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方式在降低介入导管室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住我院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观察组的病人在传统的护理方式上增加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感染率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人数为6例,感染率为1.2%;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人数为23例,感染率为4.6%;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护理改进的方式可以显著的减少介入导管室的感染程度,增加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病人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介入导管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介入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及价值。方法: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中,选择94例需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将其按照入院先后次序,分为每组47例的两个组别,并实施差异性管理模式。在常规组中,实施常规化的管理模式,而研究组结合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及理论,最终从两组多项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等指标实施对照。结果:研究组在基础护理操作、病房管理等所有维度上,其整体护理质量更高,且出现的投诉、感染情况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患者,需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能够在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像是院内感染等不良情况,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介入护理 不良情况 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核电厂调试阶段设备和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尚处于验证阶段,设备和系统可能存在“跑、冒、滴、漏”以及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的风险,此外,土建、安装和运行在此阶段处于交织状态,立体作业和交叉作业多;同时,调试阶段系统设备“带压、带能”,如操作失误将导致质量事件/事故。调试阶段质量事件表明,调试介入安装阶段后设备和系统质量管理的边界不明确,隔离被破坏等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居多。本文基于华龙一号海外首堆K-2/K-3机组调试现场质量管理实践,对调试介入安装阶段后的系统和设备的的隔离的质量管理进行探讨,明确在此阶段的质量管理责任范围,为后续海外其他调试项目调试提供指导。

  • 标签: 调试 介入 安装 质量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一月~2020年12月接受肿瘤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并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在增加心理护理措施。之后对比两组患者1年之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存活率。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了解风险管理对于降低介入治疗患者各类治疗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入院的介入科患者106例,将符合标准的106例介入科患者随机均等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3例,针对对照组53例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见,在常规护理干预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措施的介入治疗患者(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施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介入治疗患者,在褥疮事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1例,风险管理组0例;血栓事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3例,风险管理组2例;出血事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2例,风险管理组2例;感染事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1例,风险管理组0例;血肿事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2例,风险管理组1例;假性动脉瘤事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1例,风险管理组1例;结果可见常规护理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87%,风险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1.32%(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降低介入治疗患者各类治疗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正面效果积极有效。

  • 标签: 风险管理 介入护理管理质量 作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中的100例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所有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癌 介入治疗 生存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后对其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9年04月收治的1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护理管理干预方案;比照组(66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管理干预方案配合展开介入治疗;实验组(66例):拟定传统基础护理管理干预方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方案配合展开介入治疗;就组间护理管理方案应用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总比例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护理管理方案应用满意度(100.00%)高于比照组(86.36%)明显(P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心房颤动(房颤)介入治疗的现况并对医疗质量开展分析。方法在全国7大区域中分别选取1~3家区域医学中心,按比例随机抽取各中心2017年全年行房颤介入治疗(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的住院病历,收集CHA2DS2-VASc评分记录、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是否符合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等情况,并分析当次住院期间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结果17家中心2017年共行房颤导管消融术10 800例、左心耳封堵术447例。10/17中心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500例,7/17中心左心耳封堵手术量<20例。共抽取行导管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病历1 347和160份。15.8%(238/1 505)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中记录了CHA2DS2-VASc评分。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率为98.6%(1 328/1 347),16/17的中心抗凝率高于90%;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12/1 347)和0.4%(5/1 347);导管消融手术量<500例的中心并发症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量≥500例的中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413)比1.1%(10/934),P>0.05;0.5%(2/413)比0.3%(3/934),P>0.05]。左心耳封堵适应证符合率为81.3%(130/160),其中手术量≥20例的中心符合率高于手术量<20例的中心[84.8%(106/125)比68.6%(24/35),P<0.05];左心耳封堵术的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5/160)和1.9%(3/160),左心耳封堵手术量<20例的中心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术量≥20例的中心[8.6%(3/35)比1.6%(2/125),P<0.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35)比0.8%(1/125),P>0.05]。结论我国房颤介入治疗总体规范且安全,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比例高、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符合率总体尚可,但上述指标在不同中心差异大。

  • 标签: 心房颤动 介入治疗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行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焦虑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介入护理方法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影响及价值。方法 抽取124例在我院于2020年7月18日-2021年3月1日间接受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采用介入护理(观察组),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低,观察组护理方式更令患者满意,比对照组优势显著,两组数据利用统计学数据包处理分析后有意义P<0.05。结论 本文通过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配合实施介入护理,患者心理情绪有很大的改变,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最终使得患者满意,促使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认可,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采取介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选7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接受介入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护理干预 肝癌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1]。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医院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发挥出了重大的影响[2],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可推荐运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介入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肝癌介入治疗68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接受介入治疗指导,对比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32例(94.12%),对照组综合有效26例(76.47%),(P<0.05)。实验组无效2例(5.88%),对照组无效8例(23.53%),(P<0.05);对比综合护理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33例(97.06%),对照组综合有效25例(73.53%),(P<0.05)。实验组无效1例(2.94%),对照组无效9例(26.47%),(P<0.05);结论:综合化介入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满意率,建议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干预 肝癌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介入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1月-2021.5月收治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39例。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介入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行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介入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地分析护理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时进行心理护理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我们所收治的120例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要显著地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针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着重做好心理护理管理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内科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管理对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1-2020.6介入导管室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实验组应用综合性管理。评价两组护理服务质量并进行对比;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服务质量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综合性管理 介入导管室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地分析护理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时进行心理护理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我们所收治的120例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要显著地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针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着重做好心理护理管理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内科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介入导管室护理中实施综合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在介入导管室护理的患者,共2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设为两组,对照组纳入100例患者采取常规管理,观察者纳入100例患者采取综合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满意率。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介入导管室护理中介入综合性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提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开展。

  • 标签: 综合性管理 介入导管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共62例,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介入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两组经护理后均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效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