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与椎弓根螺钉(PS)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邻近的影像学变化,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对邻近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朝阳医院分别采用CBT内固定与PS内固定进行单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融合头侧邻近(CAS)椎间隙高度(ISH)、椎间孔高度(FH)、宽度(FW),术前及末次随访MRI扫描椎间盘退分级。临床症状变化采用患者术前及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同时诊断两组影像学邻近退(R-ASD)与症状性邻近退(S-ASD)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计69例患者纳入研究,CBT组33例(男/女:15/18),年龄(65±11)岁,PS组36例(男/女:17/19),年龄(64±10)岁。末次随访时,CBT组邻近的IS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邻近ISH较手术前显著减小(t=6.78,P<0.05)。CBT组邻近ISH、FH和FW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PS组(均P<0.05)。随访期间,CBT组共发现4例(12.1%)R-ASD,无S-ASD,而PS组出现12例(33.3%)R-ASD,显著高于CBT组(χ2=4.35,P=0.04)。MRI显示,PS组末次随访时邻近椎间盘显著退程度大于CBT组(Z=-2.14,P=0.03)。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单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邻近退的发生。

  • 标签: 椎管狭窄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 简介:摘要:本文依托《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悬拼连续U梁》预制模板的设计过程中,形成了针对截面预制梁模板设计理念,通过本工程顺利验收,更加充分的体现了本设计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结合截面,变截面,节段梁模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钩椎关节的退程度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ACDR并获得最低5年随访的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5~62(42±8)岁。术前颈椎正位X线片用于评价钩椎关节退情况,侧位X线片用于评价椎间隙退情况。术后5年随访时侧位和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评价异位骨化情况。采用我们提出的分级方法评价术前钩椎关节退情况,采用Kellgren&Lawrence分级和McAfee分级评价椎间隙退情况和异位骨化情况。统计不同患者术前术后情况并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根据假体的不同类型和术后异位骨化发生部位,明确二者之间有无关系。结果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2~74(62.7±4.8)个月,手术方式均为单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前钩椎关节退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85(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与术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57(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分级和术前钩椎关节退分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727(P<0.01)。结论术前钩椎关节退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 标签: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钩椎关节退变 椎间隙退变 异位骨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因出现症状性邻近退而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4.15±8.60)岁(范围41~68岁)。责任包括C2,3 1例,C3,4 3例,C4,5 9例,C5,6 6例,C6,7 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术(零切迹组)12例,颈前路减压钛板cage内固定术(钛板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吞咽困难Bazaz分级、植骨融合Eck等级、C2-C7 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33.38±21.26)个月(范围12~71个月)。零切迹组手术时间为(95.83±5.47) min(范围89~105 min);较钛板组的(121.28±8.24) min(范围106~131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2,P=0.000)。零切迹组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较钛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26.000,P=0.022);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残留吞咽困难患者。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9.50±1.31)分增至术后3个月(14.00±1.21)分、末次随访时(14.33±0.78)分,钛板组由术前(9.14±1.79)分增至术后3个月(14.29±1.07)分、末次随访时(14.71±0.73)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7.343,116.448,P=0.000)。零切迹组VAS评分由术前(5.33±1.67)分降至术后3个月(1.42±0.51)分、末次随访时(0.83±0.72)分,钛板组由术前(5.43±1.55)分降至术后3个月(1.86±0.66)分、末次随访时(1.43±0.76)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55,88.500,P=0.000)。零切迹组NDI由术前43.62%±9.31%降至术后3个月15.38%±3.23%、末次随访时14.99%±3.26%,钛板组由术前43.76%±8.47%降至术后3个月14.35%±4.61%,末次随访时14.22%±4.5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358,99.307,P=0.000)。零切迹组C2-C7 Cobb角由术前8.26°±2.92°改善至术后3个月15.69°±4.06°、末次随访时14.80°±4.18°,钛板组由术前5.53°±9.04°改善至术后3个月15.51°±6.75°、末次随访时14.68°±6.8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014,53.315,P=0.000)。随访期间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及食管损伤。结论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和钛板cage内固定术治疗症状性邻近退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及术后早期吞咽困难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颈椎 脊髓压迫症 脊柱融合术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退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JO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退疾病患者应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推广。

  • 标签: 腰椎退变疾病 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 腰椎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是衰老过程的自然进展。其具有多种机制,包括遗传、机械及暴露等,最终均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环境失去平衡,倾向于向分解代谢发展。细胞疗法的开发已在许多疾病领域迅速增加,可有效治疗椎间盘退,是再生医学的重中之重。文章回顾了细胞移植在椎间盘退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细胞疗法的机制,并对移植细胞来源、椎间盘内微环境对移植细胞的影响及细胞载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细胞疗法 细胞移植 椎间盘退变 再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VBG配合短内固定治疗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基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区间,纳入70例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35例记作对比组(短内固定)、35例记作研究组(TVBG配合短内固定),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临床指标数值等均无差异(P>0.05);术前,两组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均更低(P<0.05)。结论:在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采取TVBG配合短内固定治疗方案,可获得满意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 标签: 单节段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TVBG 短节段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末次随访时间点HO发生情况以及HO对临床疗效指标和相邻椎间隙高度(IDH)、相邻活动度(ROM)和相邻退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9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4±8)岁,随访(62±23)个月。末次随访34例患者发生了HO,McAfee Ⅳ级HO 7例(7.6%)。末次随访时,HO与无HO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相邻I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25和t=0.877、0.644,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相邻ROM差异无统计学(t=0.056、0.709,均P>0.05),末次随访HO组相邻ROM高于无HO组(上位:10.0°±2.0°比9.0°±1.3°,下位ROM:10.2°±1.9°比8.8°±1.3°,t=2.824、4.022,均P<0.05)。HO组相邻退发生率高于无HO组(41.2%比19.0%,χ2=5.343,P<0.05)。结论Prestige LP假体单CDR术后中长期随访发生HO是常见现象,但HO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DR术后HO可能是导致相邻退加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相邻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退的 MRI诊断分级及临床应用进展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退的 MRI诊断分级及临床应用进展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40例腰椎间盘退患者及 40例无症状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 MRI诊断, 根据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MRI诊断分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性睾丸梗死发病率极低,通常表现为睾丸急性疼痛,需与睾丸肿瘤、睾丸扭转等鉴别,只有少数病例报告。本文报道2例,例1患者13岁,因右睾丸肿大、疼痛3 d,伴呕吐1次于2017年5月5日入院,行右侧阴囊探查+睾丸固定术,术后诊断为右侧睾丸局部梗死。术后第5日睾丸疼痛症状消失出院。术后1年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例2患者26岁,2018年3月15日因左睾丸肿痛6 d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睾丸局部梗死可能。入院诊断为左侧睾丸局部梗死,予血塞通、那曲肝素钙、迈之灵片治疗,治疗7 d后患者疼痛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1个月患者无疼痛不适,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睾丸下极团样低-等回声,周边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

  • 标签: 睾丸疾病 节段性睾丸梗死 彩色多普勒 阴囊超声
  • 简介:摘 要:预制技术在国内为新工艺、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里的运用不常见,为绿色建设的现行兵。其优势与劣势在运用过程中慢慢浮现出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性。方法:研究中共选取 42位单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 2018年 1月是开始时间, 2020年 1月是截止时间。使用 Excel表格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纳进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单数的为对照组( 21例),双数的为观察组( 21例),分别行正中入路治疗、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方式。最后用统计学的途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中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 Os-westry功能障碍( ODI)评分存在差异性( P< 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该疾病患者实施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Wiltse入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板骨折引起椎间盘退和Modic改变的影像学随访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终板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1年随访。患者均采用MRI检查,分析比较随访前后患者的Modic改变、椎间盘退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入选46例患者共230个腰椎椎间盘,均发生Modic改变;随访1年后,46例患者共185个腰椎椎间盘发生Modic改变,Modic改变多发于L5 ~ S1[38.92%(72/185)]、L4 ~ L5[40.0%(74/185)]。随访1年后,46例患者的椎间盘分级3 ~ 4级率高于出院前[70.43%(162/230)比60.43%(139/230)],6 ~ 8级率低于出院前[8.70%(20/230)比15.22%(35/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4.646,P<0.05)。椎间盘分级同级患者的表现扩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为(23.47 ± 2.86)分,高于出院前的(9.15 ± 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4,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适用于终板骨折引起椎间盘退和Modic改变诊断和追踪随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盘退化 骨折 终板 Modic改变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瓦斯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之一,在变压器的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重瓦斯保护的投退规程也做了一些说明,但是对于日常运维工作中常见的主呼吸器硅胶更换作业,是否进行重瓦斯保护改投信号的操作,业界也是一直众说纷纭。今天笔者将从呼吸器工作原理、瓦斯继电器的保护原理以及油枕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探讨一下硅胶更换过程中的重瓦斯保护投退问题

  • 标签: 呼吸器 瓦斯继电器 重瓦斯保护 波纹管式油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内印度刺猬蛋白(Ihh)表达水平变化对软骨终板细胞的影响与意义。方法2018年5月至12月手术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31例软骨终板(CEP)组织标本,体外分离人CEP细胞培养至P3代,随机分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分别添加Ihh信使RNA质粒、空载体和Ihh沉默RNA质粒,质粒转染培养48 h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标本Ihh及相关指标的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染色观测细胞表型。3组实验数据因方差不齐,呈正态性分布,选择Welch检验,Games-Howell法组间多重比较。结果质粒干预CEP软骨细胞Ihh水平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0.79±0.09,0.31±0.20,0.04±0.03)、Ⅱ型胶原(Col Ⅱ) (0.18±0.08,0.49±0.14,1.13±0.2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0.78±0.17,0.51±0.12,0.37±0.06)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670、37.650、26.070,P<0.01)。RT-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 mRNA(3.13±1.21,0.92±0.18,0.39±0.22)、Col Ⅱ mRNA(0.66±0.13,1.03±0.24,1.64±1.32)和MMP-13 mRNA(9.17±2.35,1.04±0.27,3.56±0.26)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70、15.890、34.732,P<0.01)。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Ihh和MMP-13在过表达组最强,敲减组最弱,而Col Ⅱ在敲减组中最强,过表达组最弱。结论下调软骨细胞内Ihh表达可明显增加Col Ⅱ,减少MMP-13,维持细胞表型,进一步延缓CEP软骨细胞退

  • 标签: 印度刺猬蛋白 软骨终板 Modic退变 质粒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邻近双腰椎管狭窄伴失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伴失稳症的患者7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组(交叉组)48例、双侧传统MIS-TLIF治疗组(双侧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通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交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3 d、7 d交叉组明显优于双侧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邻近双腰椎管狭窄伴失稳症患者,对腰椎后方复合体等解剖结构破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相对较少,两组间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相当,同时避免了传统双侧MIS-TLIF置钉及安装纵棒的困难,简化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显著。

  • 标签: 椎弓根钉 腰椎失稳 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MIS-TLIF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eta分析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定量评价早期腰椎间盘退中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0月1日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运用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腰椎间盘退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椎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使用Combie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篇。Ⅰ级椎间盘共577个,Ⅱ级椎间盘共1704个,Ⅲ级椎间盘共1299个,Ⅳ级椎间盘共1092个,Ⅴ级椎间盘共194个。Ⅰ级椎间盘髓核ADC值高于Ⅱ级椎间盘髓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034,95% CI:0.005~0.064,P=0.024];Ⅱ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Ⅲ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161,95% CI:0.124~0.197,P<0.0001);Ⅲ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Ⅳ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297,95% CI:0.222~0.373,P<0.0001);Ⅳ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Ⅴ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293,95% CI:0.176~0.411,P<0.0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等级的腰椎间盘退,尤其可以区分早期腰椎间盘退,为早期诊断腰椎间盘退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腰椎间盘退变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在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大部分采用短线法预制施工方法。在短线法施工技术应用方面,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对预制结构构造进行了解,然后进行施工工艺流程控制。在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应用材料、施工方案及养护施工等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达到桥梁道路工程建设要求,不会影响到道路正常使用。

  • 标签: 节段梁 预制 短线法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