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小儿常见腹泻病采用乳糖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中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儿7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做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添加乳糖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6.49%,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小儿腹泻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乳糖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乳糖酶 小儿腹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补充乳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 88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乳糖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乳糖治疗组采用补充乳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 4 天排便次数、止泻时间。结果:治疗后,乳糖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无乳糖饮食辅助疗法对于婴儿腹泻病程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泻婴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对其采取综合疗法)与观察组(30例,对其采取综合疗法联合无乳糖饮食辅助疗法),并对比组间腹泻消失时间、大便性质改善、腹胀好转天数、外周血细胞指标恢复正常范围等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及病程时间得以明显缩短等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无乳糖饮食辅助疗法对婴儿腹泻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建议与临床常规综合疗法联合应用,以发挥两者良好协同作用。

  • 标签: 婴儿腹泻 无乳糖饮食辅助疗法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虾青素油对小鼠抗氧化的功能。 方法 选取 25g~30g 小鼠,按 MDA 水平分组,随机分为 1 个模型对照组和 3 个受试物剂量组, 受试物 3 个剂量组小鼠分别经口给予受试样品10mg/kg BW,20mg/kg BW,60mg/kg BW,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同时继续腹腔给予100mg/kg  D-半乳糖,连续给予 30 天。 测定小鼠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含量,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MDA 含量显著降低(P<0.01);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减低(P<0.01或P<0.01)。 GSH 含量无明显差异;GSH-Px 活力显著性提高(P<0.05 或 P<0.01)。结论 虾青素油对 D-半乳糖损伤模型小鼠具有抗氧化作用。

  • 标签: 虾青素油 抗氧化功能
  • 简介:摘要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血清及尿液半乳糖缺陷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水平与临床病理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的相关关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尿Gd-IgA1、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水平。IgAN组45例,健康对照组25例。结果显示IgAN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尿Gd-IgA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Gd-IgA1水平与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及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IgAN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细胞黏附分子1、D-乳酸、脂多糖、二胺氧化酶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均P<0.05),且与尿Gd-IgA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尿Gd-IgA1水平与IgAN严重程度及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相关。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免疫球蛋白A 半乳糖 半乳糖缺陷IgA1 肠道屏障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I/R)所致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①体内实验: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冠脉)待心电监护出现明显ST段抬高30 min后放松结扎线进行再灌注2 h来制备I/R后心衰模型;假手术组于同期开胸,仅丝线绕过左冠脉而不结扎。丹参酮ⅡA组术后3 d开始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 10 mg/kg,连续用药9周;其他两组于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9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检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处死大鼠取心脏组织,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含量;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和TIMP-1的蛋白表达。②体外实验:提取并分离大鼠的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给予7~10 mmol/L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同时给予7~10 mmol/L血管紧张素Ⅱ+ 5~10 mmol/L丹参酮ⅡA)。分别于培养24 h和48 h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吸光度(A)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采用qRT-PCR法检测型胶原、型胶原、MMP-2和TIMP-1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Galectin-3含量。结果①体内实验:大鼠活动状态、毛发顺帖程度及进食量由好到差依次为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组和心衰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模型组大鼠心率(HR)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受损,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Galectin-3含量均明显升高,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心衰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组大鼠HR明显升高、心功能明显改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Galectin-3含量均明显降低,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以制模9周变化最为明显〔Ⅰ型胶原mRNA(2-ΔΔCt):4.70±1.19比10.21±1.62,Ⅲ型胶原mRNA(2-ΔΔCt):3.03±0.46比13.84±1.93,TIMP-1 mRNA(2-ΔΔCt):1.90±0.19比4.55±0.43,TIMP-1/GAPDH:0.33±0.04比0.67±0.05,Galectin-3(ng/L):489.93±79.30比821.72±94.09,MMP-2 mRNA(2-ΔΔCt):0.37±0.07比0.03±0.01,MMP-2/GAPDH:0.69±0.09比0.21±0.04,均P<0.05〕。Masson染色显示,心衰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纤维化,而丹参酮ⅡA干预能够改善大鼠心肌组织的纤维化。②体外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组培养24 h和48 h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IMP-1表达及Galectin-3含量均明显升高,MMP-2表达明显降低。与血管紧张素组相比,血管紧张素+丹参酮ⅡA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IMP-1表达及Galectin-3含量均明显降低,MMP-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以培养48 h改变最明显〔细胞增殖率:(57.0±3.7)%比(67.0±2.4)%,Ⅰ型胶原mRNA(2-ΔΔCt):551.43±67.10比871.48±12.25,Ⅲ型胶原mRNA(2-ΔΔCt):233.76±18.73比385.51±31.35,TIMP-1 mRNA(2-ΔΔCt):238.69±17.37比351.84±26.17,Galectin-3(ng/L):283.76±28.73比415.51±31.35,MMP-2 mRNA(2-ΔΔCt):108.54±12.10比51.47±6.25,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改善I/R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肌重构。

  • 标签: 丹参酮ⅡA 半乳糖凝集素-3 心肌重构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炎患儿,以双盲法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联合青霉素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甲组(P

  • 标签: 乳糖酸阿奇霉素 小儿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壳多糖酶3样蛋白质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对软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在关节突关节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人关节突关节软骨组织标本,检测CHI3L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与患者性别、年龄、CHI3L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软骨细胞,检测CHI3L1组与对照组软骨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以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芯片分析CHI3L1调节软骨细胞退变的作用机制。结果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与CHI3L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76,P<0.001),与性别不相关(r=-0.12,P=0.500),与年龄呈正相关(r=0.47,P=0.005)。退变组CHI3L1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且随退变等级加重表达量升高(F=18.90,P<0.001)。与对照组比较,CHI3L1组软骨细胞在培养48 h(OD490/fold=7.132)、72 h(OD490/fold=4.803)、96 h(OD490/fold=2.431)和120 h(OD490/fold=0.009)的增殖倍数显著降低。CHI3L1组软骨细胞处于G1期、S期和G2/M期的比例分别为85.03%±3.05%、12.78%±2.29%和0.90%±0.76%,对照组分别为73.93%±2.73%、22.81%±1.93%和0.99%±0.87%;两组软骨细胞G1期比例(t=4.70,P<0.001)和S期比例(t=5.8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8.64%±0.76%和5.6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01);CHI3L1组软骨细胞IL-6的表达量为(49.60±0.01) pg/ml,大于对照组的(47.88±0.01) pg/ml(t=132.72,P<0.001),TNF-α的表达量为(95.93±0.02) pg/ml,大于对照组的(90.69±0.02) pg/ml(t=376.10,P<0.001)。蛋白芯片检测到表达量显著差异的蛋白共53个,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差异的蛋白43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蛋白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共16个。MAPK信号通路中,CHI3L1组软骨细胞MAPK1和RAF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094±0.00、0.988±0.00)较对照组(分别为0.814±0.00、0.786±0.00)升高(t=103.16,P<0.001;t=54.32,P<0.001)。结论CHI3L1的表达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病变相关:CHI3L1可抑制关节软骨细胞增殖,抑制软骨细胞周期由G1期进入S期,促进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表达IL-6和TNF-α;可通过调节MAPK信号通路调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是关节突关节退行性病变临床诊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椎关节突关节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壳多糖酶3样蛋白质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老年患者与非房颤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水平差异,并探讨其对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3—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年龄≥60岁患者100例,根据心电图及既往房颤病史分为房颤组73例,非房颤组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各房室大小指标。采用曼-惠特尼检验比较两组间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房颤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生存率及半乳糖凝集素3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房颤组患者高于非房颤组[(395.13±113.24)ng/L比(328.53±89.11)ng/L,t=2.626,P<0.01]。年龄≥65岁组(48例)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高于<65岁组(52例),(414.01±105.03)ng/L比(343.11±106.01)ng/L(t=2.626,P<0.01)。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年龄(r=0.40,P<0.01)、房颤持续时间(r=0.224,P<0.05)及C反应蛋白(r=0.305,P<0.01)呈正相关,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脏各房室大小、CHA2DS2-VASc评分无相关性。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是影响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不影响房颤患者生存率(Log-rank=0.990)和预后(P>0.05)。结论房颤老年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年龄、房颤时间、C反应蛋白相关。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是老年人发生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半乳糖凝集素3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 作者: 刘欣 魏炜 樊钦 高利萍 陈冬冬 刘楚眸 董小平 王永萍 石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550025 刘欣现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头颈外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04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550025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素抑制半乳糖凝集素-3(Gal-3)影响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印迹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及其癌旁组织中Gal-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的差异;应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Gal-3干扰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24 h后,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及Gal-3、PCNA、ERS相关蛋白的变化;同时应用低(20 μmol/L)、中(40 μmol/L)、高(60 μmol/L)浓度大黄素处理TPC-1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Gal-3、PCNA、ERS相关蛋白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TC组织中的Gal-3、PCNA高于癌旁组织[Gal-3:(0.728±0.288) U/L比(0.197±0.158) U/L,t=2.805,P<0.05;PCNA:(0.854±0.127) U/L比(0.235±0.147) U/L,t=5.532,P<0.01];应用Gal-3 siRNA干扰TPC-1细胞24 h后,干扰组中的Gal-3及PCNA表达水平均低于非特异性对照组[Gal-3:(0.265±0.229) U/L比(1.315±0.268) U/L,t=5.153,P<0.01;PCNA:(0.318±0.095) U/L比(1.069±0.357) U/L,t=3.519,P<0.05],同时诱导ERS相关的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增加[Grp-78:(1.210±0.110) U/L比(0.857±0.081) U/L,t=4.464,P<0.05;PERK:(0.957±0.114) U/L比(0.634±0.083) U/L,t=3.964,P<0.05;CHOP:(1.151±0.088) U/L比(0.431±0.057) U/L,t=11.958,P<0.01];在应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TPC-1细胞后出现与Gal-3 siRNA干扰后相似的结果,中、高剂量组中的Gal-3、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al-3:(1.061±0.087) U/L比(0.545±0.770) U/L比(0.433±0.836) U/L,t=7.686、9.001,P<0.01;PCNA:(0.879±0.052) U/L比(0.561±0.036) U/L比(0.567±0.043) U/L,t=8.703、7.962,P<0.01],ERS相关的Grp-78、PERK、CHOP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Grp-78:(0.597±0.035) U/L比(0.958±0.019) U/L比(1.002±0.020) U/L,t=15.970、17.654,P<0.01;PERK:(0.162±0.024) U/L比(0.990±0.036) U/L比(0.888±0.116) U/L,t=32.948、10.614,P<0.01;CHOP:(0.165±0.038) U/L比(0.954±0.065) U/L比(0.874±0.110) U/L,t=18.290、10.521,P<0.01]。结论大黄素可以通过抑制Gal-3蛋白表达减弱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细胞的内质网应激。

  • 标签: 大黄素 乳头状甲状腺癌 半乳糖凝集素-3 内质网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睾丸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诱导衰老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衰老(DG)组、衰老+低剂量维生素D补充(LD)组、衰老+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HD)组、正常对照组(NC)、正常+低剂量维生素D补充(LN)组、正常+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HN)组。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睾丸重量、血清睾酮浓度、精子质量。利用光镜检测睾丸形态学变化,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维生素D受体(VDR)、Nrf2、GCLC及SOD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DG组大鼠睾丸重量、血清睾酮水平、SOD活性、Nrf2、GCLC、SOD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MDA水平显著升高。经维生素D补充后,HD及LD组大鼠睾丸重量、睾酮水平及SOD活性显著升高,而MDA水平较前显著下降;Nrf2、GCLC、SOD2及VD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维生素D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睾丸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睾丸功能。

  • 标签: 维生素D D-半乳糖 衰老 睾丸功能 Nrf2-ARE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3(galectin-13,Gal-13)在过敏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途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筛查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和呼吸内科就诊的,以屋尘螨或曲霉为过敏原的过敏性疾病患者216例。这些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变应性荨麻疹。选取25例无基础疾病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检测各组疾病血浆Gal-13含量,并采用Pearson相关判断各组疾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特异性IgE、过敏性疾病相关评分量表等的相关性。结果显示,Gal-13在过敏性哮喘组(71.44±39.44)pg/ml、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组(100.10±47.62)pg/ml、过敏性鼻炎组(54.11±24.81)pg/ml、特应性皮炎组(44.12±19.51)pg/ml中表达均显著升高,在变应性荨麻疹组(32.75±10.29)pg/ml和变应性结膜炎组(30.55±9.87)pg/ml无明显升高。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s=0.54,P<0.001)、屋尘螨特异性IgE呈正相关(rs=0.51,P<0.001);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s=0.63,P=0.025)、曲霉特异性IgE呈正相关(rs=0.58,P=0.046);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s=0.52,P=0.000 2)、屋尘螨特异性IgE呈正相关(rs=0.41,P=0.005);变应性结膜炎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结膜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s=0.47,P=0.048);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s=0.58,P<0.001)、屋尘螨特异性IgE呈正相关(rs=0.47,P=0.002);变应性荨麻疹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屋尘螨特异性IgE无明显相关性。综上,Gal-13可能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相关,且可能参与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发生。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 变应性结膜炎 特应性皮炎 半乳糖凝集素-13
  • 简介:摘要目的以坏死性凋亡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致死性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D-GalN/LPS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急性损伤(D-GalN/LPS)组、肝纤维化(Fib)组、肝纤维化+急性攻击(Fib+D-GalN/LPS)组。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分析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和/或P-MLKL在各组中的表达。给予正常小鼠以靶向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的抑制剂,再给予急性攻击,根据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学的变化来评估抑制necroptosis对D-GalN/LPS触发急性肝损害的影响。建立肝纤维化自发消融模型,再给予急性攻击,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和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中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D-GalN/LPS攻击触发了RIPK1、RIPK3、MLKL和/或P-MLKL的明显上调。抑制necroptosis信号的关键分子可明显减轻D-GalN/LPS诱导的肝损害,表现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显著降低以及肝组织学的明显改善。纤维化肝脏中necroptosis信号分子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肝纤维化对D-GalN/LPS触发necroptosis的抑制随着纤维消融而逐渐削弱。结论肝纤维化可能通过抑制D-GalN/LPS触发的necroptosis而保护小鼠抵抗急性致死性损伤的攻击。

  • 标签: 肝纤维化 损伤抵抗 坏死性凋亡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DSLNT)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内容物低分子量代谢谱的影响,探索其对新生儿肠道的保护作用方式。方法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和NEC+DSLNT组,大鼠均采用特殊配方奶人工喂养,NEC组和NEC+DSLNT组以3次/d的频率进行缺氧(950 mL/L氮气,10 min)/冷刺激(4 ℃,10 min)、连续3 d诱导新生大鼠NEC模型,NEC+DSLNT组在特殊配方奶中添加300 μmol/L DSLNT。造模72 h时处死所有存活大鼠,采集回结肠部位肠内容物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组合型四级杆Orbitrap质谱仪(UHPLC-QE-MS)的非靶向代谢组检测,末端回肠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代谢组数据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变量统计分析。以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值>1和t检验中P<0.05筛选两两比较的组间差异代谢物。结果DSLNT降低NEC发生率和NEC大鼠回肠组织病理学评分[3.0(2.0,3.0)分比1.0(1.0,2.0)分,P<0.01],并可有效抑制炎症浸润。基于UHPLC-QE-MS代谢组检测结果建立的OPLS-DA模型能较好地对NEC组和对照组、NEC+DSLNT组和NEC组实现分离。NEC组和对照组之间有64个差异代谢物(OPLS-DA模型的VIP值>1且P<0.05),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288.0%,P=0.028)、黄嘌呤(+372.1%,P=0.007)、L-精氨酸(+233.1%,P=0.027)、L-亮氨酸(+232.7%,P=0.015)、N-乙酰神经氨酸(-41.6%,P=0.014)等,这些代谢物可映射到34条不同的代谢通路,其中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6条代谢通路为NEC主要扰动的代谢通路。NEC+DSLNT组与NEC组之间存在1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D-甘露糖(-73.5%,P=0.032)、黄嘌呤(-63.4%,P=0.008)、亚油酸(+137.9%,P=0.047)、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278.2%,P=0.005)等,这些差异代谢物可映射到7条代谢通路,其中亚油酸代谢为DSLNT主要影响的差异代谢通路。两种比对策略中重合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8个,其在NEC中的变化趋势在DSLNT给药组中均出现显著逆转。结论DSLNT能显著缓解缺氧/冷刺激造成的新生大鼠NEC病理损伤,该保护作用与其改善NEC造成的肠内容物代谢谱偏移、调节亚油酸代谢通路有关。DSLNT的早期预防性补充对维护新生儿肠道稳态、预防NEC病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代谢组学 人乳寡糖 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