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形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部分英语介词和副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利用图形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部分英语介词和副词

章亦松①赵笑红②黄湘彤③

章亦松①赵笑红②黄湘彤③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图形——“射体与界标”来解释部分介词及副词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与掌握这些介词与副词的含义及用法。

关键词:射体与界标;客体与参照物;图形与背景;介词;副词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感到很难解释某些介词与副词的含义,或者对这些介词及副词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往往只告诉学生去记住它们的基本含义及一些相关的常用词组。然而英语中有那么多的介词副词及其词组,要想把它们一一记住,谈何容易;而对它们的不理解,更增加了记忆的难度。于是学生们在练习或考试时常常是“跟着感觉走”——而不幸的是,许多是错觉。

翻开英语词典——不论是牛津双解词典还是新英汉词典,我们都会发现对一些常用介词的解释是太多太长了,让人感到有些不耐烦。我手头还有一本文友书局出版的《英文介系词大全》。这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有关介词及系词的著作,其中还有配套的练习,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同样是条目繁多而不耐烦看完;或者,就算看完了,也无法记住。那么有没有能比较容易地掌握英语介词及副词的捷径呢?这也是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到如今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直到最近我读到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中的《认知语言学入门》,发现可以用“射体与界标”的理论来理解、解释许多英文介、副词,甚至包括英语中的那些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射体(trajectory)与界标(landmark)”这对术语最初由R.Langacker等人提出,它是由一个世纪前丹麦心理学家Rubin首创的“图形(figure)和背景(ground)”理论脱胎而来的。Rubin认为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图形”这部分知觉场,是看上去有高度结构的、被知觉者所注意的一部分,而“背景”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人们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也可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例如,在表示位置关系的句子“Thebookisonthetable”中:

这里“书”是图形,“桌子”为背景。这个例子也说明,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由介词表达的位置关系;反过来说,空间介词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图形——背景”关系。这一原则被认知语言学家R.Langacker等人引用过来,但他们将它换成“射体(trajectory)与界标(landmark)”这对术语。他们认为如果某个客体处在相对于另一个客体的位置,或向后者移动,那么前者就叫“射体”,后者为“界标”。

“射体(trajectory)与界标(landmark)”更多地强调动态过程,而“图形与背景”则更适宜用来表示静态。我认为不如用“客体与参照物”表述这一理论更易让人理解与接受。“参照物”常常是静态的,而“客体”既可以为动态,也可以为静态。我们可以用图解的方法,来解释下列的介词以及副词的含义。

注意:Tr=trajectory(射体),lm=landmark(界标),st=stage(阶段)

trtrtr

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over的两个含义——既表示射体在界标的上空,又表示射体在界标的上空一个移动的过程。我们还可用下图诠释:

verticalspaceaxis

.

Over的含义可以被归纳成三类。按照射体与界标的理论,可用图表示如下:

由此,我们还可以理解介词over的隐喻扩展。

Eg:shehasastrangepoweroverme.(强调她凌驾与我之上)

Harrystillhasn’tgotoverhisporce.(强调一个过程)

Thegovernmentwasoverthrown.(如上图c所示)

Thematchisover.(强调一个过程)

类似地,我们可用下图表示out的含义:

out所表示的是射体从界标中出来的一个过程。它的反义词应该是into,而非in,如果用图来表示,into有一个动态的过程,但in则只是静止的状态。

从图中可看出,away强调的是射体离开界标,这里把界标看作一个点;但out把界标看作一个容器。

away与apart的含义之区别可参考下图。前者是一对射体与界标,但后者互为射体与界标,因为彼此都是动态的。

让我们再来看up。如下图所示:

up有一个向上的过程,它是动态的;而on则表示射体位于界标的上面,它表示一个静态的存在。例如,在句子Heisontopofthehill.中,强调的是他目前的状态是在山顶上,他已在山顶了。而在句子Heisclimbingupthehill.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从山脚爬上山顶的动态过程。

再比如in与at的区别。当我们告诉学生arrivein是指大地方,而arriveat是指小地方时,我们何不通过下例来展示呢?

当我们把thesupermarket或Hangzhou当成一个容器,或者说当我们与thesupermarket或Hangzhou近距离时,我们用in;而当我们远离thesupermarket或Hangzhou时,我们就会把它当成一个好象地图上的点,这时就用at。

在文友书局出版的《英文介系词大全》中,有关介词from的解释及例句有许多。其中这样写道:From表示“根源”,“来源”,“出处”,作“从……”,“自……”,”由……’之意;可由表”理由”引申表示“推断”,“推论”,“推定”,作“依……推论”,“从……推定”,“根据…”,“依照……”之义。然后有许多关于from的词组,如:comefrom,risefrom,derivefrom,arisefrom,springfrom,emergefrom,resultfrom,stemfrom,emanatefrom,growfrom,originatefrom,proceedfrom,drawwaterfromawell,copyfrom,adaptfrom,quotefrom,getfrom,receivefrom,judgefrom,concludefrom,inferfrom,deducefrom,paintfromnature,speakfromexperience,fromwhatIhear……这么多词组,我想学生是很难记住它们的。但当他们理解了的含义即如下图所表示的那样,学生就不会记得那么艰难了。

除了用射体与界标理论解释上述介词及副词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来解释部分动词。例如,很多学生难以区分separate与pide,我们教师只需用下图就可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区别,而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解释。

因此,当我们在教学介词及副词时,可以运用射体与界标理论,采用图解法来进行描述。它可以让学生对许多问题(不仅仅是介词及副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理解。学习认知语言学知识,就好像为我们打开了英语世界的另一扇门,让我们豁然开朗。

作者单位:①,②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311400;③浙江省遂昌中学3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