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Kimura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报道1例儿童Kimura,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儿为5岁男童,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起,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明显升高,经予激素治疗后肾病综合征缓解.停药后复发,并出现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支持Kimura,经手术切除颈部部分肿大淋巴结后,蛋白尿及颈部其他肿大的淋巴结自动消退,病情缓解.结论Kimura常见于中青年男性,但儿童亦可发病,可合并肾脏损害,临床甚至可单纯以肾病综合征起.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有可能同时治疗肾脏损害.

  • 标签: 儿童Kimura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患者男,58岁。双下肢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1月余。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病程,急性加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82×109/L)和百分比升高(38.9%),血清IgE升高(639.24 KU/L)。肾组织活检病理光镜呈急性间质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电镜符合足细胞,肾间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沉积。既往有颏下淋巴结肿大并行切除术,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及肾组织活检穿刺病理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符合Kimura。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点滴3 d后口服泼尼松60 mg/d,治疗6周患者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

  • 标签: Kimura病 足细胞病 肾病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Kimura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IMURA病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理学
  • 简介:摘要Kimura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淋巴增殖性炎性疾病,发病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以头颈部肿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升高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肾脏受累,总体呈良性病程。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以颈部肿块起、病程中出现肾脏累及引发肾病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Kimur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Kimura病 胆管炎 肾病综合征
  • 简介:Kimura是临床少见的一种主要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局部慢性肉芽肿性病变。该病由Kim等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并予论述。1948年,Kimura等以“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的特殊肉芽肿”对本作了较系统的描述.故本又叫金氏或木村。该病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因此临床医生对该病往往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且复发率高。

  • 标签: KIMURA病 临床医生 头颈部 病理分析 多发性 肉芽肿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部Kimura和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及会诊并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部Kimura的10例患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3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检查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结果10例眼部Kimura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7~75岁,平均年龄30岁;单眼病变6例,双眼病变4例;病变累及眼眶软组织为主3例,累及泪腺为主5例,累及眼睑为主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眶周或眼睑皮下扪及质韧肿物,可伴眼睑肿胀下垂及眼球突出移位,运动受限;3例曾有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病史;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34个月;1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或百分比均升高。3例眼部上皮样血管瘤均为男性,均单眼发病(右眼1例,左眼2例),年龄25~60岁,病变累及眼睑和眼眶1例、眉弓及内眦部皮肤各1例,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眶肿物或皮下结节,病程5个月至2年。10例(11只眼)眼部Kimura病患者行肿物切除或部分切除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显示泪腺区或眼眶纤维肌肉脂肪组织内或眼睑皮下淋巴组织增生,反应性淋巴滤泡形成,内含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及腺体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嗜酸性微脓肿形成,部分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3例(3只眼)眼部上皮样血管瘤均行肿物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显示小至中等大小血管增生,血管内衬胞质丰富红染的突入管腔的上皮样内皮细胞,均表达CD31、第八因子相关抗原、E26转录特异性相关基因等血管内皮标志物,血管周围可见中等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但无嗜酸性微脓肿形成。结论眼部Kimura和上皮样血管瘤均为男性好发,组织病理学形态均表现为血管增生、内皮肿胀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Kimura是一种以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而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以血管内皮显著肿胀为特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可以此进行鉴别诊断。(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89-695)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眶肿瘤 上皮样血管瘤 诊断,鉴别 Kimura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儿童乳牙龋的预防及治疗,目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状况,以及现阶段人们普遍不重视儿童乳牙龋的严重性,探讨从牙科临床和社会上对儿童乳牙龋的治疗和重视。

  • 标签: 儿童乳牙龋病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梅尼埃一般认为主要以中年人发病为主,在儿童(≤15岁)中发病率均较低。本文关注儿童梅尼埃的发病情况,研究儿童梅尼埃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共计586例梅尼埃病患者中儿童(≤15岁)梅尼埃的发病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本组梅尼埃发病最早为3岁。儿童期首发的梅尼埃占全部梅尼埃病患者的1.71%(10/586)。4例首发为典型梅尼埃病症状(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均具备),占40%(4/10);以耳蜗症状首发的占30%(3/10);以旋转性眩晕或倾倒感为首发者分别占20%(2/10)及10%(1/10)。儿童梅尼埃听力图有两种类型——低频下降型和平坦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共7例占70%(7/10);3例为平坦型曲线,占30%(3/10)。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异常与病程无关。耳蜗电图的阳性率较高,达50%(5/10)。首发为倾倒感的患者,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头痛和运动儿童梅尼埃的一个常见主诉。结论儿童梅尼埃的主要首发症状依次为典型梅尼埃表现、耳蜗症状、单纯的眩晕或倾倒感。听力图多为低频下...

  • 标签: 儿童 梅尼埃病 纯音测听 耳蜗电图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残留(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1例行Kimur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为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10 min,术中出血量50~48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7~26 d,未发生腹腔内出血,术后胰瘘3例,予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14例,黏液性囊性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6~53个月,无肿瘤复发。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腹腔镜 保留脾脏 胰腺肿瘤
  • 简介: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哮喘及感冒等,以及可能直接引发其他系统病变的严重疾病,如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心肌炎及败血症等。

  • 标签: 常见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预防 春季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糖尿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儿的护理经过。结果糖尿病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均有好转,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都明显降低趋于正常水平。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儿童糖尿的疗效。

  • 标签: 儿童糖尿病 护理
  • 简介:  玩乐是儿童的天性,但有些儿童偏偏不会玩,甚至得上诊所接受治疗,学习如何玩耍.有的孩子整天呆若木鸡地坐着,什么都不做.有的则只会玩电动玩具,当递上一个普通玩具,小孩就变得不知所措,无法发挥想象力去玩.……

  • 标签: 不会玩耍 儿童不会 玩耍病
  • 简介:摘要龋是我国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口腔疾病,乳牙龋齿可引起局部的感染、疼痛,另外还会影响到恒牙的发育,引起牙列不整齐和颌面的发育不良,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提高口腔健康水平,我们要从儿童时期抓起,应该加强儿童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并积极地开展儿童口腔保健防治工作,从而使儿童乳牙龋齿的治疗率得到提高。

  • 标签: 乳牙 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