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六和合能海和合的大义和合,就是团结的意思。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徒,共同团结起来,组织成一个有典次有精神的僧团,共同卫护三宝,使三宝久住于世,无论出家佛子或在家菩萨,都一心一志地向三宝上着眼,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这就叫作和合。所以这和合...

  • 标签: 佛教 僧伽 慈悲心 戒律 自身建设 生命存在
  • 简介:通过学习《入中论》,对大乘中观宗有点滴认识,兹将几个中心问题,试述如下。概说印度之佛教,略分为四部(我国藏地承之):小乘之有部与经部、大乘之中观与唯识。唯识是弥勒菩萨教派,着重般若广行;中观是文殊菩萨教派,着重弘扬般若深见,基本著作是《中论》、《入中论》,藏地称之为二大车。龙树菩萨作《中论》二十七品,决择二无我,然文字非简即繁,后人不堪领

  • 标签: 入中论 中观宗 二无我 龙树菩萨 文殊菩萨 自性
  • 简介:“因信成”是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书》中的名言,是《圣经》中的话,有绝对的权威。历来的神学家们都公认,《圣经》是一部救恩书,其救恩福音是不会有错的。因此“因信成”这句话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无可置疑的。

  • 标签: 《圣经》 基督教 “因信成义” 教义思想
  • 简介:圣经中有"人"、"称"、"公义"等词语,在这些词语中""所指为何,笔者一直不太清楚。在现今的教会之中,很多的信徒在谈到""(righteousness)这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称"、"人"、"义行"等,但是当理解这个字的时候头脑之中会有"侠义"、"忠义"、"义气"的意思。这样的理解非常不可取,因为""的含意很丰富,不但儒家著作里有很多含意,在圣经中也有很多含意。本文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分析儒家著作里""的含意,第二大部分分析圣经中""的含意,第三大部分是将之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 标签: 义人 义行
  • 简介:“十重唯识”是法藏大师在其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中,为了解释有关“三界唯心”的问题而提出的。“十重唯识”中,法藏大师从华严宗的角度,借助唯识法相宗相关理论,从而展开“十重唯识”的论述,以便阐明华严宗唯心之旨。本文将对“十重唯识”文本及相关的思想,进行简略地探讨与剖析。

  • 标签: 十重唯识 融事相入 全事相即 帝网无碍
  • 简介:上师的座右铭见于《能海上师传》,短短32字,字字珠玑。是我们近慈堂上,以至整个佛教之至宝,更是僧宝中任当家师、方丈们的一面镜子。座右铭字句浅显明白,不用解释就懂。不过,结合自己回忆亲近上师时所知的其他一些言教来阐述,或更有意义。

  • 标签: 上师 道德建设 佛教 学佛 佛陀 座右铭
  • 简介:在德山宣鉴门下,有雪峰存承嗣其家风,在闽中大阐玄猷。他所主持的道场,法席兴盛,冬夏不下一千五百知识,天皇禅系至此大行于世。今查《景德录》,雪峰法嗣名存《灯录》者就有五十六人之多,其中具有机缘语录者达四十五人。更为重要的是存门下的玄沙一支,经过桂琛至文益的弘传,遂开法眼一宗;

  • 标签: 德山 道场 法眼
  • 简介:《无量经》是一部并不流通很广的经典,然此经属于法华系统的三经之一,它对了解《法华经》的义理,悟人一乘实相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无量义经》 实相 《法华经》 义理
  • 简介:方从是元末明初的著名道士画家,其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师从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高道,而且还拜师于全真高道金月岩,并获得过真人封号。方从还是一位高产画家,创作绘画作品达七八十幅之多,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 标签: 方从义 道士画家 元代
  • 简介:“本”与“迹”是一对既相互区别又相即不二的佛学范畴,智者在《法华玄义》卷七上中对之进行了详细解释。智者说“本者理本,即是实相,一究竟道;迹者,除诸法实相,其余种种,皆名为迹。又,理之与事皆名为本,说理说事皆名教迹也。又,理事之教皆名为本,禀教修行名为迹。

  • 标签: 智者 实相 修行 名教 佛学 范畴
  • 简介:“体观”是净影慧远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慧远判教观、心识观、佛性观、修行观等各个方面的思想。慧远将诸法区分“同体”-9“别体”两个层次,同体之法“离相离性”、“无有一性”,别体之法有“体性”之差别,有性相之分。同体之法同时“无不性”,此即慧远“同体分”观念——“无有一性”是“同体”,“无不性”是“分”。在同体中,诸法的分别不是性相之分,而仅仅为“”之差别。“同一体中,随分万,举一寻体、即是其体”,体与是六相圆融的关系。同时,同体之法与别体之法并非截然对立,通过“摄事相以从体”,慧远将别体之法摄入同体之中,使别体之法也具备六相圆融的特性。此种思想,对于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四法界观念有重要启发。敦煌S.4303、S.613在“同体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出“体俱融”,用以表述其宗最高的境界,强调“一体一切体,一一切”,体之间六相圆融、相互含摄。这是慧远之后地论师体观的延续。

  • 标签: 慧远 体义观 地论师
  • 简介:本文探讨了“格”的两种含义,即它的基本义和引申。格的基本义就是它的文本义,而引申则是后人对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时引出的一个概念。格在早期佛教的传播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遍意义,于是它的义蕴得到了引申和发挥,产生了“格佛教”这个术语。格的本义是一种概念上的对等,但是后人提到的“格”如“格佛教”则是它的引申,变成了比较哲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

  • 标签: 格义 佛经翻译 护教 格义佛教 比较哲学
  • 简介:有关《大乘起信论》的注疏以及现代研究中,多偏向本觉的讨论,而较少论及始觉,致使始觉的基本含义与功用长期晦暗不明。本文则通过深入分析有关觉的相关段落,认为觉与不觉为心性论语境,而本觉与始觉却为修道论语境,由此确定始觉的基本语境。进而借助古今诸多注疏家的观点,考察始觉与其后四种觉的关系,大致分为"过程说"和"定点说"两类。因"过程说"内有悖论,故不可用,"定点说"所确定的起点也值得商榷,故需要对四种觉逐次分析,确证相似觉为始觉最合理。而相似觉成为始觉的重要因素是初发意菩萨深信真如法,又真如即为本觉,故始觉=信本觉,由此确定始觉的基本含义。始觉也是真如用熏习的开端,此即始觉的功用。

  • 标签: 本觉 始觉 过程说 定点说 信本觉
  • 简介:“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众多神长教友爱国爱教、热心参与福传,他们是天主的仆役,不问收获,只务耕耘,使得教会在历经文革的创痛后,各项事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 标签: 福传 热心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改革开放 八十年代 爱国爱教
  • 简介:韩国天台宗始祖、朝鲜半岛高丽国王子、祜世僧统天大师与杭州慧因寺住持、华严座主净源大师有着殊胜因缘,为中韩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载入史册为后世传颂。

  • 标签: 大师 始祖 高丽 国王 佛教文化 王子
  • 简介:《谛证得经》是古印度重要宗教派别耆那教中影响最大的经典。这一经典构筑了耆那教系统的理论体系。它重视通过智慧获得真理,提出了"七谛"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该经表明了耆那教的主要宗教和哲学思想。《谛证得经》通过"命我"和"非命我"的范畴,论述了耆那教关于生命现象和自然事物的主要理论;通过"五种智"的理论,展示了此教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观念。《谛证得经》对耆那教在历史上的成熟和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谛义证得经》 命我 非命我 耆那教 印度宗教
  • 简介:之主旨非言物性,乃言动静关系,物不迁含俗谛、真谛双重论旨.以俗谛解之,物不迁乃以俗谛破俗谛,重在破执;以真谛解之,则有"立"之意义,立万法假有性空、动静皆空,契合般若空观.此二前者为明为显,文之所重;后者为暗为隐,隐而未发.以此双重论旨解之,则对物不迁之聚讼纷争及澄观、镇澄所提诘难皆可迎刃而解.

  • 标签: 《物不迁论》 佛教 澄观 镇澄
  • 简介:大觉天是韩国天台宗的创始人,但他并不象一般的宗派祖师那样,只是弘扬一宗一渗,而是兼容并包,诸宗并弘。更可注意者,大觉天对诸宗之兼传并举,并非是以天台宗为中心,而是以华严宗为中心的,其所谓天台思想中实包含着浓厚的华严特征。正传华严,兼传天台,是天佛学思想的总体性格。

  • 标签: 义天 天台 华严 教观
  • 简介:临济宗在禅门五家宗派中,势头最强劲,法脉最久远。自从玄禅师(787-866)于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的临济禅院开创此派后,临济禅门龙象辈出,门叶繁荣。至宋代复发出黄龙、杨歧二支,此二支于宋代法流尤盛,并流布日本,自宋至清,代有高僧。禅门五家中,除临济以外,其它宗派尽管盛极一时,然终究数代而亡。

  • 标签: 临济宗 思维方式 佛教 义玄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