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降低介入导管室感染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降低介入导管室感染效果分析

李慧敏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方式在降低介入导管室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住我院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观察组的病人在传统的护理方式上增加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感染率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人数为6例,感染率为1.2%;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人数为23例,感染率为4.6%;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护理改进的方式可以显著的减少介入导管室的感染程度,增加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病人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介入导管室;感染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临床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法也逐渐普及,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通过小型伤口向空腔器官导入导管来进行检查治疗的方法[1-2]。为了防止病人在使用介入治疗时可以避免疾病的感染以及一些并发症,降低感染率,需要特别注重介入导管室的感染水平[1-23]。本文选择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住我院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住我院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2组,对照组共250例,其中女性147例,男性103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均值为(51.7± 2.9)岁;观察组共250例,其中女性138例,男性112例,年龄在38~68岁之间,均值为(52.1± 2.1)岁。2组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控制饮食;

(2)对病人进行一些运动的规划,加强病人的自身素质;

(3)按照患者的病情对病人进行一系列的用药。

观察组的病人在传统的护理方式上增加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方式,具体如下:

(1)建立专门的预防感染小组

小组成员依照医院的一些预防感染规定去积极进行工作,更好的完善控制介入导管室的感染程度;

(2)进行专业的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

加强对于医院人员的感染知识宣传以及熟练掌握预防感染的技能,保证进行治疗的无菌环境,降低病人的感染率。

(3)对于感染进行检测控制

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对介入导管室进行严格的检测,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实施严格的监督计划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医院进行一系列的相关考核,来总结经验,确保有关感染的各项规划落实到位,严格监督医院的感染管理,有效的预防感染。

1.3评价标准

1.3.1通过调查问卷[5]的形式来反映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

满意:问卷调查分数≧80分;

比较满意:问卷调查分数在60~79分;

不满意:问卷调查分数<60分。

1.3.2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反映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完全依从:问卷调查分数≧90分;

一般依从:卷调查分数在60~89分;

不依从:问卷调查分数<60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610a0104d6c2a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

500

398(79.6%)

255(51.0%)

143(28.6%)

102(20.4%)

观察组

500

446(89.2%)

356(71.2%)

90(18.0%)

54(10.8%)

P

-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用药依从性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两组用药依从性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一般依从

不依从

用药依从性(%)

对照组

500

195(39.0%)

217(43.4%)

88(17.6%)

412(82.4%)

观察组

500

256(51.2%)

230(46.0%)

14(2.8%)

486(97.2%)

P

-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感染程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人数为6例,感染率为1.2%;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人数为23例,感染率为4.6%;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介入导管室是一个进行介入治疗的场所,而介入治疗又是一种以微小创口进行治疗的方法,因为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所需要的仪器和工具的要求较高,所以我们要确保导管室的无菌环境和预防感染,来降低介入导管室的感染率,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病情[6-7]。为了更好的降低介入导管室的感染程度,我们采取的最主要方法是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人数为6例,感染率为1.2%;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人数为23例,感染率为4.6%;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方式在降低介入导管室感染的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程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伽, 李冬英, 胡晓莹,等. 高强度间歇与中强度持续训练对患者心脏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1):134-140.

[1]Zhang Yayu, Huo Mengyue, Song Dan,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效果评价[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 042(006):537-540.

[3]杨丽君, 陈朝霞, 肖会能. 持续质量改进对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血压控制及母婴结局的护理干预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9, 014(004):490-493.

[4] Mutlu I N , Kocak B , Ulusan M B , et al. Regional anesthesia with epinephrine‐containing lidocaine reduces pericatheter bleeding after tunneled hemodialysis catheter placement[J]. 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 2019, 23(1):887.

[5]窦慧娟, 高小宁, 高青.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v.48(23):144-146.

[ 6 ] I z u m i S, M u a n o T, M o r i A, e t a l. C o m m o n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s t i f f n e s s,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f u n c t i o n a n d l i p i d m e t a b o l i s m a f t e r m e n o p a u s e. L i f e S c i, 2 0 15, 7 8 ( 1 5 ): 1 6 9 6 - 1 7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