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小儿输液穿刺难点与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80例急诊输液患儿,其中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为输液Ⅰ组,行输液常规穿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为输液Ⅱ组,分析小儿输液穿刺难点并提出改进措施进行穿刺。观察两组患儿穿刺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纠纷率、家长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输液Ⅱ组穿刺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纠纷率、家长满意率比输液Ⅰ组好,数据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急诊小儿输液穿刺难点的基础上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和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纠纷率,提升家长满意度。

  • 标签: 急诊小儿 输液穿刺难点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静脉穿刺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儿童静脉穿刺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名患儿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干预前后心理变化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96.67%高于参照组91.67%,实验组患者参照组患儿I级为81.67%,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I级配合度63.33%,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96.67%,高于参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3.33%。结论:心理护理在儿童静脉穿刺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儿童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58例首次接受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9例,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输液操作,实验组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操作,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质量以及护理人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静脉穿刺质量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家属和患儿对静脉穿刺的合作性,配合护理人员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心理干预 静脉穿刺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必要性及重要性,尤其是在儿科静脉穿刺技术中的作用更为突出。随着现在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儿童心理、社会因素在儿科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广大护理工作者所重视,儿童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尤其在住院患儿整个住院治疗期间更为突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穿刺常见的穿刺问题,寻找有效的穿刺技巧,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不同血管选择不同穿刺方法。结果300例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及不同血管条件中,穿刺成功率达到95%。结论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治疗氛围,掌握穿刺技巧,可以减轻穿刺疼痛,有利于穿刺的成功。

  • 标签: 静脉输液 穿刺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操作技术,为病人进行全面的服务。

  • 标签: 静脉穿刺 患者 特点 方法
  • 简介: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小儿静脉穿刺中操作技巧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浅谈护理体会。

  • 标签: 静脉穿刺 儿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是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穿刺时能否做到一针见血对能否及时完成抢救治疗任务和减少患者痛苦关系很大。

  • 标签: 静脉 方法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手送管法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穿刺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需进行外周静脉留置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实施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感、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患儿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穿刺点渗血率、药物外渗率、留置针脱落、送管打折发生率、穿刺套管扭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能有效提高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穿刺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 标签: 单手退针芯送套管 外周静脉留置针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支持对儿童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236例为对象(2021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心理支持。分析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支持 儿童 静脉留置针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血管超声仪对儿童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病区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超声仪确定血管直径和深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法依据临床经验评估血管,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两组患儿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置管成功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并分析观察组患儿静脉直径与首次穿刺成功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37/50),平均穿刺次数及平均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测得的静脉直径为0.11~0.52 cm,平均(0.32±0.15)cm,其中患儿静脉直径≥0.30 cm组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1.11%,41/45),显著高于静脉直径<0.30 cm组(2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儿童静脉直径后进行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可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静脉输液 超声引导 留置针穿刺 外周静脉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奖励小红花对提高儿童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静脉穿刺儿童8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对A组儿童进行沟通,以阿姨、XX妈妈的态度与其对话,对患儿进行表扬,穿刺前给予小红花奖励;B组也以阿姨、XX妈妈对其表扬,但无小红花奖励,对其进行静脉穿刺。运用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奖励小红花在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结果:A组患儿在奖励小红花后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94.25%较B组患儿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85.75%有明显提高,同时A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3.25%较B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84.00%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首次静脉穿刺儿童进行奖励小红花制度,有利于提高患儿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

  • 标签: 奖励 小红花 儿童 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使用童趣化诱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间儿科80例患儿参与本项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穿刺引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童趣化诱导。比较两组患儿穿刺啼哭时间、穿刺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结果:童趣化的布置及语言的诱导,观察组在啼哭时间、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使用童趣化诱导的健康教育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静脉穿刺 童趣化诱导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 标签: 进针角度 静脉穿刺 疼痛
  • 简介:静脉穿刺是完成静脉注射、输液、输血及采血前的关键性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保护长期输液血管、减少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如何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点体会如下。

  • 标签: 静脉穿刺 成功率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