=0.23,95%CI(0.06,0.93),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器械吻合组[OR=0.14,95%CI(0.04,0.54),P<0.05]。结论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在腹腔镜直视下,使用倒刺线连续缝合与使用器械吻合相比较更加安全、经济,同时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胃切除术 腹腔镜 胃肿瘤 缝合技术 外科缝合器缝合 吻合术,外科 安全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