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免疫性反应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磁疗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小鼠胼胝体区髓鞘及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PZ组和磁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饲养6周,CPZ组和磁疗组均用含0.3% CPZ混合饲料饲养6周,诱导脱髓鞘模型小鼠。磁疗组于开始喂食CPZ行磁疗干预6周,磁场强度为10 mT,频率为50 Hz。每隔7 d观察小鼠体质量。于第6周末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焦虑状态,采用卢卡斯快蓝(LFB)染色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胼胝体区髓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胼胝体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干预6周后,磁疗组的体质量较CPZ组明显改善(P<0.05)。CPZ组的进入开臂次数[(7.75±2.05)次]、开臂内滞留时间百分比[(8.13±2.34)%]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20.46±3.04)%]均较对照组[(12.50±3.70)次、(25.75±2.20)%和(43.49±2.98)%]显著减少(P<0.01);而与CPZ组比较,磁疗组的进入开臂次数[(10.00±2.05)次]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24.23±5.63)%]均明显增多(P<0.05),且开臂内滞留时间百分比[(15.81±6.07)%]显著升高(P<0.01)。LFB染色显示,CPZ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明显,与CPZ组相比,磁疗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明显改善,MBP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CPZ组MBP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与CPZ组相比,磁疗组MBP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CPZ组的TNF-α和IL-1β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PZ组相比,磁疗组胼胝体区TNF-α和IL-1β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低频磁疗可以改善小鼠体重和焦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及抑制性反应有关。

  • 标签: 低频磁疗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 脱髓鞘 焦虑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脑膜炎,在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患者中被称为免疫重建性综合征。类似现象也可见于既往免疫功能正常的非HIV感染患者中,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反常的临床和(或)影像学恶化,称之为感染后性反应综合征。该并发症目前并未引起关注,但却是非HIV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尽早识别及治疗感染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风险预测、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膜炎,隐球菌性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感染后炎性反应综合征 副感染性炎性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术后早期对减轻机体性反应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贺州广济医院泌尿外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接受RIRS术的9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术后早期(术后2 h内)使用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9.5±2.1)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49.3±1.8)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的早期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血白细胞增加率,血肌酐、血尿酸水平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的IL-6、PCT、SAA水平及血白细胞增加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1.99±3.67)比(13.57±3.10)pg/ml,(0.15±0.06)比(1.53±0.74)μg/L,(41.71±6.87)比(79.56±15.59)mg/L,(76.28±6.51)%比(96.2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IRS术后早期使用帕瑞昔布钠可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性反应,并且对患者术后肾功能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帕瑞昔布钠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免疫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以热毒宁治疗,观察组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对免疫性反应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奥司他韦 热毒宁 免疫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性反应性肠病患者运动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7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s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出与该群体运动干预相关的研究,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总结并报告研究结果。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篇类实验研究。运动类型涉及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练习和混合运动4类;运动强度多在低至中度,频率多为每周3次、运动时间多在30~60 min/次。运动干预对患者心肺功能、骨密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生命质量等均表现出积极影响,但对疾病活动度作用不一。结论运动有利于该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但现有干预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干预周期较短、运动处方的设计忽视个性化、运动依从性较低、运动效果评定指标的非统一性等问题。

  • 标签: 运动 炎性反应性肠病 干预 范围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逆灌注法对移植肝氧化应激和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灌注对照组(IPR组)和逆灌注实验组(RETR组),各60只,分别行正灌注、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再灌注后1、2、6 h检测大鼠血清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质量;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开腹后检测上述指标,上述动物实验于2个月内完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SOD水平上,IPR组和RETR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22,P<0.05),IPR组在1、2、6 h[(3.49±1.55)、(3.08±1.88)、(2.24±1.20) U/mg蛋白]均显著低于RETR组[(5.06±1.63)、(4.60±1.15)、(3.57±1.37) U/mg蛋白,t=-2.197、-2.182、-2.31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76,P<0.05),IPR组在1、2、6 h[(125.84±50.57)、(158.36±70.92)、(264.60±93.56) nmol/mg蛋白]都要显著高于RETR组[(70.71±40.30)、(80.12±27.86)、(153.26±99.71) nmol/mg蛋白,t=2.696、3.247、2.5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8,P<0.05),IPR组在1、2、6 h[(156.91±83.88)、(625.37±317.44)、(1420.24±680.60) ng/L]都要显著高于RETR组[(93.44±38.70)、(337.62±248.84)、(885.95±401.22) ng/L,t=2.173、2.256、2.13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MGB1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042,P<0.05),IPR组在1、2 h[(2 402.93±103.71)、(2 521.26±274.52) ng/L] HMGB1水平显著高于RETR组[(1 982.58±134.66)、(2 168.19±139.71) ng/L,t=-7.821、-3.6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逆灌注法能减少移植大鼠术后的氧化应激分子和性因子的释放,起到保护移植肝肝功能的作用。

  • 标签: 肝移植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性反应性肠病患者运动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7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s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出与该群体运动干预相关的研究,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总结并报告研究结果。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篇类实验研究。运动类型涉及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练习和混合运动4类;运动强度多在低至中度,频率多为每周3次、运动时间多在30~60 min/次。运动干预对患者心肺功能、骨密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生命质量等均表现出积极影响,但对疾病活动度作用不一。结论运动有利于该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但现有干预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干预周期较短、运动处方的设计忽视个性化、运动依从性较低、运动效果评定指标的非统一性等问题。

  • 标签: 运动 炎性反应性肠病 干预 范围综述
  • 作者: 刘剑刚 杨钊田 杨卫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血液科,西安 712000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尿酸钠诱导实验性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模型,观察大鼠的性反应及对踝关节Toll样受体相关蛋白表达和双氯芬酸钠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10只、模型组10只、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药物组(双氯芬酸钠片组,1.35 mg/kg体质量)10只。将尿酸钠晶体充分研磨后,加入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和吐温-80(9∶1)制成混悬液进行造模,空白对照组大鼠同样位置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于造模后开始灌胃给药,0.9%氯化钠注射液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纯净水,每天1次,共7 d,采用足趾容积装置测定大鼠(造模后4、8、24、48、72 h)的关节肿胀度,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肾功能、IL-1β、IL-6和TNF-α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踝关节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p65的蛋白表达。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不同时间段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结果造模后的大鼠右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行走迟缓、反应迟钝等症状。光学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增生,局部可见细胞变性坏死和性细胞浸润。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IL-1β、IL-6和TNF-α[(24.6±2.6)pg/ml,(132±20)pg/ml和(72±6)pg/ml]比较,模型组[(28.4±4.3)pg/ml,(173±26)pg/ml和(81±5)pg/ml]升高(t=2.601,P<0.05;t=3.375,P<0.01;t=1.392,P>0.05);和模型组比较,双氯芬酸钠片组大鼠炎症因子含量显著降低[(24.6±3.3)pg/ml,(151±21)pg/ml,(61±1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5;t=2.909,P<0.05;t=2.352,P<0.05)。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模型组踝关节NF-κBp65、MyD88、TLR4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双氯芬酸钠片组显著抑制踝关节组织的NF-κBp65、MyD88、TLR4蛋白表达;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法:F=33.553,P<0.01;F=98.293,P<0.01;F=10.410,P<0.01;蛋白质印迹法:F=11.423,P<0.01;F=8.123,P<0.01;F=3.575,P<0.05)。结论由尿酸钠晶体引起的急性痛风关节模型大鼠性因子水平升高,踝关节组织的TLR4,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增强,影响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具有一定抑制和缓解作用。

  • 标签: 尿酸钠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炎性反应 Toll样受体通路 双氯芬酸钠 动物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效果及对性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4/36)比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43,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2.15 ± 0.38) d比(3.89 ± 0.56) d、(2.39 ± 0.34) d比(3.58 ± 0.62) d、(2.56 ± 0.43) d比(3.81 ± 0.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427、10.098、10.50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2.38 ± 3.29) d比(18.74 ± 4.15)d],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93.17 ± 16.52) ml比(158.93 ± 21.09) ml],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85.63 ± 23.14) min比(129.90 ± 18.7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6、14.728、11.225,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17.84 ± 3.87) mg/L比(32.16 ± 5.64) mg/L、(307.12 ± 15.64) ng/L比(369.84 ± 21.25) ng/L、(84.62 ± 5.89) ng/L比(98.93 ± 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561、14.263、8.828,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NE和Cor水平低于对照组[(187.34 ± 14.62) ng/L比(235.27 ± 19.83) ng/L、(103.24 ± 12.09) μg/L比(147.86 ± 20.1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673、11.405,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且对性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对应激反应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4例,其中62例患者采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第3天应激反应性反应指标的变化、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89.52 ± 37.28)ml比(258.94 ± 32.14)ml],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71.92 ± 25.43)min比(231.09 ± 23.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105、9.347,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9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68%(6/62)比24.19%(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44,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145.32 ± 12.39)μg/L比(197.56 ± 18.78)μg/L、(84.54 ± 5.98)μg/L比(98.93 ± 7.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8.283、12.047,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101.31 ± 6.56)μg/L比(149.09 ± 12.31)μg/L、(18.94 ± 4.53)mg/L比(29.95 ± 4.16)mg/L、(84.52 ± 5.89)ng/L比(109.32 ± 8.6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972、14.096、18.675,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78.79 ± 4.50)%比(72.16 ± 3.64)%、(67.84 ± 3.24)%比(60.39 ± 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020、11.142,P<0.05)。结论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近期效果明显,且对应激反应性反应和肺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胸腹腔镜手术 食管肿瘤 近期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对应激反应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4例,其中62例患者采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第3天应激反应性反应指标的变化、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89.52 ± 37.28)ml比(258.94 ± 32.14)ml],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71.92 ± 25.43)min比(231.09 ± 23.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105、9.347,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9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68%(6/62)比24.19%(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44,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145.32 ± 12.39)μg/L比(197.56 ± 18.78)μg/L、(84.54 ± 5.98)μg/L比(98.93 ± 7.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8.283、12.047,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101.31 ± 6.56)μg/L比(149.09 ± 12.31)μg/L、(18.94 ± 4.53)mg/L比(29.95 ± 4.16)mg/L、(84.52 ± 5.89)ng/L比(109.32 ± 8.6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972、14.096、18.675,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78.79 ± 4.50)%比(72.16 ± 3.64)%、(67.84 ± 3.24)%比(60.39 ± 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020、11.142,P<0.05)。结论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近期效果明显,且对应激反应性反应和肺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胸腹腔镜手术 食管肿瘤 近期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效果及对性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4/36)比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43,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2.15 ± 0.38) d比(3.89 ± 0.56) d、(2.39 ± 0.34) d比(3.58 ± 0.62) d、(2.56 ± 0.43) d比(3.81 ± 0.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427、10.098、10.50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2.38 ± 3.29) d比(18.74 ± 4.15)d],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93.17 ± 16.52) ml比(158.93 ± 21.09) ml],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85.63 ± 23.14) min比(129.90 ± 18.7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6、14.728、11.225,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17.84 ± 3.87) mg/L比(32.16 ± 5.64) mg/L、(307.12 ± 15.64) ng/L比(369.84 ± 21.25) ng/L、(84.62 ± 5.89) ng/L比(98.93 ± 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561、14.263、8.828,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NE和Cor水平低于对照组[(187.34 ± 14.62) ng/L比(235.27 ± 19.83) ng/L、(103.24 ± 12.09) μg/L比(147.86 ± 20.1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673、11.405,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且对性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1例38岁女性乳腺癌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前患者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药后第3天,患者腰部皮肤出现皮疹伴瘙痒,此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伴脱屑,双上肢及腰背部出现水疱;双眼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2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2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07 U/L,碱性磷酸酶(ALP)424 U/L;血肌酐(Scr)95.6 μmol/L,尿酸691.0 μ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20.87 mU/L。诊断: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肾损伤,结膜炎,肝损伤。考虑与信迪利单抗有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左甲状腺素钠、海昆肾喜胶囊口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及皮肤护理。16 d后,患者皮疹明显消退、水疱吸收,眼部不适感消失。实验室检查示ALT 111 U/L,AST 122 U/L,γ-GT 1 430 U/L,ALP 321 U/L;Scr 56.0 μmol/L,尿酸243.0 μmol/L;TSH 13.60 mU/L。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多器官功能衰竭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肾损伤 信迪利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否通过抑制性反应而缓解老年患者接受肺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断并确诊为肺癌的老年患者,年龄范围为65~79岁,最终纳入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术式为肺癌根治术。最终被纳入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各40例。TEAS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7.6±7.6)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7.0±7.2)岁。TEAS组于麻醉前10 min经皮电刺激内关穴(PC6)及合谷穴(L14)直至术毕;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上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分别于术前1 d(T1)、术毕时(T2)、术后3 h(T3)、术后1 d(T4)及术后2 d(T5)时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浓度由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POFS程度通过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isual Analogue Fatigue Score,VAFS)评判;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T2~5时,两组肺癌患者血清TNF-α、IL-1β浓度均较T1时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5时,TEAS组血清中TNF-α浓度分别为(24.8±2.3)ng/L、(31.6±3.4)ng/L、(28.6±3.1)ng/L、(26.5±2.1)ng/L,均低于对照组(27.7±3.4)ng/L、(38.4±3.7)ng/L、(33.7±2.9)ng/L、(30.3±2.8)ng/L,IL-1β浓度分别为(4.5±2.4)pg/ml、(9.3±2.1)pg/ml、(7.6±2.3)pg/ml、(5.7±1.4)pg/ml,均低于对照组(6.9±2.3)pg/ml、(11.5±2.4)pg/ml、(9.8±2.9)pg/ml、(7.9±1.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时比较,T4~5时两组肺癌患者VAFS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4~5时,TEAS组VAFS分别为(51.9±11.4)分、(40.2±8.1)分,均低于对照组(62.3±13.2)分、(53.8±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EAS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0%(2/40)、(81.8±6.4)min、(11.7±2.5)d,均低于对照组22.5%(9/40)、(91.5±8.4)min、(15.6±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AS用于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可抑制性反应,减轻POFS,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疲劳综合征 炎性反应 胸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处在高位,靶向治疗虽已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不适合。性病变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作为脂质鞘氨醇-1-磷酸盐的转运蛋白,参与机体的代谢与免疫应答,在肿瘤微环境的性反应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相关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肺部感染患者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45.37±2.85)岁;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46.20±2.59)岁。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周期为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反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95/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性指标CRP、PCT、IL-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指标CRP、PCT、IL-17分别为(44.86±6.50)mg/L、(0.66±0.15)mg/L、(90.32±15.27)ng/L,均低于对照组(60.75±9.24)mg/L、(0.78±0.20)mg/L、(123.14±21.3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肺部感染患者FEV1/FVC、MVV、MM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MVV、MMEF分别为(67.33±6.12)%、(96.02±12.28)L、(3.25±0.56)L/S,均高于对照组(60.45±5.13)%、(83.11±10.50)L、(2.44±0.49)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肺部感染患者CD4+、CD8+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分别为(38.65±6.24)%、(1.40±0.25),均高于对照组(31.83±6.01)%、(1.06±0.22),CD8+为(27.56±4.03)%,低于对照组(30.15±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11/100)与对照组8.0%(8/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可增强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机体性反应,提高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

  • 标签: 肺部感染 左氧氟沙星 盐酸氨溴索 炎性反应 肺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削痂植皮术配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及性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深度烧伤患者70例,常规组35例:实施削痂植皮术联合常规加压包扎治疗;试验组35例: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比对不同方案临床治疗效果与优势性。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反应水平相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反应蛋白、补体C3a与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均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大鼠CD4+T细胞中miR-142- 5p及叉头转录蛋白O亚族3(FOXO3)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靶向关系以及对EAU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Lewis大鼠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过继免疫方式诱导EAU动物模型。免疫后20 d,取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眼球和引流淋巴结提取CD4+T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mic-阴性对照(NC)组、miR-142-5p-mimic组、小干扰(si)-NC组、si-FOXO3组进行体外实验。miR-142-5p-mimic组、si-FOXO3组分别转染miR- 142-5p-mimic、si-FOXO3。健康雄性Lewis大鼠2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转染mimic-NC组、转染miR-142-5p-mimic组、转染si-NC组、转染si-FOXO3组,分别注射上述体外实验组细胞。免疫后4、8、12、16、20 d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进行EAU评分;免疫后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病理学分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CD4+T细胞和眼组织中miR-142-5p、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7、IL-22、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mRNA相对表达量。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双荧光素酶预测miR-142-5p与FOXO3的靶向关系。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EAU症状,随时间延长,其症状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4+T细胞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74、10.423,P=0.002、0.001)。与mimic-NC组比较,miR-142-5p-mimic组大鼠CD4+T细胞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0,P=0.003 )。与模型组、mimic-NC组、si-NC组比较,miR-142- 5p-mimic组、si-FOXO3组大鼠CD4+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2、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10、6.292、5.269、55.660、10.490、11.430,P<0.05)。与转染mimic-NC组比较,转染miR-142-5p-mimic组大鼠眼组织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0,P<0.05 );与转染si-NC组比较,转染si-FOXO3组大鼠眼组织中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51,P<0.05)。转染mimic-NC组、转染miR-142-5p-mimic组、转染si-NC组、转染si-FOXO3组大鼠免疫后随时间延长,EAU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转染miR-142-5p-mimic组大鼠EAU评分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均较转染mimic-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3、6.286,P<0.05)。转染si- FOXO3组大鼠EAU评分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均较转染si-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2、6.635,P<0.05)。FOXO3与miR-142-5p具有靶向关系。结论EAU大鼠CD4+T细胞中,miR-142- 5p表达上调,FOXO3表达下调;miR-142-5p靶向调控FOXO3表达促进Th17细胞相关性因子发展。

  • 标签: 葡萄膜炎 Th 17细胞 叉头转录因子类 miR-14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