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常见的病理改变有黏液腺增生、浆液腺管的黏液腺化生、腺管扩张等,持续过多的黏液分泌会阻塞呼吸道,导致气流受限。COPD患者往往合并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发生粘连、倒伏、脱失等结构、功能异常,及黏液流变学特征改变,引起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导致气道管腔内不同程度黏液栓形成。本文对健康拍新型叩击法在肥胖COPD患者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 标签: 健康拍 新型叩击法 肥胖患者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在胸外科术后应用时的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开胸术后患者269例。依据采用的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39例。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机械使用中的有效度、舒适度以及自我耐受度方面做一定的调查整理。结果使用机械法的观察组从量、效果、肺部感染相对优于对照组,针对不同患者,震动频率要因人而异、缓慢增加,一般在术后第二天患者疼痛感最为强烈,故在使用机械之前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地进行沟通,做好相关镇痛治疗的准备,做好健康宣教,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人工排痰 机械排痰 胸外科手术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密闭吸联合振动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86例重度颅脑损伤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41例和观察组145例,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采用密闭吸联合振动进行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护理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气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吸联合振动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密闭吸痰 振动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予以辅助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式,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治疗,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3.2±0.9)天,病人住院用时为(5.3±0.6)天;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6.9±1.7)天,病人住院用时为(8.5±1.3)天。研究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况都要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予以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改善病人病症,极大的缩短病人肺部啰音恢复及住院所需用时。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振动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随机分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再选择振动机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来说,选择振动机治疗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该治疗方案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人工气道吸的最佳吸方法。方法将我院80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人工气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40例患者。实验组按需吸,采用浅吸方式;对照组遵医嘱定时吸,采用深吸。观察两组患儿中气道粘膜的损伤、人工气道阻塞发生的次数、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3例,占7.5%;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10例,占25.0%;两组数据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X?=5.5840;P<0.05)。结论对人工气道吸的患儿采取按需浅吸的方法,明显减少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人工气道吸痰 深吸痰 浅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气道及呼吸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出院时有效咳嗽比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情况有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变高,呼吸频率降低,通气量升高,肺活量也有明显提高(P<0.05);有效咳嗽比率升高,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有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清除呼吸道液,促进呼吸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胸外科 气道排痰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气道吸管插入困难的原因,总结其处理与护理对策。方法对外科2010年至2015年39例人工气道病人的吸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因吸管与气管插管之间发生摩擦阻力、导管内口斜面与气管壁相贴、导管扭曲、痂堵塞、导管套囊滑脱等因素而致人工气道吸管插入困难。结论必须重视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采取措施确保患者气道安全。

  • 标签: 人工气道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促进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效果为90%,对照组为75%,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有效时间,鸣消失时间,憋喘缓解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呼吸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维持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系统疾病 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运动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经回顾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55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振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量及6分钟行走距离。结果研究组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6分钟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振动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慢阻肺患者的,且显著提高其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受性。

  • 标签: 振动排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机械配合雾化吸入对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在呼吸道护理中行机械配合雾化吸入(A组),40例只接受机械(B组),38例只接受雾化吸入(C组),对比观察三组患者呼吸通畅情况。结果A组呼吸通畅总有效率为70.83%,B组为47.50%,C组为47.37%。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实施机械配合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可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其效果较单纯机械、雾化吸入更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呼吸道 机械排痰 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