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人们对生菜种质资源的调查分析大多集中在主要性状研究,与营养指标结合分析的寥寥无几。在生菜需求量日益增长的今天,对不同品种生菜进行主要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分析十分重要。下面本文就生菜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生菜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 简介:摘要:甜菜作为糖料作物栽培始于18世纪后半叶,至今仅二百多年的历史。当今世界甜菜种植面积约占糖料作物的48%,次于甘蔗而居第2位,分布在北纬65°~南纬45°的冷凉地区。甜菜是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每年甜菜播种面积约10万hm2。在作物遗传育种工作中,对后代的选择是培育出好品种的关键,利用通径分析、回归、相关等方法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报道很多,但是这些方法比较繁琐、计算量大。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这种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单项比较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缺点,已在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的综合评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对甜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甜菜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 简介:以15个菠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力测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菠菜主要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菠菜单株质量与株高、开展度、叶面长、叶面宽、最大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叶柄/全长都存在正向相关;单株叶片数对单株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565,其它性状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最大叶面积(0.231)、叶面宽(0.229)、开展度(0.127)、叶长(0.102)、株高(0.054)、叶柄/全长(0.047)。

  • 标签: 菠菜 性状遗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 简介:摘要:试验以鲜食水果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在三个不同密度,分别为:3.5万株·hm-2(B1)、4.5万株·hm-2(B2)、5.5万株·hm-2(B3)下种植探究对鲜食玉米万糯8号、雪甜7401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将万糯8号编码为A1,将雪甜7401编码为A2,设置三种密度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各试验组成熟期鲜食玉米植株进行株高、成株叶片数、叶长、叶宽、茎粗、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其目的是探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同时根据理论依据及试验数据,确定不同品种鲜食玉米最佳种植密度,进而达成试验目的。

  • 标签: 鲜食玉米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 简介:文章对色素万寿菊株高、分枝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的生长表现为慢、快、慢节奏,呈“S”型曲线生长,杂交种生长速度、分枝数增加速度、开花速度、花径、单花重量都明显高于常规品种。常规品种鲜花产量主要集中在二、三级分枝上,中期产量较高;而杂交品种产量主要集中在二、三、四级分枝上,中、后期产量较高。

  • 标签: 色素万寿菊 农艺性状 生长速度
  • 简介:采用大棚延秋无土栽培,探讨不同播期对辣椒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遵义县生态条件及相似生态条件下,不同播期辣椒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间差异明显;辣椒播种以6月上旬最好,6月中旬次之,7月上旬是大棚延秋无土栽培的生育拐点,产量随播期推迟而大幅度下降:经试验建立的播期与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145.5625—20.2018x,该方程表明,最佳播期为6月5日,每晚播1d,鲜辣椒产量将降低20.2018kg/667m2,每推迟15d播种,将减产17.5%以上。

  • 标签: 辣椒 延秋 无土栽培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 简介:摘要:通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可以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优化育种策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推动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单一性状的关联性分析,还可以开展多性状联合选择的方法,以更全面地评估玉米杂交种的潜力和选育效果。

  • 标签: 玉米杂交种产量 主要农艺性状 关联分析
  • 简介:摘要:受地理位置影响,吉林省年积温时间较长,日照充足,水稻种植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品质优良,加工后口感好,营养丰富。北方地区因纬度较高,水稻种植主要选择中晚熟单季稻品种。在水稻种植期间,面临着严峻的病虫害问题,若不及时控制,会对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栽培人员要掌握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并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不断提升水稻品质和产量。

  • 标签: 北方杂交粳稻组合 主要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分析
  • 简介:燕麦种质资源是燕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对燕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解不同地区燕麦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74份皮、裸燕麦种质资源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主穗粒重,其次是千粒重和穗长;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分蘖数,其后依次为单株粒重和主穗粒重,最小的为株高;根据品种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74份资源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36份皮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26份裸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7份皮燕麦和5份裸燕麦被分为一类,其中,类群Ⅰ可作为高产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Ⅲ可作为粒型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Ⅳ、Ⅴ可作为株高和小穗等育种目标的亲本;8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6.27%,第一主成分反应产量,第二主成分反应粒型,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反应分蘖数和株高。

  • 标签: 燕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白燕13号”、“迪燕3号”两个品种、3个密度、3个施肥等级的多因子随机区群实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2个品种的亩播量为5公斤,施复合肥40千克(基肥)+5公斤尿素(追肥)。

  • 标签: 燕麦 品种 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 简介:摘要:利用“白燕13号”、“迪燕3号”两个品种、3个密度、3个施肥等级的多因子随机区群实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2个品种的亩播量为5公斤,施复合肥40千克(基肥)+5公斤尿素(追肥)。

  • 标签: 燕麦 品种 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 简介:对94个江西红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中33个地方品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红米地方品种具有结实率较高(大于65.0%的品种占84.0%)、千粒重中等(20—30g的品种占93.6%)、易倒伏、抗稻瘟病能力较弱、属保持系类型等特点。脂肪含量较高,有26个品种脂肪含量大于3.0%,其中柳水红脂肪含量4.62%。筛选出多个钙、硒、维生素B1和B2含量较高的材料,其中红米麻壳钙含量81.6mg/kg,红金米硒含量0.09mg/kg,明显高于一般水稻品种。糯子红等6个品种维生素B1含量均大于2.0mg/kg,其中早红维生素B1含量高达17.0mg/kg;红米麻壳等10个品种维生素B2含量均大于0.1mg/kg,其中油红子维生素B2含量达0.6mg/kg。这些优异地方红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可为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提供优异种质。

  • 标签: 江西红米 农艺性状 蛋白质 脂肪 矿质元素 维生素
  • 简介:以前期育成的8个高原杂交粳稻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KZ108与KZ101,KZ111,楚粳27这3个品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穗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实粒数与着粒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有效穗与着粒密度、千粒质量与结实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其余品种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相比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表明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KZ108,KZ110,KZ106,KZ104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滇型杂交粳稻 新组合 农艺性状 比较试验
  • 简介:明确稻瘟病抗性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于抗源改良及新抗源的创制具有指导意义。以重组自交系C55为材料,连续2年在水尾病圃通过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考察C55各家系的颈瘟病情指数,在泸县考察C55各家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颈瘟病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选取田间最高颈瘟病指<23.0%的15个家系组成抗病组,选取单株粒重>34.0g的15个家系组成感病组,通过t检验比较2组间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播始天数、单株穗数及株高与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播始天数、株高及结实率与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感2组间颈瘟病指、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单穗重及单株粒重的差异达5%或1%显著水平。单株产量高的家系其抗瘟性相对弱,15个抗病组家系可作为抗源利用,并对抗源改良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籼稻 重组自交系 颈瘟病情指数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粮食大国,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常导致玉米空秆增多、秃尖增长、倒伏及病虫害问题增加,进一步影响玉米的产量潜力。另外,较高的种植密度还会导致土壤养分供应量的降低,影响田间通风透光性,导致玉米品质的降低。基于此,研究玉米种植密度与玉米茎秆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关系意义重大。

  • 标签: 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 简介:筛选与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对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利用多态性较高的80个SSR标记,对南大2419及其71份衍生后代品种(系)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TASSEL软件的MLM(Mixedlinearmodel)方法对籽粒产量、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SSR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体由6个亚群组成;(2)群体SSR数据分析发现,无论是连锁还是非连锁SSR位点组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LD);在各基因组选择标记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D基因组中显著LD位点比例(8.9%)明显低于A基因组(15.3%)和B基因组(13.8%),但D基因组的LD水平较高;(3)群体中共20个SSR位点与8个农艺性状显著关联,4个位点2年被检测到与同一性状显著相关(p〈0.01),10个位点位于家系连锁定位的QTL区间或附近,多数位点/性状关联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13个标记位点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关联。

  • 标签: 南大2419 SSR 群体结构 连锁不平衡 关联分析
  • 简介:以11个转外源基因(Cry1Ac+API-B)系为材料,受体亲本陆地棉品种鄂抗9号为对照,研究其在抗棉铃虫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1个转基因系的抗棉铃虫效果明显,达到中抗和高抗水平;转基因系及其受体、转基因系之间在单铃重等10个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和受体亲本相比,各个转基因系变异方向比较一致的性状有:衣指、衣分降低;而株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子指、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等性状的变化方向不定。

  • 标签: 棉花 抗虫性 遗传变异 CrylAc+API-B
  • 简介:摘要:为研究自贡地区高粱最适宜的移栽叶龄,采用同田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置直播和育苗(叶龄3叶、5叶、7叶、9叶)移栽共5个处理,比较、分析直播和不同育苗移栽叶龄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和育苗(叶龄3叶、5叶、7叶、9叶)移栽5个处理的产量分别为467.69 kg/亩、534.71 kg/亩、530.31 kg/亩、412.29 kg/亩、367.42 kg/亩,高粱产量随育苗移栽叶龄增大而降低,其中3叶、5叶和直播三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结合我市春季气候特征,综合分析各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建议4~5叶为我地高粱的最佳移栽叶龄。

  • 标签: 高粱 直播 移栽叶龄 产量
  • 简介:RM109是用化学诱变剂(NaN3)处理粳稻品种大力(OryzasativaL.cv.Oochikara)得到的具有2,4-D抗性的无侧根突变体,本研究以RM109与侧根正常的籼型常规水稻‘密阳23’杂交后代F4群体为研究对象,根据侧根数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把F4群体分成7个区组LR1~LR7,分别研究了不同侧根密度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相关性,同时分析了不同侧根密度水稻植株株高分蘖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侧根密度之间,冠根的根粗没有显著差异;水稻不同侧根密度之间,根长有略微的差异,LR4与LR3存在显著差异;水稻不同侧根密度之间,株高与分蘖数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水稻侧根的存在对株高和分蘖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稻不同侧根密度众多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侧根密度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稻米的外观品质、粘度值无相关性。

  • 标签: 水稻 无侧根突变体 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