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保甲制度是清王朝统治基层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该制度也延伸到了对基层僧众的管理中。本文在大致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清王朝如何建立、实施保甲制度的基础上。以《保甲书辑要》为主要参考资料,首次深入分析了清朝统治者利用保甲制度将僧众管理落实到最基层的基本措施,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评判。

  • 标签: 清代 保甲制度 基层僧众 管理
  • 简介: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权力大多只延伸至县一级,因此对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的研究重视不够。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持续时期最长、推行朝代最多的保甲制度正反映了历代王朝对基层社会控制的重视。自清末以来,国家权力更是开始了向基层社会的持续扩张,保甲制度虽因推行地方自治在清末民初一度废止,

  • 标签: 保甲制度 民国时期 基层政治 系统研究 四川 基层社会控制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共为主的进步力量鉴于偏安广东北部的国民党政权坚持抗战,却无力收复失地的现实,在后方积极发动民众,坚持抗战。其抗日力量在斗争中逐步成长壮大,并建立了以东江、琼崖地区、珠三角部分地区为主要活动地带的中共广东抗日民主政权。国民党为限制共产党的势力,利用基层保甲组织打击中共的活动。为此,立足乡村的中共政权想方设法打人国民党保甲制内部以图发展。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共广东政权 国民党 保甲制度 统一战线
  • 简介:保甲制度自治保民大会保长保干事保甲经费,[39]保干事在战后国民政府在嘉兴推行保甲的过程中,在保甲推行专任保干事制度

  • 标签: 中的保甲 乡镇自治 保甲制度
  • 简介:保甲制度自治保民大会保长保干事保甲经费,[39]保干事在战后国民政府在嘉兴推行保甲的过程中,在保甲推行专任保干事制度

  • 标签: 中的保甲 乡镇自治 保甲制度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重新恢复传统保甲连坐制度来维持基层社会稳定,但其连坐处罚的制度设计欠系统明确,内部对处罚的轻重存在明显意见分歧,地方往往无所适从,加上国民政府的保甲连坐根本无法改变乡村原有政治生态,保甲这一威胁震慑的传统控制手段落后于中共基于利益满足的基层制度创新,在心理上损害了基层一般民众、地方精英及保甲人员利益,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影响了保甲制度其他职能的发挥。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保甲制度 连坐处罚 制约因素
  • 简介:保甲制度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基层制度,对此进行研究的也不乏其人。在清代有徐栋所辑《保甲书》,20世纪30到40年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研究、谈论保甲制度的高潮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甲制度的研究比较长时间受到冷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陆续有专门的文章发表,可喜的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出现了由完全否定到部分肯定,新资料得到发掘和运用,研究范围和视角得到拓展等新趋势。但就目前来讲,民国时期保甲制度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 标签: 保甲制度 研究 趋势
  • 简介:明代京师(北京)濒临北部边境,在明中后期多次受到北方游牧民族(蒙古、女真)的侵扰威胁;留都南京靠近东部海疆,长期受倭寇的骚扰。两京畿辅地域在嘉靖、隆庆年间即已推行保甲制,但直到万历中期,两京城内尚仅施行总甲制,而未曾推行保甲制。北京城内保甲制的推行,直待至天启年间;南京城内保甲制的实施,始于万历后期至天启初年。晚明南北两京的保甲制,都具备严密详细的实施规程,尤其强调对于流动人口的管控。而保甲法实施之后,来自勋贵、官僚阶层的抵制影响了保甲制的实施效果。

  • 标签: 京师 南京 保甲制
  • 简介:徽州文书《承充地保事总登》展现了清代保甲在徽州基层的实际执行模式,反映了徽州宗族对于地方保甲事务的干预与承担,是明清宗族乡约保甲化的一个历史标本。

  • 标签: 清代 徽州 保甲 宗族 徽州文书
  • 简介:有清一代,在清政府及各级地方官的督促下,保甲为防范、纠察和控制保甲区内民众的传教、习教、起事等活动发挥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统治的稳定。随着清中后期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和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的日趋衰微,保甲制逐渐失去国家权力的支撑,无力承担稽查教门、维护封建政府对基层社会之统治的职能,这是清代教门得以滋长壮大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 标签: 教门 保甲 社会控制 发展
  • 简介:摘要:现代以来,古代的连坐制度保甲制度经常被视为落后野蛮不人道的制度,而“责任自负”原则被视为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特征。然而,“存在即合理”,两制度在古代长期具备生命力与活力,证明其也对社会管理与国家治理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将依据连坐与保甲制度的连带责任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得现代法律衍化后的连带责任的合理性。

  • 标签: 连带责任 保甲与连坐 法律经济学
  • 简介:正德年间,针对基层盗贼横行和复杂流动的社会状况,南赣巡抚王阳明在其任上推行乡约加保甲的治理模式.但是,与研究者较多关注南赣乡约的事实不同的是,保甲法由于其实际功能大于乡约,而更为王阳明所重视.就实际效果而言,王阳明的保甲法由于无法掌握地方社会真实人口而容易流于形式,乡约则由于仪式繁琐等原因而维持时间甚短,但两者也没有完全流于形式.就赣南地方社会而言,保甲和乡约不仅在基层社会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成为地方社会制度一部分,基层社会的各种势力也有和官方的保甲乡约相结合的可能.

  • 标签: 明代 乡约 保甲 王阳明 赣南 江西
  • 简介: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在重庆市进行大规模的三次保甲编查,建立了控制严密的基层行政制度——保甲制度。通过保甲编查,国民党势力渗透到重庆基层社会,为支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的统治以及保证重庆市民生活的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在重庆保甲制度上也有诸多反映。

  • 标签: 民国时期 重庆市 保甲编查
  • 简介:初具基层政制改革色彩的国民政府保甲制度一开始便受到经费问题的困扰,如何妥善解决保甲经费问题遂成为国民政府切实推行保甲制度的关键所在。甘肃省政府自1934年推行保甲制度以来,即对保甲经费的来源、用途及其收支状况做了详细规定。然而单纯的法律文本既未能解决保甲经费的困竭,亦未能约束乡镇保长的就地摊派。为了从制度上彻底根除保甲经费的浮收滥支,甘肃省政府决定从1937年8月开始实行统收统支。但是,抗战爆发后物价的飞涨和乡镇保长待遇的低下,使得统收统支在实践中变得举步难行,就地摊派仍成为不争的历史事实。

  • 标签: 民国时期 甘肃省政府 保甲经费 统收统支 就地摊派
  • 简介:《津门保甲图说》包含天津县的聚落、人口与地理环境等信息,据此可对开埠前夕天津县聚落的数量、分布、规模、人口构成及类型等问题进行探讨。利用计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天津县城厢区以外的西北区、西区、东区的聚落和人口数量位居前列;从人口职业构成来看,天津县从事非农林牧渔业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达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这些指标说明天津县所辖聚落中出现了大量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聚落,这是中国传统时期城市化动态过程的体现,也为城乡二分法之外的城市、似城聚落和乡村三分法的聚落类型划分理论提供了例证。

  • 标签: 开埠前夕 天津县 聚落类型 《津门保甲图说》
  • 简介:保甲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村基层控制制度,户籍管理是其基本功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中国近现代保甲制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保甲户籍控制的研究尚待深入。解放战争时期河北省政府在农村基层推行保甲户籍控制,建立以多重、立体监控为特征的保甲户籍控制系统。它具有设计的周密性,实施的强制性、残酷性的特点。河北的保甲户籍控制并没有达到设计者预想的效果。

  • 标签: 解放战争时期 河北省政府 保甲户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