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新型手工缝合法食管空肠吻合技术治疗1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完成食管空肠吻合时间(32±5) min,平均手术时间(218±61)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100~300) ml,平均术中获取淋巴结(30±12)个。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吻合口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了大厚度大宽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和在施工中对于压实度和平整度的控制难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依托工程的实际施工应用,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是得当和成功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新增特殊的机械设备,使用常规设备配置,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和目的,为此类结构层的施工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标签: 水泥 碎石基层 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下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两种方式(食管空肠手工缝合与器械吻合)。方法以“胃切除和手工缝合”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手工缝合和器械吻合的临床研究,年限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临床研究,共7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工缝合组与器械吻合组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8.32,95%CI(-5.94,22.57),P>0.05];手工缝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器械吻合组[MD=-9.54,95%CI(-15.54,-3.55),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器械吻合组[MD=-0.38,95%CI(-0.59,-0.18),P<0.05];手工缝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器械吻合组[MD=-0.88,95%CI(-1.23,-0.54),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器械吻合组[OR=0.23,95%CI(0.06,0.93),P<0.05];手工缝合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器械吻合组[OR=0.14,95%CI(0.04,0.54),P<0.05]。结论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在腹腔镜直视下,使用倒刺线连续缝合与使用器械吻合相比较更加安全、经济,同时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胃切除术 腹腔镜 胃肿瘤 缝合技术 外科缝合器缝合 吻合术,外科 安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切口缝合方法,提高病人舒适程度以及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方法:用3-0微乔线皮内缝合切口,于引流管处缝合预留线,在拔除引流管的同时可以收紧切口。结果:皮内缝合可以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结论:皮内缝合可以免除二次拆线,减少伤口愈合不良情况。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皮内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3支杆的末端在同一圆心圆弧上的原理设计腹腔镜缝合引导器,并在离体人肾进行缝合实验,探讨该器械的设计合理性和实用效果。方法⑴制作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该器械的三支杆按顺序排列装于固定轴上。功能结构上包括限制方向装置和出针定位装置。限制方向装置包括第二、三支杆的"U"形末端、弧形圆筒。出针定位装置为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三支杆的末端在以固定轴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弧上。当同样弧度的长圆针进入弧形圆筒(第一个限制方向装置),受圆筒限制走行至第二支杆的"U"形末端(第二个限制方向装置),受这两个装置导引至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出针定位装置)。内置扭力弹簧夹持肾脏以固定导引器。将该器械设计画成3D图,以钛合金为材料利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打磨后组装成成品。⑵实验部分。4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肾脏,将肾脏剖开,沿长轴设计缝合的8针进针和出针点。肾脏用常规方法缝合,设为常规组。然后采用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辅助缝合,设为引导器组。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1.0 cm为缝合有效,如距离>1.0 cm重新调整缝合,观察重新缝合率及偏离距离。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0.5 cm为出针吻合,观察出针吻合率。观察2组单针缝合时间。结果实验中,常规组有15针偏离>0.5 cm,10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31.3%(10/32),出针吻合率53.1%(17/32),偏离距离0.6~1.15(0.41±0.48)cm;引导器组有5针偏离>0.5 cm,2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6.3%(2/32),出针吻合率84.4%(27/32),偏离距离0.6~1.10(0.14±0.34)cm。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单针缝合时间3~12(6.00±3.32)s,引导器组单针缝合时间5~11(5.94±1.41)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缝合引导器结构设计相对合理,该器械能够确保手术针的走行方向,减少调整手术针的次数,出针位点准确,对于缝合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本次是体外操作,仍需对引导器进行腹腔镜下操作以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缝合技术 肾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缝合引导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3支杆的末端在同一圆心圆弧上的原理设计腹腔镜缝合引导器,并在离体人肾进行缝合实验,探讨该器械的设计合理性和实用效果。方法⑴制作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该器械的三支杆按顺序排列装于固定轴上。功能结构上包括限制方向装置和出针定位装置。限制方向装置包括第二、三支杆的"U"形末端、弧形圆筒。出针定位装置为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三支杆的末端在以固定轴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弧上。当同样弧度的长圆针进入弧形圆筒(第一个限制方向装置),受圆筒限制走行至第二支杆的"U"形末端(第二个限制方向装置),受这两个装置导引至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出针定位装置)。内置扭力弹簧夹持肾脏以固定导引器。将该器械设计画成3D图,以钛合金为材料利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打磨后组装成成品。⑵实验部分。4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肾脏,将肾脏剖开,沿长轴设计缝合的8针进针和出针点。肾脏用常规方法缝合,设为常规组。然后采用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辅助缝合,设为引导器组。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1.0 cm为缝合有效,如距离>1.0 cm重新调整缝合,观察重新缝合率及偏离距离。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0.5 cm为出针吻合,观察出针吻合率。观察2组单针缝合时间。结果实验中,常规组有15针偏离>0.5 cm,10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31.3%(10/32),出针吻合率53.1%(17/32),偏离距离0.6~1.15(0.41±0.48)cm;引导器组有5针偏离>0.5 cm,2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6.3%(2/32),出针吻合率84.4%(27/32),偏离距离0.6~1.10(0.14±0.34)cm。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单针缝合时间3~12(6.00±3.32)s,引导器组单针缝合时间5~11(5.94±1.41)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缝合引导器结构设计相对合理,该器械能够确保手术针的走行方向,减少调整手术针的次数,出针位点准确,对于缝合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本次是体外操作,仍需对引导器进行腹腔镜下操作以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缝合技术 肾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缝合引导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褥式缝合并留置通气管(简称通气管组)与单纯鼻中隔褥式缝合(简称单纯缝合组)两种不同手术操作患者术后舒适程度,以期找到鼻中隔偏区矫正术后患者更为舒适的方法。方法将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管组(40例)和单纯缝合组(40例),通气管组患者常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骨折外移并等离子打孔消融,鼻中隔褥式缝合后双侧鼻腔留置自制通气管;单纯缝合组患者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褥式缝合,下鼻甲骨折外移并等离子打孔消融,术后双侧鼻腔不予填塞。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鼻腔渗出血、鼻腔通气、头痛、流泪、睡眠质量、口干、吞咽困难及术后换药抽取鼻腔留置通气管时的疼痛和出血的VAS评分。术后门诊复诊时,记录患者有无再次出现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情况。结果通气管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口干、睡眠困难的VAS评分均值小于单纯缝合组(P均<0.05),出血、头痛、流泪、吞咽困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通气管组抽取填塞物时和单纯缝合组患者清理鼻腔换药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中隔褥式缝合术后不填塞患者痛苦小,但鼻腔黏膜及下鼻甲术后反应性水肿导致鼻腔通气差;术后留置通气管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口干及睡眠困难,提高患者舒适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鼻中隔 缝合技术 对比研究 治疗结果 鼻中隔偏曲 褥式缝合 通气管
  • 简介:摘要:炉门框用螺栓紧固在保护板上,形成一个强固的密封框。炉门框工作环境恶劣,忍受着高温和还原性腐蚀(荒煤气)侵蚀.间歇经受启闭炉门的机械力的冲击,工作中常发生上下挠曲和侧向弯曲变形,以至影响炉门刀边密封和顺利推焦。炉门框结构简单,其上有炉门挂钩和悬挂炉门的导轨。炉门框断面呈L形,L形断面炉门框的内外两面温差大,断面内的温差应力大,易于变形。因此炉门框厚度减薄设计时,必需核算炉门框得强度。

  • 标签: 炉门框 厚度减薄 强度核算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针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结合不同规范或相关要求,介绍不同要求中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区别,并提出检测注意事项和建议,为结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理化检测、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钢筋保护层厚度 检测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厚度的改变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120例(240眼)行SMILE且完成1年随访的低、中、高度近视患者,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记录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角膜顶点和直径2 mm、6 mm同心圆上的角膜厚度,比较术后相邻时间点同一区域及同一时间点不同区域角膜厚度的变化(△CT)。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组患者术后1 d至1周角膜不同区域△CT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至1个月角膜变薄(P<0.05);术后1个月至3个月角膜各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P<0.05);术后3个月至1年,不同区域△CT均为正值且逐渐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至1年角膜增厚均呈现递减趋势,且中央增厚较周边明显。3组之间比较,顶点、2 mm同心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 mm同心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中央区厚度(顶点、2 mm圆)增加量与等效球镜度(SE)、切削深度(AD)呈正相关(r=0.73,P<0.001;r=0.38,P<0.001),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RBT)呈负相关(r=-0.27,P=0.01)。高度近视组中央区厚度(顶点和2 mm圆)增加量与眼压(IOP)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SMILE术后角膜厚度逐渐增加,3个月时基本稳定,且中央增厚较周边明显,近视度数越高增厚越明显。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厚度 近视
  • 简介:摘要:本文以绝缘厚度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分析了影响绝缘厚度测量的方法、仪器设备、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介绍了绝缘厚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和方法并给出了评定结果。

  • 标签: 绝缘厚度 电线电缆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对人工腱索联合后交界折叠缝合并辅以成形环的技术行胸腔镜Barlow病(Barlow disease)二尖瓣成形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胸腔镜下,通过单操作孔,对连续10例Barlow病患者采用多对人工腱索置入、后交界折叠缝合并辅以成形环的技术行二尖瓣修复成形。通过对其早期结果的总结分析,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男8例,女2例;年龄(33.5±11.0)岁。全组无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12~194 min,平均(142±26)min;阻断时间78~128 min,平均(96±18)min;置入人工腱索2~4对/例,平均(3.4±0.7) 对/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对合高度0.8~1.5 cm,平均(1.2±0.2)cm。无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MR)及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现象,平均跨瓣压差(1.2±0.4)mmHg(1 mmHg=0.133 kPa)。随访1~18个月,7例无MR,3例微量MR,平均跨瓣压差(1.5±0.6)mmHg。结论多对人工腱索联合后交界折叠缝合并辅以成形环的技术行胸腔镜Barlow病二尖瓣成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重复性好,早期结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Barlow病 胸腔镜 二尖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再次剖宫产产妇采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或者常规缝合法对于预防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形成(PCSD)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产妇术中为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缝合法。结果:PCSD发生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5.00%,P<0.05;月经异常发生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16.67%,P<0.05;术后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恶露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与常规缝合法相比应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能够更好地预防再次剖宫产产妇术后PCSD以及月经异常,且有利于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PCSD 子宫切口 常规缝合 个体化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后缝合与不缝合的临床对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并有异位妊娠的10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后进行创面缝合,B组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后不进行创面缝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术后通畅率与术后妊娠率高于B组,异位妊娠风险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 开窗取胚术 缝合与不缝合 精细整形吻合 盆腔环境
  • 简介:摘要:油层有效厚度是油藏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的开发效果造成了影响,因此进一步分析油层厚度与油藏开发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开发油藏,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油层开采过程中流体重力情况的研究,进一步为我国油藏开发提供思路与方向。

  • 标签: 油层有效厚度 油藏开发 影响
  • 简介:摘要:在制造重大设备中,存在大厚度构件材料,使用常规的焊接方式难以达到效果,使用窄间隙焊接技术,以多道多层焊接工艺焊接可完成此类焊接任务。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施焊难度系数的增加,易产生各种类型的焊接埋藏缺陷。由于空间位置受限,常规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存在技术局限性,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覆盖。本文主要通过CIVA仿真软件,探究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在大厚度构件焊缝检测中的可行性。

  • 标签: 大厚度 窄间隙焊缝 相控阵
  • 简介:摘要:对于开采过程中将崩落采矿法更替为充填采矿法的矿山,存在采矿方法过渡阶段。在过渡期间,为了避免不同采矿方法之间相互影响,或者已有采空区对新采矿方法的影响,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在过渡时期留一定厚度的矿体作为隔离层或隔离矿柱。因此,研究安全隔离层厚度对井下后续安全开采作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崩落采矿转型安全隔离层厚度的确定。

  • 标签: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 安全隔离层厚度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及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用于体表脂肪瘤切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40例进行体表脂肪瘤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组,另一组为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发现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术后切口愈合程度略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术后切口愈合程度,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于切口愈合的满意方面,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术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法 单纯缝合法 体表脂肪瘤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