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展产后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我院产科接收的100例产妇,将其以电脑随机抽取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产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指标比较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掌握度和母乳喂养依从性均得到显著提升,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明显延长,混合喂养率以及人工喂养率均较低,最终获得的纯母乳喂养率较高,两组指标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汁分泌 产后护理干预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护理干预对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统计在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抽取本院分娩产妇96例作为此研究样本,依据病例尾号奇偶数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则开展产后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其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泌乳量。结果:探究组产妇母乳喂养在1周成功率为97.91%远高于对照组79.16%,且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P

  • 标签: 产后护理干预 乳汁分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乳房穴位按摩手法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乳房按摩手法:用手的大鱼际肌从乳房基底部进行360度按摩整个乳房。观察组:采取改良乳房穴位按摩手法;两组均按需哺乳或24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8-10次,应用后3天,对比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乳房穴位按摩 乳汁分泌 乳房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实验探究常规乳房按摩以及吸奶器的使用效果,以此来分析吸奶器促进乳汁分泌来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1年8月至今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的初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乳房按摩的方式干预,实验组30例采用吸奶器干预,经过不同方法的应用之后,观察两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结果:经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后,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不同,最终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由于经验不足或者自身体质原因导致母乳喂养率较低,因此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提高乳汁分泌量。本次研究证明相较于常规乳房按摩,吸奶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乳汁分泌量,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吸奶器 乳汁分泌量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开展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初始分泌时间、通乳后48h泌乳量以及产后72h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乳汁初始分泌时间<24h、24h~48h、49-72h、>72h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通乳后48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72h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能够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乳房穴位 膀胱经 按摩 产后泌乳 纯母乳喂养率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手法催乳与催乳汤联合应用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接收的15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乳房护理,研究组进行、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乳房肿痛评分(2.62±1.13)分、胀痛缓解时长(2.32±0.74)d、泌乳量(2.91±0.42)分、泌乳时间(28.72±3.76)h,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满意度97.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乳汤配合手法催乳与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症状,缩短胀痛时长,加大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穴位按摩 催乳汤 手法催乳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采取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于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干预)各75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乳房胀痛等级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剖宫产 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 乳汁分泌 乳房胀痛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母婴分离期间为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针对电动吸奶器对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做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母婴分离产妇,共计100例,按接收顺序平均分为两小组。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泌乳量更多,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电动吸奶器在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中,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具有可行性,对此建议大力推广。

  • 标签: 电动吸奶器 传统挤奶 母婴分离 泌乳量 舒适度
  • 简介:摘要产科麻醉安全用药涉及的重要因素包括药物胎盘转移及新生儿药物代谢,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一定程度上透过胎盘并在胎儿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因此,了解胎盘转移的基本过程和机制对麻醉用药在满足手术要求和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最小之间达到平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主要描述了影响药物胎盘转移的相关因素,临床相关麻醉用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并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进行讨论,为更合理地选择产科麻醉相关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产科麻醉用药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胎盘转移 乳汁分泌 产科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提高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优质护理观察组没对比两组乳汁分泌情况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48h乳汁分泌较多,满足喂养需求的比例较高;观察组母乳喂养率较高。结论:为剖宫产产妇应用优质护理,利于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剖宫产产妇 乳汁分泌 母乳喂养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改善产妇乳汁分泌所实施催乳治疗结合乳房按摩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参与人数为60例,均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分娩的健康产妇,将所有参与产妇进行盲选分组,研究组临床实施乳房按摩、催乳治疗联合护理,常规组临床实施常规护理。并将最后研究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其研究价值。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两组数据差异明显,不仅研究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常规组,乳房胀痛情况、泌乳时间相对缩短,且护理满意度较为理想,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为产妇改善乳汁分泌实施乳房按摩、催乳治疗联合护理方案,其效果显著,可将乳房胀痛时间、泌乳时间相对缩短,且得到有效缓解,使其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乳房按摩 催乳治疗 联合护理 乳汁分泌 实施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产妇乳汁分泌量、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共纳入70例于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设两组,各3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对两组乳汁分泌情况及乳房胀痛程度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更短,产后1d、2d、3d的乳汁分泌量更多,乳房胀痛程度更轻(p<0.05)。结论  产后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促进其产后康复。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乳汁分泌 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观察在产妇产后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以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从该院2021.4-2022.4月期间选取48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妇产后康复护理 乳汁分泌 产后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截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7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实验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肿胀疼痛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对照组的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另外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肿胀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乳汁分泌量 乳房肿胀疼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妇产后实施产后乳房护理对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胀痛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80例孕妇当作研究样本,选用系统分配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后者应用产后乳房护理,观察孕妇实施产后乳房护理对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胀痛症状影响效果。结果:产后乳房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更低(P

  • 标签: 产妇 产后乳房护理 乳汁分泌量 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剖宫产患者的产后护理中实施泌乳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及乳汁分泌情况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分娩的8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泌乳护理,观察对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分泌充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母乳喂养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泌乳护理 生活质量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其乳汁分泌及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和观察组(产后康复护理,43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汁分泌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生命活力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乳汁分泌与产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妇 产后康复护理 乳汁分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剖宫产产妇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产妇不良情绪、乳汁分泌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1年我院接收的8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不良情绪、乳汁分泌和护理质量。结果:B组产妇情绪健康、乳汁分泌情况较优、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为剖宫产产妇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利于改善不良情绪,促进母乳分泌,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剖宫产产妇 不良情绪 乳汁分泌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妇护理工作中应用产后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及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8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产后乳房护理,对比产妇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产后乳房护理 母乳喂养率 产后乳汁淤积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及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产妇,入科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并均接受产后常规护理干预,B组联合产后乳房护理干预,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B组较A组初始泌乳时间更少,7d内泌乳量充足例数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A组,乳量不足例数、人工喂养率及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均低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乳房护理可加快产妇产后泌乳速度,并降低乳汁淤积发生概率,同时确保泌乳量充足进而显著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产后乳房护理 母乳喂养 产后乳汁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