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 标签: 菲律宾南海政策 中菲海上安全关系 南海争端 中国海洋权益
  • 简介:[摘要]南海问题早在中菲建交之前,就已存在于中菲关系之中,但并未影响中菲1975年建交。2013年初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之前,尽管南海问题也曾多次使中菲关系遭遇麻烦,但中菲关系都能有惊无险地稳健发展。2013年初启动的“南海仲裁案”事实上最大化了南海问题对中菲关系的负面影响。“南海仲裁案”期间,中菲关系因南海问题而陷入建交之后的最低谷。2016年7月仲裁结果公布后,中菲关系就会在“南海仲裁案”的正式结果下运行。菲律宾新总统有意于发展异于前任的对华关系,但“南海仲裁案”已是最大的障碍。淡化“南海仲裁案”可能是2016年7月之后中菲关系的务实选择;淡化并不意味着放弃,仅是为了双边关系考虑,刻意对“南海仲裁案”“视而不见”而已。淡化“南海仲裁案”应该是中菲南海“新共识”的首要内容。菲律宾坚持“南海仲裁案”与中国坚定地批评“南海仲裁案”都无助于双边关系,要求阿基诺之后的菲律宾政府明确放弃或者反对“南海仲裁案”也不现实。为了巩固“淡化”的效果,也为了避免类似“南海仲裁案”的事件再度出现,中菲双边应该努力推动南海实质性合作。淡化“南海仲裁案”不仅有助于菲律宾在中美之间都能发展起稳健的关系,还有助于缓解南海困局,并可能降低中美对抗的烈度。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菲律宾 中国 南海
  • 简介:“全球海上伙伴关系”(GMP)项目,是美国新近提出的描述与其他国家海上安全合作现状,并旨在进一步促进此等合作的新概念。本文分析了美国倡导“全球海上伙伴关系”的背景及内涵,着重探讨了美国海上安全战略的调整变化,并对美国为推动GMP项目的顺利实施可能采取的重要举措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美国 全球海上伙伴关系 海上安全战略
  • 简介:2016年8月26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和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AsianCenter,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Diliman)共同举办的“中菲关系发展的前景与挑战”(ProspectsandChallengesofPhilip-pine—ChinaRelations,MovingForward)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主楼701会议室举行。

  • 标签: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 CENTER 国家关系 菲律宾 the
  • 简介:中菲关系面临的僵局不仅仅源于“零和”性的南海领土主权争端.彼此间误解也是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对菲律宾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外交事务,对其地缘政治重要性与对美关系的“独立性”认识不足,同时低估了菲律宾国内因素对其外交事务的影响。菲律宾对中国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领土政策,以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无止境地攫取地盘,怀疑中国政治协商的诚意,以及迷信美方干预能够制约甚至改变中国政策。双边误解放大了利益冲突,导致互相误判,导致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的中菲关系被领土争端所绑架。两国必须走出这些误解以及由这些误解所导致的困境。当下要务是应该利用菲律宾政府更替之机,寻求妥协,控制争端,防止将来出现更大的冲突。长远来说,关键是重启和发展一个培养双边战略互信的战略框架,实现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与良性发展。

  • 标签: 领土争端 南海 中菲关系
  • 简介:南海仲裁案后,中菲之间积极推进各项务实合作,包括备受关注的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但是南海仲裁案加剧了双方之间本身存在的关于南沙部分海域是否为争议海域的分歧,使中国在推进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问题上面临更大困境。中菲政治关系的转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分歧,菲律宾国内对于仲裁案裁决的坚持,将对菲政府有关共同开发的态度产生很大制约。从菲律宾国内法角度来看,在菲律宾无争议海域的合作开发也受到其宪法的限制。与菲律宾进行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可考虑在推进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多种能源合作的可能,拉紧利益纽带,降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敏感度。在油气资源开发时,必须厘清争议海域与非争议海域,在争议海域坚持共同开发立场,探索共同开发的新路径,在非争议海域可遵守菲律宾宪法和国内法要求进行合作开发。中菲双方有关合作可先从无争议海域入手,逐步建立互信,再扩展到争议海域。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中菲海上油气合作 共同开发 国际法
  • 简介:关于中菲南海争端强制仲裁一案,菲律宾向仲裁法庭提出的诉求可合并为针对中国南海传统断续线的诉求、针对南海中中国部分岛礁的诉求和针对中国南海行使管辖权的诉求.对此,中国在应对上可选择向仲裁法庭行使“初步反对的权利”或其他合法方式发表其没有管辖权的理由,并通过反对申请书的可接受性力争结束仲裁.

  • 标签: 中菲南海争端 管辖权 主权归属 海洋划界
  • 简介:菲律宾与中国是一水之隔的近邻,中菲两国人民的交往历史悠久,贸易活动与华人侨居对科技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根据考古发掘,在吕宋岛东北部的迪莫利特发现了菲律宾最早的陶片,这种陶片素面、带红色陶衣,其中镂孔圈足残片与中

  • 标签: 陶衣 陶片 镂孔 圈足 考古发掘 宋岛
  • 简介:双边关系是国际关系中国家行为体互动的主要行为模式,存有领土主权争端的双边关系可以特指为瑕疵双边关系。根据逻辑演进方向的不同和学理论证的偏好差异,瑕疵双边关系有两种不同的分析进路,一是以"瑕疵"为导向,关系瑕疵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状态的排列组合构成了瑕疵指数体系,瑕疵指数决定瑕疵水平和瑕疵关系状态;二是以"双边关系"为导向,双边关系行为体的内外资源构成情境结构,情境结构决定关系样式和瑕疵关系变迁。通过比较分析,探视瑕疵双边关系差异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厘清国家行为体在互动过程中的行为逻辑,把握国家对外政策的演变规律。南海争端下的中菲双边关系与中马双边关系因各自不同的关系瑕疵指数和关系情境结构,在共同存有海洋领土主权纠纷的前提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双边关系逻辑和模式。

  • 标签: 瑕疵双边关系 瑕疵指数 情境结构 南海争端 中菲关系和中马关系
  • 简介:中国和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早在唐代,两国间已经有了贸易往来。宋元时期,双方交往较前代频繁。到了明代,两国间的贸易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永乐年间,两国交往空前频繁,关系十分密切。

  • 标签: 中菲关系 永乐年间 代苏 宋元时期 东王 明朝政府
  • 简介:摘要:随着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轮机工程在海上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轮机工程能够确保船舶在海上安全航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船舶在海上运行会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优化轮机工程设计,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废气排放,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等举措,可以有效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本文分析了轮机工程与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提升海上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策略。

  • 标签: 轮机工程 海上安全 海洋环境保护 策略
  • 简介:自从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事件”以来。南海局势动荡不安。其中既有中美在南海南沙、西沙海域的军事摩擦与对峙,又有中菲、中越围绕南沙、西沙岛礁权利和海上资源开采的冲突与对峙.同时还有中国同美、日等西方国家围绕包括南海在内的海洋问题所展开的外交博弈以及菲律宾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围绕南海问题诉中国案所引发的法律纠纷。总之,尽管中国政府试图低调处理南海纠纷并坚决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但是南海局势的实际演变却正在使得围绕南海的纠纷越来越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并且围绕这一问题中国在军事、外交和法律层面都面临巨大压力。

  • 标签: 南海问题 仲裁案 法律纠纷 中国政府 资源开采 国际仲裁
  • 简介:菲律宾是我国近邻、矿产资源较丰富、海运条件便利。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菲关系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菲政府希望借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其经济增长,愿意与我国加强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经贸领域的合作,在共同开发自然资源方面表现出积极态度。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愿与我共同开发其矿产资源的意愿,以及中菲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使菲律宾成为我国开发和利用海外矿产资源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地区。

  • 标签: 矿业开发 合作前景 菲律宾 矿产资源 经济增长 综合国力
  • 简介:2010年中国与菲律宾贸易、投资合作均呈迅猛增势,中国已经成为菲律宾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1至10月份,中菲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0.2%。2010年1至9月份,中国对菲非金融类实际投资同比上升315.9%;同期,中国自菲律宾引进合同外资同比上升177.4%,中国自菲引进合同外资额累计已达61亿美元。中国企业对菲承包工程合同额快速增长。据中方统计,2010年1至9月份,

  • 标签: 经贸合作 2010年 中国企业 贸易伙伴 合同外资 进出口总额
  • 简介:根据中国和菲律宾双方面证实或暗示,中国和菲律宾公务船只均已撤出黄岩岛环礁湖,仅有中国数十艘渔船在该区域,自4月10日以来中菲围绕黄岩岛的对峙有望暂告一段落。但与此同时,中菲政府船只仍在环礁湖海域外游弋,有关黄岩岛的归属问题和海洋执法权之争远未结束。

  • 标签: 海洋安全 菲律宾 中国 执法权 环礁 船只
  • 简介:本次香山论坛对海上通道安全议题的讨论异常激烈,海上通道安全不仅是全体会议的主题之一,还是分组会议的七个主要议题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上通道安全在亚太地区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同时也体现出个别国家借海上通道安全搅动地区局势、谋取自身私利的复杂心态。

  • 标签: 安全 通道 海上 亚太地区国家 香山论坛 地区局势
  • 简介:全球80%以上的贸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这相当于价值约4万亿美元的商品和相关经济。海运安全是确保安全、可持续和可盈利的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恶劣的海上安全问题与海盗以及海上武装抢劫、恐怖主义和叛军组织的非法活动、非法捕鱼、人口贩卖等等问题相关。这些问题导致了船只离开某些地区,例如非洲的非洲之角和几内亚湾。

  • 标签: 海上安全 海盗 海运安全 武装抢劫 安全问题 恐怖主义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桥梁建设的领域逐步向海上拓展,相对于陆地上桥梁,海上桥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下面浅谈一下海上承台围堰施工的安全技术控制。

  • 标签: 海上承台围堰 施工安全 控制措施
  • 简介:本文主要摘编了一些菲律宾精英在中-菲商务论坛(China—PHBusinessForum)上对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与中菲关系、中国与菲律宾经贸关系以及中国崛起的最新评述,该论坛由菲律宾《马尼拉时报》(TheManilaTimes)主办。《马尼拉时报》创立于1988年,是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代表官方的观点和立场。此外,本文还从菲律宾《马尼拉标准今日报》(ManilaStandardToday)和《马尼拉公报》(ManilaBulletin)摘编了菲律宾部分精英对南中国海领土争端问题及中菲关系的最新观点。《马尼拉标准今日报》及《马尼拉公报》在菲律宾发行量也比较大,与《马尼拉时报》一样在菲律宾国内具有权威性。

  • 标签: 商务论坛 菲律宾 摘编 精英 BUSINESS 领土争端问题