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道路交通肇事犯罪量刑现状及其原因本人搜集了1980——1988年上半年交通肇事的判决书329份,其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量刑普遍低于刑罚标准。在329份判决中,判拘役的有74份;判有期徒刑1至8年的有219份,其中80%予以缓刑;判4年至5年的21份;5年至7年的只有15份。从肇事结果上看,致人死亡达3人以上的就有107起,这说明一部分重大交通肇事犯罪量刑不合刑法规定精神。第二,量刑幅度掌握不准,相差较大。例如同样致1人死亡,有的判拘役,有的判有期徒刑1年,有的判2年,也有判3年的。再如,因行为人具有认罪态度较好这一量刑情节而从

  • 标签: 有期徒刑 量刑情节 致人死亡 刑罚轻重 财产损失 行为人
  •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以2008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办理的150余件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为切入点,纵观交通肇事犯罪其成因包括对道路交通肇事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受行政干预、说情风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交通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薄弱;道路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等。对比应采取修改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的有关条款;加强社会监督和权力监督等对策加以解决。

  • 标签: 交通肇事? 犯罪成因? 对策探析?
  • 简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交通运输业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由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车辆增长速度,使主要公路干线趋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加之,混合交通、违章占道、群众交通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低下、交通管理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眼光,以及仍然延续的封闭型的传统交通管理模式等原因,使交通事故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重

  • 标签: 交通肇事犯罪 打击不力 交通肇事罪 道路交通事故 交通运输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只是由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二)交通肇事后被害人死亡而行为人既构成交通肇事罪又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形,(三)行为人肇事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肇事致他人死亡的情形

  • 标签: 不作为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 构成不作为
  • 简介:笔者认为交通肇事行为能够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先行行为,只是由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二)交通肇事后被害人死亡而行为人既构成交通肇事罪又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 标签: 不作为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 构成不作为
  • 简介:肇事者未逃逸的行为不应认定为自首,其逃逸后主动投案的行为即视为逃逸后的自首,(二)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从刑法的规定可以看出

  • 标签: 中自首 交通肇事犯罪 犯罪中
  • 简介:“逃逸”的本质是遗弃,交通肇事后逃逸所构成的交通肇事罪属故意犯罪,而非过失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的司法解释并无不当。交通肇事罪既可由过失构成,也可由故意构成。没有必要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 标签: 交通肇事罪逃逸共犯结合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司法在处理涉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时实行先刑后民原则,导致有时不能及时给受害人以救济。对这类案件实行先民后刑原则则大有裨益。该制度不仅在法理上有依据,而且在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这将使受害人的民事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

  • 标签: 交通肇事 先民后刑 先刑后民
  • 简介:交通肇事逃逸现象透视张庆科,戴刘林去年六月22日18时]0分,206国道线安关市怀宁县境内的1180.?5公里处,一辆大货车将在道路上玩耍的一儿童当场撞死后疾驶而去。去年7月11日凌晨2时20分,桐城大关乡大民的时民,夜间给农田放水后沿公路回家讨,被...

  • 标签: 交通肇事逃逸案 驾驶员素质 个体运输户 安庆市 发生事故 怀宁县
  • 简介:5月12日,北京市召开了严厉惩处交通肇事犯罪分子大会。对交通肇事犯进行了公开宣判。会上,8名罪犯被依法判刑。交通肇事犯马增武、贾金武判七年;苑玉金判六年;郭建生判五年;商文启判二年;蔡田雨判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肇事后积极抢救伤者,并于当日投案自首);包庇犯宋振新、宋学丰判一年。

  • 标签: 交通肇事逃逸 北京市 投案自首 犯罪分子 惩处 缓刑
  • 简介:交通肇事后逃逸界定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不符合立法的原意和刑法原理。因为救助被害人之后再行逃跑,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此种情况下把逃逸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就没有道理了。正确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不能与是否救助被害人割裂开来。此外,还要充分注意逃逸的“假两面性”、“二重性”和“真实性”。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性与处罚,要充分注意肇事者对被害人的死亡是否持放任态度。对于那些将伤者移入偏僻处隐藏或者佯装送往医院,途中抛弃后再逃逸的案件,则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 标签: 交通肇事 逃逸 故意 "交通肇事后逃逸" 刑法 中国
  • 简介:既然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那么它必须是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或与正在进行的交通运输活动存在着关联,而交通运输是指利用运输交通工具工借助一定交通设施将人或物从一地运载到另一地的整个活动过程,因而交通肇事罪可适用于非机动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特定情形下火车、飞行器引起的交通事故。

  • 标签: 交通肇事罪 公共安全 客体 交通运输 交通工具
  • 简介:单纯就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而言,虽然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但在实践中,共同过失犯罪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确立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是完全必要的。根据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条件,可将共同过失犯罪限定在共同过失正犯的范围内,并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的规定展开分析论证。

  • 标签: 交通肇事罪 共同犯罪 共同过失
  • 简介: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是我国刑法学界对刑法因果关系的主流学说,但其在具体司法运用中却很难操作。为此,我们提出了“控制作用力说”,即只要所造成的结果是在行为人的行为控制、支配之下产生的,则该行为与此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该行为对结果的产生不存在支配作用力,则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至于对过失犯罪中注意义务范围的理解,我们认为,只要在适用中坚守刑法的紧缩性,对被告人作出相对有利的处理,进行一些扩大解释,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

  • 标签: 张伟强 交通肇事案 案情 判决 法理评析
  • 简介:<正>当前,随着四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工具日趋繁多,特别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行责任制以后,交通运输线上的私人个体交通运输工具也来往频繁.由于我国管理水平和技术培训工作还适应不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致使交通事故普遍上升,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研究交通肇事罪的构成,弄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交通肇事罪 交通运输工具 罪与非罪 此罪与彼罪 工作人员 规章制度
  • 简介:近期,经传媒爆光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日见其多,且不乏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例。交通肇事后逃逸,不仅损德,而且违法,当然不是只靠德育教育(这当然也需要)所能解决的。其实,如何解决此类社会犯罪问题,儒家学说本身早巳作了结论。用孔圣人的话说,就是既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也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 标签: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成本 德育教育 犯罪问题 案例 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