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吉安市河东,距城二十余里,有一古刹净居寺,端居在青原山。吉水人杨万里,曾自豪地夸耀该山,为'山川第一江西景'。我在日本电影《感官新世界》中,看到男女主人公在平原上分手,背景是隐隐的富士山,周围田野平旷,寺院耸立,河川静流,主人公在雨中握着油纸伞,穿着木屐——黑白画面,给人怦然心跳的忧伤和感动。我想,过去的吉安,也是这样的宁静和文气,有着电影里相似的画面:楼阁素朴静雅,寺庙林立,平原种着稻黍,赣江蜿蜒沉静,充满宗教感和别离

  • 标签: 净居寺 青原山 日本电影 黑白画 油纸伞 男女主人公
  • 简介: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宋儒的语词和概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这些语词和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三是这些语词、概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伊斯兰教哲学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借用的儒学概念范畴的思想内涵进行改造;二是这种改造基于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三是这种改造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伊斯兰教的立场坚定不移,对伊思想的异同严格区分,对儒学面对的问题适度同情,对儒学的整体思想全面观照,则是王岱舆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 标签: 以儒诠经 以儒释伊 以伊释儒
  • 简介:唐诗是研究唐代口语词汇的重要材料(蒋绍愚1990)。也是研究古白话语词的重要语料,尤其是仅见于诗歌作品中的古白话语词。

  • 标签: 口语词汇 诗歌作品 话语词 语料
  • 简介:明末清初,在伊斯兰教、基督教与儒家思想文化的对话、交流、调适和融合过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和“西”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和“西”的共同产生,真正开启了伊斯兰教、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全方位的对话和融合,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华发展传播的转折点,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和“西”在思想、活动、影响等方面的异同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对当今促进宗教和谐、文化和谐、民族关系和谐、中外文化交流和谐,乃至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都有着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儒家思想 “回儒” “西儒”
  • 简介: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学为主干,佛教、道教为两个分支构成的我国传统文化,其节俭观既有精华,也存在着糟粕。认真批判继承、道三家的节俭观及其在各自节俭观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对推动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具有现实的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儒学 佛教 道教 节俭观 比较研究
  • 简介:唐代从印度、西藏和中原地区传入南诏的佛教密宗为主。佛教密宗与本地原始宗教融合,在南诏中期基本形成了经本地化改造的特殊密宗派别阿吒叻教。阿吒叻教普及于南诏国内,成了南诏主体民族——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至大理国时崇佛、拜佛之风更甚。

  • 标签: 大理国 释儒 宗教信仰 佛教 地方志 云南
  • 简介:<正>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说中国哲学是尘世的在对中国哲学所作的许许多多的概括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哲学更注重此生此世而不像印度哲学那样富于思辨。假如我们问,中国哲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是尘世的,人们可能告诉我们,它首先是人道的、人为中心,它研究人的道德生活以及社会关系。当听到或读到这类概括时,具有批判性思想方式的人,就立即会提出反驳,或至少作出一些澄清。例如,就上述的概括来看,人们可以反驳说,印度哲学同样也是以人为中心的,

  • 标签: 道家 佛教 中国哲学 传入中国 禅宗 新儒家
  • 简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儒家为主体,、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

  • 标签: 中国传统哲学 佛教传入 儒、释、道 玄学家 儒家道统 中国文化精神
  • 简介:蔡格是蔡氏九第四代儒者,作为朱子门人后学,他的学说可以看成朱子学继续发展的产物,他一生的学问宗旨在于辟佛卫道。在心性论层面,蔡格诠释《孟子》“尽心知性”章,批评了佛学的知觉为心、作用为性。他引入理气论分析人心道心说,批判佛学否认道心存在的学说。在工夫论层面,蔡格极为重视持敬与为仁的工夫,批评佛学的顿悟学说,而儒学的天理是仁义礼智之实,需要切实的为仁工夫。

  • 标签: 蔡格 理学 尽心知性 人心道心 持敬 为仁
  • 简介:之辨”是中国历史上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不同文化派别之间的论争,而理学对佛学的批判达到了其高潮。理学“之辨”的核心是理学教育思想对佛学教育思想的批判,因此,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理学“之辨”无疑更能把握其本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宋明理学教育思想。

  • 标签: 理学 教育思想 佛学批判 “儒学之辨” 教育学
  • 简介:针对朝野上下日益高涨的排佛、反佛浪潮,契嵩作《辅教篇》,阐明一贯的主张,捍卫佛教。在《辅教篇》一书中,契嵩分别从社会功能的一致性、本体统一性、伦理规范的相互贯通性等三方面阐述、论证了一贯思想。契嵩的一贯思想,无论理论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了前人,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标签: 契嵩 《辅教篇》 佛教 道教 宗教思想
  • 简介:法道之间的互补及融合,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法、道、的融合是一个完整的人、和谐的人的内在要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欲求与自足,它反映着人的存在本质的复杂与深邃。

  • 标签: 儒法道释 个体 和谐
  • 简介:儒家的思想文化观念很早就已在敦煌地区扎根传播,形成了忠君孝亲的道德人伦观念.特别是作为儒家基本道德伦理观的"孝亲"观念,在古代敦煌得到了特别的提倡和发扬.佛教传入之后,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发生密切交融.从敦煌佛教歌辞可以看出,佛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契合之处,对共同的伦理内容给予强调和突出,并注意积极吸收儒家的思想观念,从而缩短了两种文化的差距,使佛教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结果一方面是佛教经义中融进不少儒家思想,出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儒学化,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观念大量融入中土文化,大大丰富发展了中土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固有内容,并最终成为中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标签: 敦煌 佛教歌辞 儒家思想 孝亲 调合
  • 简介: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诸传统艺术中最简单、最典雅而又最富含内涵的艺术。、道三家思想就深深蕴含在里面。本文分析书法与、道三家的关系,探寻其中的内在联系。一、书法艺术中儒家思想的融入(一)'气'的修养与'气'韵生动结合'气'是书法品鉴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指书法中的生气、气势、韵味、韵致等,是书法家攫取节奏化、韵律化的意象,又化入自我,并通过点线律动以致章法布局的内在节奏,使欣赏者获得蕴藉丰富、

  • 标签: 中国书法 儒家思想 品鉴 章法布局 美学范畴 儒家学者
  • 简介:岳珂(1183—1243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肃之、了山,号亦斋、东几、倦翁、棠湖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九江;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敷文阁待制岳霖之子;历官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知嘉兴府,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权户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兼守当涂等。岳珂著述甚富,传

  • 标签: 岳珂 内在超越 哲学 户部尚书 文学家 史学家
  • 简介: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回族学者,他们援引儒家思想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伦理纲常等重要思想,不仅适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需要、推进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又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生命力。其中刘智援引儒家三纲五常确立中国伊斯兰教的“五典”说,系统阐述了穆斯林基本的人伦规范。

  • 标签: 刘智 儒学 伊斯兰教 五典
  • 简介:学术界关于道家与荀子关系的研究颇多,对其中荀子的“道法自然”观研究则相对匮乏。“道法自然”观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对荀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的“道法自然”观由他的“道”论和“自然观”组成,体现出“道法本身的自然”特点,并以此来指导他的人性论和政治思想。荀子的“道法自然”观突出人为因素,并用儒家修养方法和“礼法并举”的思想改造自然人性和“无为”政治,是一种的过程。荀子“”使“道法自然”观与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契合,对汉代儒道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荀子 道法自然 以道释儒
  • 简介: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中国古人创造了独特而成熟的设色观念。而这一观念从一开始就带有某种社会功能,深受中国古代社会多种哲学思想的渗透,而其中尤以道家、儒家、佛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古代设色观念的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

  • 标签: 设色 道家 儒家 佛家
  • 简介:“活法”说是中国诗学的核心命题之一,但对吕本中建构这一理论的渊源,还有深入研讨的价值。本文从宋代是一个释道三教合流的时代入手,在仔细研读基本文献的基础上,认真爬剔清理,微观的文献解读、文字校勘和宏观的理论阐释、分析考论相结合,上探其源,下明其变,匡正了一些误识。

  • 标签: 吕本中 活法说 儒释道 互补
  • 简介: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 标签: 回儒 伊斯兰教 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