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通气中改良俯卧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ICU ARDS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俯卧实施俯卧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俯卧方法实施俯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和压疮发生率。结果:实施俯卧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俯卧前,实施俯卧后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俯卧位方法 ICU ARDS 俯卧位 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俯卧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4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通气治疗,干预组采用改良俯卧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差异情况及压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俯卧前后,2组患者间SaO2、PaO2、PaCO2、PaO2/FiO2等氧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俯卧前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俯卧后氧合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患者的压伤发生率(17.64%)明显低于对照组(4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7,P<0.05),患者胸部是俯卧通气时压伤的高发部位。结论改良俯卧方法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且能减少ARDS患者俯卧通气治疗中压伤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护理 改良方法 俯卧位通气 压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俯卧分腿俯卧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俯卧分腿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共62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行俯卧分腿PCNL,对照组32例行传统俯卧PCNL,观察组取俯卧位于患逆行置入输尿管导管,经超声定位,建立18~24F的经皮肾工作通道,从工作通道置入11.2Fr经皮肾镜,行碎石取石术。对照组则先采用截石行患逆行输尿管导管置入术,再转变为俯卧完成后续手术过程。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置管和体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率等资料。结果两组经皮肾镜术均顺利进行,俯卧分腿手术时间为(123.03±36.07)min,俯卧手术时间为(147.69±44.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分腿体位准备和置管时间为(33.44±15.83)min,俯卧体位准备和置管时间为(57.60±9.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使用俯卧分腿PCNL有效可行,减少了手术时间、通道建立及体位准备时间,并且该体位能联合输尿管硬/软镜碎石,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俯卧分腿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通气技术在ICU 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7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3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俯卧通气技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发生率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频次、呼吸频次、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的总发生率13.16%均低于对照组68.42%,(P<0.05)。结论:针对ICU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俯卧通气技术辅以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避免不良症状发生,稳定患者呼吸、心律频次,降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技术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俯卧护理的方式来对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干预,探究其是否能够有效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维护早产儿的生命安全。方法:从我院接生的早产儿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早产儿一共50例来进行研究,这些早产儿接生的时间段为2017年6月到2019年3月。保证这些早产儿身体特征方面不会具有过大的差异性,然后将这些早产儿随机平均分为A、B组,A组早产儿利用俯卧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临床研究,将早产儿俯卧位置于暖箱中,头部抬高15°,偏向左侧或者是右侧,而B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护理方法,然后医护人员需要将A、B组患者的呼吸暂停次数、疗效、住院时间等进行记录以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早产儿住院天数(18.94±2.41)d,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老年人的俯卧护理效果。方法: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接诊的(62例)重症肺炎老年患者为分析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1例,仰卧护理)和观察组(31例,俯卧护理),记录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气道平台压、二氧化碳分压和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等呼吸力学指标来评估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力学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肺炎 老年人 俯卧位护理 呼吸力学指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主动干预对俯卧手术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俯卧手术的患者 4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23 例 )和对照组( 23 例 ),给予观察组主动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皮肤受压情况相比,观察组皮肤受压率( 8.70% )显著低于对照组( 30.43% )( P < 0.05 )。 结论: 对俯卧手术患者采用主动干预护理措施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皮肤受压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主动干预 俯卧位手术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俯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入院的 3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接受常规通气治疗以及俯卧通气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血氧分压情况以及氧合指数(血氧分压 /吸氧分数)。结果:统计分析后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情况以及氧合指数统计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俯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情况,使患者快速脱离危险。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治疗 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俯卧通气在 ARDS 患者 康复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患者 65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仰卧俯卧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 pH 值、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合指数( PaO2/FiO2)。 结果: 俯卧组患者的 PaO2为 ( 201 .28 ±34 .23 ) mmhg ,优于常规组的( 158.26 ±28.92 ) mmhg ( P< 0.05 );俯卧组患者的 PaO2/FiO2为 ( 229 .28 ±45 .23 )优于常规组的( 143 .06 ±37 .39 ) mmhg ( P< 0.05 )。而两组患者的 PH 和 PaCO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 )。 结论 : 在 ARDS 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俯卧机械通气是一种比传统模式更加科学的辅助通气方式,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因此 俯卧通气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ARDS 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护理程序减少 ARDS患者俯卧通气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8年 9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 78 ARDS俯卧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 39人)和对照组( 39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规范化护理模式,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导管移出、压疮、心律失常等风险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的视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程序在减少 ARDS患者俯卧通气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规范护理程序 ARDS患者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风险管理在胸腰椎手术俯卧安置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100 例胸腰椎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50 例)和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风险管理在胸腰椎手术俯卧安置中应用效果显著,对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胸腰椎手术 俯卧位安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行仰卧护理对病情控制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新生儿59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仰卧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俯卧护理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干预后病情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行仰卧护理,可引流呼吸道内分泌物,解除患儿不适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俯卧位 病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俯卧手术中压疮高危部位的护理要点,为后续护理干预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俯卧骨科手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手术时间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对照组术中给予一般性护理,研究组对压疮高危部位详细分析并采取泡沫辅料等辅助措施,分析两组压疮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7.39%及4.35%,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2.61%及10.00%,以上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俯卧手术容易发生压疮,在手术治疗过程需要认真分析识别压疮高危部位,同时采取按摩、体位摆放以及借助泡沫辅料等护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压疮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性。

  • 标签: []骨科手术 术中压疮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俯卧通气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的相关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俯卧通气护理),各 30 例,均行俯卧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 观察组 机械通气次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 ( 2/30 ),低于对照组的 20% ( 6/30 ),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ARDS患儿俯卧通气中辅以积极有效护理, 有助于减少 机械通气次数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规避并发症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俯卧通气 ; ARDS;新生儿; 机械通气 ;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患者安全为导向的俯卧通气护理指标体系,为临床评估、护理该类患者提供参考,为护理管理者提供质量控制与改进的依据,不断优化俯卧管理,促进患者安全。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访谈初步拟定指标,随后经过2轮专家函询,讨论、修改并最终形成相应的指标体系。在科室实施半年后,评估护理人员满意度以验证效果。结果最终形成危重患者俯卧通气护理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专家可信度好,护理人员满意度高。结论基于患者安全的危重患者俯卧通气护理指标体系较全面涵盖了各项护理要点,具体效果有待在医院管理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俯卧位通气 护理质量 护理敏感指标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 ICU 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通气治疗,分析护理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科室检查进入 ICU 病房,且确认为呼吸衰竭。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6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俯卧通气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呼吸指标、心理指标以及气血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67% ( 29/3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90.0% ( 2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 ICU 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通气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患者 ICU 俯卧位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俯卧通气是ARDS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临床实施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气管导管和静脉管路脱管、压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严重并发症,且需要一定的人力和配合度,实施难度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可以帮助危重患者轻松完成俯卧通气时体位转换的支架,解决了上述难题,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 2 1847759.9)。该支架设计简单,由支架、转轴、绷带构成,可靠性强,易于操作,可明显降低俯卧通气的实施难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负荷,提高患者的救治质量。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翻身支架 搬运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俯卧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仰卧通气)和观察组(俯卧通气),比较两组不同时段氧合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4时期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T1、T2、T3时期氧合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俯卧通气治疗可改善其氧合指数,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氧合指数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